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敬酒一定要喝吗,敬酒不喝是不给面子吗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2-10-01 04:05 阅读:701

生活中无论是聚会还是接待客人很多时候喝酒变成了一个非常有仪式感的动作,即便是对方不喝酒,我们常常也会用一些其他饮品来代替酒。在酒局上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一句劝酒词就是“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为何会有这样劝酒的话呢?今天我们讨论的就是这个话题。


被敬酒一定要喝吗,敬酒不喝是不给面子吗


一、劝酒是历史长远的文化情况


酒有悠久历史 劝酒自古有之


在,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同样长远。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酒和饮酒文化的记载,酒文化深入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还有很多典籍专门讲酒,如西周的《酒诰》,西汉的《酒赋》《酒箴》,东晋的《酒诫》和初唐的《酒经》《酒谱》等等。可见,酒很早就成了文化的重要元素。


与酒文化同样长远的是劝酒文化。古时候的餐饮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时间较长。唐代的宴会一般从上午开始,一直持续到黄昏,算来不下七八个小时。清朝时期,很多公家买单的宴会甚至持续三五天,哪些既是社交活动,也是政治活动。贯穿宴饮活动的,除了丝竹歌舞外,就是酒。早期的劝酒风尚源自各种持续时间很长的宴会。一顿饭吃这么长时间,话题必然枯竭,干喝也无趣,于是便创造了各式各样的劝酒技巧。


严格地说,劝酒源于敬酒,而敬酒是宗法社会遗下下来的旧俗。敬酒是有社会等级辨别的,臣敬君,子敬父,弟敬兄,下级敬上级,晚辈敬长辈等。敬酒首先是下对上的互动,相对没有强制性。但,上对下的互动,可称作回敬,也可以是主动敬,就有了极大的强制性。较早的劝酒多来自上对下的敬酒。尤其是从家过渡到国,这种伦理慢慢变成了政治强制力。


二、劝酒逐渐演变成一种权利的体现


因为有了上对下的劝酒,逐渐的演变成别人喝自己敬的酒变成了自己有面子的风尚,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三国演义》里的张飞就是十足的酒鬼。自己爱喝酒,更爱劝酒。每次召集军官喝酒,都要我们一口闷。谁不喝,就打谁一百军棍。下属曹豹不会喝酒,张飞大怒,要打他一百军棍。众人求情,张飞才抽他五十鞭子了事。相对于张飞,刘表算是比较温柔的,曹丕在《典论》里记载,刘表大宴宾客时,身边放一根长木棍,木棍的顶端安放一枚长针。如果哪位宾客喝多了,爬到桌底下睡觉,他就拿针扎人家屁股,扎醒后命其继续喝。


如果说张飞、刘表的劝酒更多属于个人行为,而曹操、孙权等人的劝酒就有了很强的政治含义。据《三国志》记载,张绣投降曹操后,曹操很快乐,开宴会请我们喝酒。曹操在前面敬酒,典韦拿着大斧子紧随其后。曹操向谁敬酒,典韦就拿着斧子向谁行礼。那架势的潜台词是:“你喝不喝?不喝爷爷砍了你”。相比曹操,孙权也没好哪儿去。在一次宴会上,孙权逼我们喝酒。虞翻假装喝醉,倒在地上,当孙权要离席的时候,他爬起来就要溜。孙权大怒,拔剑就砍。要不是身边人拉住,虞翻的脑袋就落地了。


三、不喝,你就是不给我面子


在现代社会虽然不似上文中提到的那些例子般严肃,但是很多时候别人不喝自己敬的酒,在很多人潜意识中会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现代社会中,每个人在家中、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位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数是不对等的,所有不对等的关系之间一旦互动,就会产生强制性。所以,在喝酒的过程中,如果有权力、地位不对等的关系,就会有强制性的劝酒或逼酒。对位高的人来说,这是彰显权力的时机,对位置低的人来说,不喝就是不懂规矩。


若不尊重别人的位置与权威,也就相当于不给别人面子。在,面子是典型的权力产物。这种权力可以是政治权力,也可以是隐形的权力,比如年龄、职位、身份等。所有不对等的关系,都会产生面子。所有不对等的敬酒、劝酒、逼酒都是潜在的权力在起作用。所以你不喝就是不给人家面子,不尊重别人的权力与地位。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内化为很多人的文化性格。即便是今天,这种文化性格也依然在发挥着的威力。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用“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这句话来劝酒的时候是带有调侃意味的,但是强迫他人喝自己不愿意喝的酒总是不好的。其实较温馨的场景就是三五好友围坐在一起,各自适量微醺,一起谈天说地亦或是那些逝去的青葱岁月……较后还是要揭示我们:适量饮酒,健康生活!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