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沼泽到全球最著名产区,波尔多逆袭之路堪比现实版爽剧

作者:红酒百科全书 更新时间:2022-08-26 23:58 阅读:938

我在学习葡萄酒的时候,说实话一开始对产区的来历、历史这方面是不怎么 care 的,毕竟以前考证啥的这些又不考,记那些品种啊产区啊酿造啊之类的还记不过来呢!确实,如果只是想对某个产区稍作了解,并非一定要知道它的历史。但是现在越来越发现,想真正喝懂一个产区的话,就得清楚地了解到它的前因后果才行。


可能是因为这些知名产区动不动就「2000 年历史」,让人有点麻木了,前段时间我才偶然意识到,原来梅多克(Medoc)这个地方的历史才不过短短 400 年!好像并没有太多的底蕴。起了兴趣,一查波尔多的历史,嗬!波尔多逆袭之路,那妥妥的就是一部爽剧啊!


休·约翰逊(Hugh Johnson)在他的《葡萄酒的故事》一书中说:政治决定了贸易的形式,而贸易又改变了葡萄酒的产地。波尔多为啥是如今的波尔多?这原因很复杂,但是沿着历史的脉络,我们终归可以一窥究竟。


从沼泽到全球最著名产区,波尔多逆袭之路堪比现实版爽剧


古罗马时期的开始


波尔多葡萄酒产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古罗马人在约公元前 60 年占领了波尔多,开始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算起来到现在已经 2,000 来年了。那会儿波尔多葡萄酒主要是供给古罗马的士兵还有高卢和不列颠人。


中世纪:与英国的贸易


从公元 4 世纪到 8 世纪的这几百年间,波尔多数次经历了各个民族的入侵,统治者不断变迁,但是所幸葡萄园和葡萄酒酿造业都幸存了下来。


波尔多能有如今的地位还要多亏了中世纪时期与英格兰之间的贸易。1152 年,阿基坦公国(包括波尔多地区)继承人埃莉诺(Eleanor of Aquitaine)与未来的英国国王亨利二世结了婚,成为英国王后之后。他们的婚姻确保了在之后的 300 年间,阿基坦地区都归为英格兰所有,波尔多与英格兰之间的葡萄酒贸易进一步发展起来。


从沼泽到全球最著名产区,波尔多逆袭之路堪比现实版爽剧


阿基坦的埃莉诺


这是个奇女子,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百度一下她


另一方面来说,王室的喜好总是能成为整个国家的风尚,埃莉诺和亨利的儿子——未来的「狮心王」理查德还是第一个把波尔多葡萄酒当做家常饮品的英格兰国王。民众一致同意,如果国王觉得波尔多葡萄酒好,那当然就是真的好!


13 世纪时格拉夫(Graves)才是波尔多的主要产区,右岸大部分地区和两海之间(Entre-Deux-Mers)虽然也种了一些葡萄,但是并不成气候,而梅多克那时还是一片贫瘠的沼泽呢!


为了进一步促进葡萄酒贸易,法国国王还豁免了酒商的税收。历史资料显示,在 13 世纪初期,只一年间,便有 9 千万升葡萄酒从波尔多出口至英国,这个记录一度成为城市全球航运记录之最。


波尔多的一大优势就是,它位于吉伦特河(Gironde)流域,而这条河与大西洋相连。因为那时的葡萄酒基本都不会陈酿,是有新鲜果香的类型,没啥陈年能力,最多一年就变质了。所以波尔多就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贸易中,近,就是优势!


从沼泽到全球最著名产区,波尔多逆袭之路堪比现实版爽剧


不过,这段黄金时期终究还是随着英法百年战争而走到了尽头。1453 年,卡斯蒂永战役中,阿基坦地区归还给了法国,但是波尔多也停止了与英国的贸易往来。直到 1475 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一才授权英国船只返回波尔多的港口,但是贸易再也回复不了以往的辉煌了。


感谢荷兰人:排干了波尔多的沼泽


英格兰人之后,另一个波尔多的主要买主就是荷兰人了。而且,和英国消费者不同的是,荷兰买家寻求的并非「最好的」波尔多葡萄酒,而是「最有性价比」的,说白了就是喜欢便宜的。而我们知道,便宜酒是不耐放的。


这就有了一个问题,荷兰离波尔多比较远,得想个办法来让酒别在运到荷兰之前就坏了。聪明的荷兰酒商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硫磺来熏橡木桶,这样可以让葡萄酒更耐放。


从沼泽到全球最著名产区,波尔多逆袭之路堪比现实版爽剧


荷兰人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贡献,永远改变了波尔多产区的面貌:排干了梅多克的沼泽。


17 世纪之前,虽然波尔多已经种植了很多葡萄园了,但是大部分地区仍然是无法种植葡萄的沼泽和湿地。荷兰人一看不行呀,这样我们还没法把波尔多这块宝地的价值彻底榨出来啊!


所以荷兰人就开始想办法要排干沼泽,完成这项工程的是荷兰工程师 Jan Adriaasz Leeghwater(1575-1650)。这带来了 2 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货物和人员的运输更容易了;另一方面,以前根本没法使用的沼泽地成为了种葡萄的理想之地。现在波尔多许多著名酒庄的葡萄园以前都是一片沼泽,所以才说荷兰人彻底改变了波尔多。现在梅多克地区还保留着很多原始的水道。


权势滔天的波尔多酒商


最初,波尔多仅仅以波尔多的名义出售,到了 17 世纪后期,特定的地区和品牌开始发展起来,人们逐渐开始留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子产区或酒庄品牌。


侯伯王(Haut Brion)、玛歌(Margaux)、拉菲(Lafite)和拉图(Latour)是第一批发展起来知名度的品牌,下一批紧接着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的 1855 分级中的那些二级庄。


后来,这些名庄可能觉得自己太「贵族」了,直接参与售卖自家产品显得「不太体面」。此外,酿酒、维护酒庄和葡萄园也的确是成本很大的工作,所以酒商的角色自然而然地诞生了。酒商同意在葡萄酒还未装瓶时就买下,很快,他们就成为了波尔多葡萄酒贸易中的某种非官方的主导角色。波尔多也因此成为了唯一一个消费者并不直接接触到酒庄的产区。


值得一提的是,中世纪时期波尔多的酒商地位跟现在可完全不同,在许多方面,酒商都拥有特殊的权利。比如,他们可以成为伦敦的自由人,还享有降低税收的特权。同时成为伦敦和波尔多的自由人就意味着拥有印刷钞票的许可证。


法国大革命到拿破仑法典


18 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期间,许多原先归属贵族和教会的酒庄都被没收了,放到拍卖会上拍卖。19 世纪初时,拿破仑法典要求所有财产要均等地分给继承人。大家可能知道在勃艮第(Burgundy)还有其他产区,正是这种做法导致了葡萄园越分越小,有的影响力也随之越来越小。


但是在波尔多没有发生这种情况,为了避免损失,酒庄所有者纷纷实施了股东制,酒庄就不是为某一个人所有了,而股东制是不受拿破仑法典的约束的。这就是为什么波尔多能够将规模庞大的酒庄和葡萄园保留下来。梅多克一直是富人和权贵的避难所,他们有足够的金钱和远见来创作我们今天所称的波尔多。


波尔多史上最重要的一年:1855


说了这么多终于讲到 1855 了——波尔多史上最重要的 2 个年份之一。


现在消费者还信奉着这个分级,但是有意思的是,这些列级庄在当时酿出来的酒,我们现代人可能压根就不会喜欢。那时候人们并不太注重葡萄酒的陈年,哪怕是最好的酒,人们也会在装瓶后就尽快享用掉。


1855 这个分级是怎么来的呢?


1855 年,巴黎举行了世界博览会。当时,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想大力宣扬法国的美酒,便命波尔多商会拟出一份法国最好葡萄酒的清单。在波尔多商会的委托下,波尔多经纪人联合会临危受命,最终呈上的名单,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 1855 分级制度,将最好的酒庄分成了 5 个等级,根据就是当年的市场价格和声望。


从沼泽到全球最著名产区,波尔多逆袭之路堪比现实版爽剧


涉及的产区分别是梅多克、苏玳(Sauternes)和(Barsac)。唯一的例外就是侯伯王酒庄,虽然它不属于梅多克,但是那时侯伯王在世界上的声望实在太强,所以也必须把它包括进来。


没有柏图斯(Petrus)、白马(Cheval Blanc)等右岸名庄的原因是,那会儿这些酒庄要么还没成立,要么还属于品质不高的简单酒。但是不得不感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啊,现在右岸的一些名庄卖得比一级庄还贵了。


1855 分级诞生以来的 100 多年里,排名仅发生过一次变化,就是 1973 年,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ilhd)从二级庄升级成了一级庄。另外就是一些酒庄拆分之类的因素导致1855 分级从最初的 58 家酒庄变成了如今的 61 家。


列级庄名单具体请戳这里:法国波尔多名庄葡萄酒分级制度大全,果断收藏!


1855 分级为什么会这么成功?因为它用一种简单粗暴、极其直接的方式解决了消费者的需求:不仅消费者能知道他们买的是最好的葡萄酒,在各种消费场景中,被宴请的一方也能迅速 get 到自己受到了何种款待。可以说,分级让这些葡萄酒的使用价值和符号价值都达到了顶峰。


19 世纪末:葡萄根瘤蚜之灾


1855 年后,波尔多盛极一时,还迎来了好几个大年,比如 1865、1870 等等,至今还被许多收藏家惦记着。不过好景不长,波尔多也很快遇到了最灰暗的时期——N 多年的抗病之旅。


先是葡萄园开始大面积感染白粉病和霜霉病,不过这俩还好,折腾了几年以后发现能分别用硫和硫酸铜溶液来治。但是 1869 年开始发现了葡萄根瘤蚜,葡萄一株又一株地死去。葡萄根瘤蚜是一种微小的蚜虫,能摧毁种植在非沙质土壤中的大部分葡萄藤,唯一的预防办法就是将葡萄藤嫁接在美洲品种的砧木上。


从沼泽到全球最著名产区,波尔多逆袭之路堪比现实版爽剧


不同的品种对砧木的适应性不同,所以最终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梅洛(Merlot)和品丽珠(Cabernet Franc)是留下最多的,现在是波尔多最主流的品种。而本身种植面积很大的马尔贝克(Malbec)、佳美娜(Carmenere)和小维多(Petit Verdot)就被渐渐替代了。


但是在梅多克并非如此,在根瘤蚜虫病传播开之前,梅多克已经种植了大面积的赤霞珠。如果说,此前酒庄对于葡萄品种都是「瞎种”的话,那从使用砧木开始,波尔多就开始讲究土壤与品种的搭配了。赤霞珠是左岸沙质砾石土壤的理想之选,而梅洛和品丽珠则更适合右岸的石灰石黏土。


白葡萄品种方面,长相思(Sauvignon Blanc)、赛美蓉(Semillon)和密斯卡岱(Muscadelle)与在波尔多葡萄园中扎根的美国砧木也能完美搭配。


葡萄根瘤蚜不仅改变了波尔多的品种,也改变了葡萄园的种植密度。此前大多数左岸的葡萄园种植密度可以达到每公顷 20,000 到 25,000 株葡萄藤,而之后大多降为了每公顷 10,000 株左右,产量也随之降低。


20 世纪上半叶:摧毁一切的战争


对波尔多来说,20 世纪上半叶异常艰难,第一次世界大战搞得生灵涂炭,庄主没钱了,顾客不买酒了,酒庄建筑想出售都没人买。30 年代有几个好年份,但之后 1930 年开始又是几个非常差的年份,再加上经济大萧条,庄主直接放弃酿酒,还能赔得少一点。


二战时期就更惨了,波尔多被德国占领后,仍然在产生葡萄酒,但是大多都是出售给了德国军官和富人,而且定价、卖多少也都是由德国人来决定。不合作?那就等着枪毙或者送集中营吧!但是,如果酒庄表现得很合作吧,那就会被判为通敌者,当时不少大酒商都因此进了监狱。而像罗斯柴尔德这样的犹太家族,也早早逃离了波尔多。


从沼泽到全球最著名产区,波尔多逆袭之路堪比现实版爽剧


其实很多波尔多酒庄的传承在这个时期都断了,没有钱,命也快没了,庄主抛下酒庄一晃就是几十年……等到二战结束时,很多葡萄园都已经残破不堪了。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葡萄园恶劣的条件反而阴差阳错地成就了几个伟大的年份。因为产量极低,加上完美的天气,1945、1947、1948 和 1949 都是波尔多葡萄酒的大年。


直到 1956 年,一场毁灭性的霜冻袭击了波尔多各地的无数葡萄园,和葡萄根瘤蚜爆发之后的情况类似,酒庄必须重新考虑种什么品种。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抗冻的梅洛彻底代替了马尔贝克。


罗伯特·帕克的时代


除了 1855 之外,另一个对波尔多最重要的年份就是 1982 了。在当时所有以成名的酒评家都不看好 1982 年的情况下,当时还没有什么影响力的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er)却坚持不懈地为这个年份背书,并给了 82 年的拉菲 100 分的评价。事实证明帕克是对的,82 年果然成为了 20 世纪最伟大的年份之一!而他的影响力也随之水涨船高。


从沼泽到全球最著名产区,波尔多逆袭之路堪比现实版爽剧


当然,帕克和 1982 也不是那个时代改变波尔多的唯一因素。1981 年,政策改变导致法国的财产继承税翻了一倍以上,所以很多酒庄都被出售给了大公司,因为继承给自己孩子的费用实在太高了。大公司接管也是件好事,有充足的现金流,酒庄的技术和设备都能得到更新。


波尔多大概是全世界市场营销做得最好的产区了,不仅「群众基础」最广泛,还创造了以自己为标准的酿酒模式,让波尔多风格混酿在全世界传播开来。我们在之前文章也提过,时至今日,你根本找不到哪个产酒国是完全不生产波尔多混酿的,包括我们中国的很多酒庄,至今都在努力生产着「波尔多风格的葡萄酒」。然而,波尔多是否就是「波尔多风格混酿」做得最好的产区呢?这个在如今还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