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韵|穿越北宋,看看《东京梦华录》中的酒韵

作者:中国酒业协会 更新时间:2022-12-18 22:48 阅读:689

酒的故乡在中国,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中,酒和酒文化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高峰,是古代经济最为发达的一个时期。在北宋统治的170年中,中原息兵,人口增长,各行各业迅速发展。至公元十世纪末,都城东京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经济最为繁荣的大都会。承平盛世,物阜民丰。北宋人以酒为媒,加深感情、品味生活,共享和平的阳光。北宋人喜饮酒,生活中也离不开酒。其时,酒事活动、与饮酒有关的习俗丰富多彩,酒文化繁盛。北宋的酒文化在中国酒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宋代孟元老的著作《东京梦华录》就对北宋这一繁盛的酒文化作了详细的描写。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走进东京汴梁,一睹千年前的繁华风韵。


酒韵 | 穿越北宋,看看《东京梦华录》中的酒韵


香飘十里的酒楼


北宋东京城饮酒之风盛行,饮酒的场所遍布大街小巷。酒楼是当时典型的酒场,东京城的酒楼类型众多,不仅有富丽堂皇的大酒楼,而且还有精巧别致的小酒楼。在酒楼中,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呈现出一派祥和繁荣的景象。


北宋的酒楼有正店(大酒店)和脚店(中小型酒店)之分。正店都设在繁华的街市上。在正店中,丰乐楼、樊楼最为有名,除此之外,潘楼街北面的潘楼,宋门外的仁和店、姜店,州西的宜城楼、班楼名气也比较大。


东京城酒楼的装饰比较讲究,这反映出东京城的富庶。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的酒楼一般都会在门口搭建彩楼。所谓彩楼,是用彩色绸帛结扎的棚架,彩楼有一个梯形的檐子,每层顶部都扎成花架状,檐下垂挂着流苏。酒楼门前排设着红绿杈子,用来阻挡人马。每逢重阳节,酒楼都会用菊花缚成洞户来招揽客人。


酒韵 | 穿越北宋,看看《东京梦华录》中的酒韵


北宋东京城的酒楼中汇聚了三教九流,酒楼的经营方式也极富都城气派,经营者对客人基本上一视同仁。在酒客当中,既有达官贵人、名商大贾,也有普通民众。此外,一些歌者和生意人也活跃在酒楼中。


当时,很多酒楼使用的都是金银酒器,在经营时,正店见脚店的伙计来打过三两次酒,就将价格昂贵的酒器借给对方,即便是普通人家或是妓馆的人到酒楼中要酒,酒楼也是用银器将酒送上门的。


在孟元老笔下,北宋东京城酒楼众多,经营有序,这体现出北宋经济的繁荣,北宋都城奢靡的饮酒之风和时人沉醉于太平盛世的心态从文中也可窥一斑。酒楼经营者对酒楼中各色人等都以礼相待,体现了北宋思想文化的开放性。


酒韵 | 穿越北宋,看看《东京梦华录》中的酒韵


通宵达旦的酒市


在唐代,官府对夜市的营业时间有所限制。宋太祖于乾德三年(965)四月“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北宋中期后,“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北宋东京城的夜市分布范围极广,通宵达旦的夜市为酒客提供了饮酒的便利。


在孟元老笔下,东京城的酒楼不仅经营时间长,而且酒客众多,酒事活动十分丰富。东京城的夜市主要分布在御街和马行街一带。《东京梦华录》卷二“酒楼”条云:“九桥门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 街道上彩楼相对,酒旗飘扬,是何等的热闹。东京城的酒楼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豪侠之士,酒楼成为人们消遣的场所,由此可以看出北宋时人们生活之闲适。


酒韵 | 穿越北宋,看看《东京梦华录》中的酒韵


《东京梦华录》卷二“州桥夜市”条云:“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 东京城御街一带有著名的州桥夜市,街道上车水马龙,酒楼里酒品繁多,酒客们的夜生活丰富多彩。与州桥夜市相比,马行街夜市更为繁荣(没错,就是赵盼儿开茶坊的那个马行街)。马行街本是皇帝贴身禁军的驻地,街上店铺林立,茶坊酒楼众多。当时的人们喜欢在夜间外出消遣,邀三五知己把酒言欢。节日期间,酒楼更成为民众欢聚的场所。据《东京梦华录》卷八“中秋”条记载,在中秋节的夜里,富贵人家将家中台榭装饰一新,饮酒赏月,而民众则争相前往酒楼赏月。


灯火通明的夜市与北宋东京城的酒文化相遇,使整个城市氤氲着一种繁荣祥和的气氛,通宵达旦的酒市、开怀畅饮的酒客和花样百出的酒事活动使北宋都城的酒文化别具一格。


责编 / 蒿凤


美编 / 艾浩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