白酒产业不再是“限制类”对酒企影响几何?

作者:超哥说白酒 更新时间:2022-08-28 11:10 阅读:174

11月6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以下简称《目录(2019年本)》),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同时废止。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目录中,“白酒生产线”已从“限制类”产业中移除。这意味着,白酒产业将不再成为国家限制类产业。


白酒产业不再是“限制类”对酒企影响几何?


白酒产业不再是“限制类”对酒企影响几何?


据了解,首次将白酒生产线、酒精生产线(燃料乙醇项目除外)列入限制类目录,是2005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此后的2011年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除继续限制白酒和酒精生产线之外,进一步将生产能力小于18000瓶/时的啤酒灌装生产线纳入限制类目录,并将生产能力12000瓶/时以下的玻璃瓶啤酒灌装生产线、3万吨/年以下酒精生产线(废糖蜜制酒精除外)列入淘汰类目录;


今年4月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征求意见稿)》,在删掉前述2011年新增的啤酒、酒精等生产线基础上,酒精生产线和白酒生产线继续列为限制类目录,但对白酒生产线提出“白酒优势产区除外”。


如今伴随《目录(2019年本)》的发布,“白酒生产线”从“限制类”产业中移除,同时也表明白酒产业将不再成为国家限制类产业。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取消白酒产业限制政策,有利于吸引优质资源、外部资本进入白酒行业,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同时,使白酒行业生产技术、质量安全、标准化体系、诚信体系、溯源体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有力推动白酒产业落后产能淘汰机制,促进白酒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同时业内也指出,此前的限制使得白酒企业只能技改而不能新建,限制解除过后酒企可以新建生产线扩充产能,但未来行业整体产能不会大幅扩张。


对于一二线名酒企业而言,为保证产品品质,其产能扩张多依赖自身,过去数年的发展表明,国家限制并未受到直接制约。例如茅台集团董事长李保芳就明确指出,2019年贵州茅台扩产,未来达到5.6万吨之后不再扩产,因为环境的承载能力不允许。此外,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区域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这也就造成它们不会盲目的扩大产能。因此,从这一层意义来看,取消白酒产能设限并不会带来白酒产能的大幅扩张。


事实上,从白酒产业被国家列入限制类产业起至今的一些数据也表明了这一点。白酒产量在过去14年中经历了先增长、后下降、再小幅回升的过程。


2005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349.34万千升,至2013年,累计产量1226.20万千升,随后由2014年的1256.9万千升增长至2016年历史最高1358.4万千升,但2017年白酒产量1198.1万千升,首次出现下降,2018年则再次降低至871.2万千升,同比减少27.2%。2019年上半年,中国白酒产量同比小幅回升,增长了2.2%这一变化,直接意味着什么?是否意味着“白酒生产许可证”不那么珍贵?此前,曾有“白酒生产许可证”被炒到五六百万元一张的例子。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白酒生产线解除“限制”,为新版白酒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推行创造了条件,使得生产准入门槛的提高具备了条件。


中国酒协副秘书长甘权表示,限制政策的取消,对能够生产优质酒的优势产区和名酒企业是极大的利好,有利于吸引优质资源、外部资本进入白酒行业,建立良性竞争机制,但放开并不意味着其结果就是全国酒厂遍地开花。


白酒专家杨官荣也认为,以前外来资本进入酒业手续繁琐,现在应该容易了,对中小企业来说,缺人才,缺资源,可能就会被有更多优势资源的外来资本冲击。而对于茅台、泸州等一些优质产区,可能是一大利好。


若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图文来源:酿酒)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