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赛时:历史上的苏州酒业(上)丨大家谈酒

作者:大家酒评 更新时间:2022-12-09 02:36 阅读:376

文|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历史学教授 王赛时


苏州是江南著名的古城。周朝时,太王之子太伯、仲雍立国东南,建都于吴,即今苏州市。此后,吴国一直以此为都会。楚汉之间,苏州称为吴郡,治所称吴县,南朝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改为吴州,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后称为苏州。此外,苏州又有吴门、姑苏的别称。千年以来,苏州始终是江南地区的一个酒业中心,并长期代表着江苏酒业的发展水平。


早在春秋时期,吴国的酿酒业已初具规模,吴人饮酒已成风气。《说苑·正谏篇》就有“吴王欲从民饮酒”的记载。吴王夫差还在苏州建造了一座酒城,集国内名酒匠工于此,治麹酿酒,名声传于天下。这座酒城,又被后人称为苦酒城,其遗址到明朝时仍然存在。


王赛时:历史上的苏州酒业(上)丨大家谈酒


宋人范成大《吴郡志》记载:“苦酒城,在鱼城之西南,有故城。长老云:‘筑以酿酒’。今俗人呼为苦酒城。”明人高启在此访遗,留有《古酒城》一诗,其诗云:“酒城应与酒池通,长夜君王在醉中。兵入馆娃犹未醒,越人宜赏酿夫功。”酒城遗址在今苏州越来溪西南。尽管这座小小的酿酒城堡早已随着吴国的灭亡而荒废,但当地人却一直把它视为酒业标志。


苏州酒业再度繁荣于盛唐时期,并留下了“大酒巷”的酿酒遗迹。《吴郡图经续记》卷下记载:“大酒巷旧名黄土曲,唐时有富人修第其间,植花濬池,建水槛风亭,酝美酒以延宾旅,其酒价颇高,故号大酒巷。”除此胜迹之外,唐时苏州城市内外早已酒肆遍布,青帘高挂,酒香四溢,呈现出一派酒业兴旺的景象。


杜牧《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诗云:“溪桥向吴路,酒旗夸酒美。”白居易《杨柳枝词》亦云:“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这些都是对苏州酒业的描绘。唐代苏州出产的酒深得人们喜爱,而其酿酒原料和酿酒工艺也为酒界人士所称颂。刘禹锡《酬乐天衫酒见寄》诗云:“酒法众传吴米好,舞衣偏尚越罗轻。”称赞的就是苏州酒业的酿造技术。


唐时苏州酒业酿造出许多名酒,其中“竹叶春”酒享誉天下。按竹叶春,又称竹叶清酒或五酘酒。《唐音癸签》记载:“唐人酒名……竹叶春”。白居易《忆江南》词云:“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又《日高卧》诗云:“嫩绿醅浮竹叶新”。按:唐时的竹叶春乃以酒色淡绿清亮而得名,不同于现代的竹叶青露酒。这种酒属于传统米酒,在酿造时采用了向酒液中连续投料的方法,使酒力不断增厚,故又称“五酘酒”。白居易有诗题云:“李苏州以五酘酒相次寄到”,其诗云:“倾如竹叶盈樽绿,饮作桃花上面红。”通过唐人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竹叶春”酒的取名特色。


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白居易出任苏州刺史,在任期间,他充分吸取当时先进的酿酒技术,对官府的公厨酒进行改良,使苏州官酒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也促进了苏州酒业的发展。


他写有《府酒五绝》诗,其一云:“自惭到府来周岁,惠爱威棱一事无。惟是改张官酒法,渐从浊水作醍醐。”其二云:“甘露太甜非正味,醴泉虽洁不芳馨。杯中此物何人别,柔旨之中有典刑。”白居易不但是唐朝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有名的品酒行家,他对酿酒技术也颇有造诣,因而在苏州酒业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王赛时:历史上的苏州酒业(上)丨大家谈酒


宋朝时,苏州酒业进一步扩张,产业规模有了新的增长,苏州名酝得以声名远播。张能臣《酒名记》记载苏州出产木兰堂酒和白云泉酒,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记载苏州出产齐云清露酒和双瑞酒。按木兰堂酒为官方酒业(当时称为公厨,或称兵厨)酿制,带有官酒的性质。梅尧臣《九月五日得姑苏谢学士寄木兰堂官酝》诗云:“公田五十亩,种秫秋未成。杯中无浊酒,案上唯丹经。忽有洞庭客,美传乌与程。言盛木兰露,酿作瓮间清。木兰香未歇,玉盎贮华英。正值菊初拆,便来花下倾。一饮为君醉,谁能解吾酲。”


此外,苏州还出产一种用特殊药麹酿造的小瓶酒,属于当时的高端产品,这种品牌一直保持了几代之久。田锡《麹本草》记载:“苏州小瓶酒,曲有葱及川乌、红豆之类”,便指元代的配方。小瓶酒亦见载于后代顾清《傍秋亭杂记》和李时珍《本草纲目》,深为酿酒者所瞩目。


苏州境内的太湖洞庭山出产黄柑,北宋时开始用来造酒。《邵氏闻见后录》记载:“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曰‘洞庭春色’。”《吴郡志》也记载:“真柑,出洞庭东、西山,柑虽桔类,而其品特高,芳香超胜,为天下第一。……安定郡王以酿酒,名洞庭春色。”安定郡王,指赵德麟之父,宋室亲系。赵德麟与苏轼交往甚密,曾将其父酿造的黄柑酒送与苏轼品尝,苏轼饮后赞赏不绝,并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洞庭春色赋》。


此后,赵德麟不断给苏轼送去柑酒,苏轼也多有诗篇回赠。《东坡后集》载有《次韵赵德麟雪中惜梅且饷柑酒》诗云:“偶逢白堕争春手,遣入王孙玉斝飞。”又《洞庭春色》诗云:“今年洞庭春,玉色疑非酒。……瓶开香浮座,盏凸光照牖。”


《立春日小集呈李端叔》诗云:“辛盘得青韭,腊酒是黄柑。”此后,名为“洞庭春色”的柑酒随着东坡诗名而响彻大江南北。然而此酒系宋室亲王所酿,一般人无所问及,非名人显贵,则难得窥视芳泽。著名学士张简继苏轼之后得品柑酒,亦写下“月里仙人不我嗔,特令下饮洞庭春”的诗章,表达内心的喜悦。


宋朝时,苏州酒工仍然采用唐代沿续下来的五投法酿酒,保持了酒业的传统特色。范成大《吴郡志》记载:“今里人酿酒,麹米与浆水已入瓮,翌日,又以米投之,有至一再投者,谓之酘,其酒则清冽异常。今谓之五酘。”这种酿酒技术在苏州地区延续了很长时期。


王赛时:历史上的苏州酒业(上)丨大家谈酒


宋代苏州酒业也出产低档酒,其中产量较大者为“杜茅柴”和“瓮头清”。韩子仓《茅柴酒》诗云:“三年逐客卧江皋,自与田工酿小糟。饮惯茅柴谙苦硬,不知如蜜有香醪。”彭大翼《山堂肆考》释“茅柴”云:“盖谓苦硬之酒如茅柴火易过也。”茅柴酒多出产于小作坊,其中以苏州杜氏所酿为最佳品牌,故而人称“杜茅柴”。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有云:“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很显然,杜茅柴酒是民间用土法酝酿的一种米酒,与当地官府所公酿的成品酒还有所不同。宋代江浙地区的官酒都依法酿制,常常在发酵醪液压榨的前一天加入适量的石灰水,借以降低醪液的酸度,防止压酒后出现酸败后果,同时能够加速酒液的澄清。苏州的官酒一概采取了这种方法,故而范诗对其有“多灰”之称。


看来,宋代苏州人对使用石灰处理米酒酸败现象,特别是对醪量与石灰用量之间的比例方面,已经很有把握,并有自己的品尝和鉴识方法。“瓮头清”也是类似的民间米酒。前引《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又云:“煮酒春前腊后蒸,一年长飨瓮头清。廛居何似山居乐,秫米新来禁入城。”按宋时酒禁甚严,城内酝酿受到官方控制,而苏州邻近乡村则私酿不绝,成为苏州外围酿酒的主要基地。


王赛时:历史上的苏州酒业(上)丨大家谈酒


作者简介:王赛时,男,1955年生,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专题史、中国酒史、中国饮食史的研究。研究范围涉及中国各个时代与各个地区,以学识广博而著称。


王赛时:历史上的苏州酒业(上)丨大家谈酒


5000年酿酒溯源、350幅珍稀历史图片,历史学家王赛时奉献全新彩印插图版《中国酒史》,如有酒业人士需要,请加微信1693204970,与王赛时的助理李虓联系购书。


王赛时:历史上的苏州酒业(上)丨大家谈酒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