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汾酒,不止于“IP”

作者:云酒传媒 更新时间:2022-09-12 12:56 阅读:875

行走的汾酒,不止于“IP”


汾酒相遇西安,除了成为IP,酒文化能为时代做些什么?


文 | 云酒团队


“行走的汾酒”2018汾酒文化大巡展第六站,将于本月底在陕西西安举行。


自今年四月在山西杏花村启动以来,“行走的汾酒”历时数月,便已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酒业原创“IP”。所到之处,群贤毕至,人气鼎沸,有力传播和推广了汾酒的形象,令公众对中国传统酒文化,有了更鲜明、更深刻的认识。


但,正如数百年前汾酒在全国开枝散叶,“行走”不仅是产品和技艺传播,更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的酒文化,从源生地向四面八方的渗透。这样一场文化迁徙,有着时代性的价值,对文明与融合产生了无形的推动。当下的汾酒行走,其意义同样不止于“IP”。


酒至《清明》,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知名网络文学博主“六神磊磊”则认为,武侠小说是至《射雕英雄传》而“境界始大,感慨始深”。


六神磊磊以文学作品与本民族血脉之融合度,作为评判其高度的依据。比如只要听到一句“床前明月光”,哪怕一个从来不读唐诗、不读李白的中国人,都会顺口接出“疑是地上霜”,李白已与民族性的文化传统深深融合。


行走的汾酒,不止于“IP”


▲关山月 《清明诗意图》


而如果在酒文化的浩瀚诗篇中,要找一个这种融在民族文化骨子里的章节,则非《清明》莫属。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即便是不喝酒的人,也熟稔这段酒文化典故,更为诗中的空灵意境而心动。有余不尽,酒之于人性情的陶冶温慰,纵千言万语描述,怕也难及《清明》寥寥数语所描绘的这幅画面。


《清明》作者杜牧,陕西西安人,此诗便是其早年游历山西时,途径汾州所做。此次“行走的汾酒”到达西安,堪称再续名篇,重现酒文化巅峰之作。


回顾“行走的汾酒”此前数站,无不以文化点睛。于济南讨论大槐树移民,于郑州祭祖黄帝,于杭州论江南性灵,于呼和浩特再走西口,于上海品海派文化。


行走的汾酒,不止于“IP”


作为一个在中国具有独特文化传承、文化象征和文化价值的行业,白酒的自我展示,理应“眼界”更大些,“感慨”更深些,力求与民族文化性有更深刻的融合表现。比起“IP”所带来的流量,这对白酒长远发展,或许有着更重的意义。


行走中的发现,酒业发展之价值逻辑


行走的汾酒,是将最原汁原味的传统酒文化,活生生搬到人们面前。


在每一个品鉴现场,人们不仅能品到汾酒,还仿佛嗅到来自杏花村酿酒遗址的泥土味,能触摸到汾酒老作坊窗棂上的尘埃,一缕清香,入口入心,每个人都成了时代交流的见证者和体验者。


行走的汾酒,不止于“IP”


关于时代的交流对话,季羡林先生曾说,传统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现代化代表文化的时代性,二者的关系是矛盾统一,既相反,又相承。将传承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相统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化的时代交流,是促进文化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季羡林先生以汉武帝时期和盛唐时期的盛世繁荣为例,其都得力于“一方面发扬传统文化,一方面大搞时代化”,这充分证明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 说的正是新时代条件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所在。而在这一点上,酒业有着与生俱来的责任和使命。


汾酒历数千年发展,由酒文化源头而来,更充分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精粹,融汇贯通于其中。对此,每一站“行走的汾酒”都有充分表现。


行走的汾酒,不止于“IP”


从汾酒的技艺传承,到汾酒的品鉴欣赏,无不内蕴深厚。而这种来自历史的沉淀,又成为每个活动参与者的现实体会,汾酒的清与雅,汾酒的包容开放,都为当下这个时代所用,以开今日及未来之生面。北大教授孔庆东在亲历了活动后生出感慨:行走的汾酒,就是流动的大道之行。


由此做更进一步思辨,决定酒业发展的价值逻辑究竟是什么?


在产业内部运行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同时,将酒业所承载的传统文化价值,发挥出更强的时代性,通过酒业的行走与行动,去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或许才是酒业长期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


行至西安,汾酒文化与时代的交流将又一次上演,而这次也必将有新的延伸,是山西、陕西间文化乡愁遇见清香的深沉反思?是一带一路、载酒而行的放眼远望?至少可以确定的是,汾酒将为发展关键期中的酒行业,再次输出积极而重要的价值。


“行走的汾酒”即将走进三秦大地,你怎么看?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