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的老酒味道(七十年代老酒图片)

作者:酒都烤酒匠 更新时间:2023-02-25 12:04 阅读:204

重要声明:本文纯属个人观点,无意诋毁与攻击任何目标。


暖春,今日晴空万里,不错的好天气,让人有不赖的好心情。烤酒匠于是下午抽空相约几老友品酒论茶,席间大家聊到了一个话题:中国什么时期的白酒最好喝。


七十年代的老酒味道


这个话题相对较活泛。每个人对白酒的风格喜好不同,对白酒的香型爱好有异,内心怀揣的白酒情怀又与经历息息相关……烤酒匠抛砖引玉,说说自己个人对白酒的见解。


七十年代的老酒味道


五十年代:1949年底,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那时急需解决的是衣食住三件大事,首先把老百姓的温饱问题给解决好。建国几年后,农业获得丰产,在当时科技不够强大的中国,最易启动的就是各项不需要太多科技含量的传统产业。于是,白酒厂开始得以恢复生产。那时的白酒不是不好,绝对全固态发酵,不过窖池需修复重建,工艺待恢复完善,大小糟坊刚进行整合,出来的白酒确实颇多瑕疵。


七十年代的老酒味道


六十年代:刚进入六十年代,国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三年自然灾害。别说领粮吃饭,连树皮草根都挖来吃了,哪来粮食烤酒?!那些刚组建的酒厂被迫停工,刚培育起来的发酵菌群在没有干枯的窖池内死伤大半,没死的也就苟喘残延。这时的酒几乎没有,直到1966年之后粮食稍有了盈余,酒厂才得以重新开工。不过大家都忙于“大跃进”,“大炼钢铁”去了,国内酒厂只是在小批量生产,按特殊群体的需要,按计划生产而已。此年代的老酒存世量极稀少,那时凭票供应的白酒因过于珍贵,导致特权阶层手中的酒也颇有“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之感。


七十年代的老酒味道


七十年代:前半段还在“文化大革命”,你不要命就去酿酒试试。砸了你的老物件叫“破四旧”,还会把你绑成“喷气式飞机”造型进行批斗,“割你这资本主义余孽的尾巴”。直到1976年文革结束,被天灾人祸前后折腾了差不多二十年的中国老百姓可谓厚积薄发,各行各业没日没夜的干。酒厂工人那个干劲卯足到了顶峰,不给钱都乐意去奉献。这时的酒,大家说能不过得硬吗?


七十年代的老酒味道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也吹活了许多酿酒人的心。“如何提升销售,如何提升产量,如何创造更多效益”是那个年代写报告最时髦的话题。酿造车间不断扩建,新窖池不断增加,新的技术逐渐替代着传统的精髓……这时期的大部分白酒放至今天,不谓不老,但称不上好。


七十年代的老酒味道


九十年代:进入白酒造富时期。那时候中央台最多的广告是白酒,那时候中央台的标王还是白酒,“每天一台桑塔纳开进中央台,出来则是一台进口奥迪”的神话在酒界成为经典故事传颂。那时候消费观念还真是有点畸形,只要上了央视广告的东西立马卖得如火如荼,厂家只管生产,只管收款,别管整车往外拉。没人说你的酒不好喝,因为它是牌子货……


七十年代的老酒味道


千禧年及之后:新工艺白酒,这个看似充满科技含量的名词进入了酒客们的视线。殊不知是传统工艺的不断简化,抛弃古法酿酒传承精髓所换回的代价。市场竞争白热化,熙熙攘攘为利来,劣质酒取代着优质白酒的市场份额;再于是,攘攘熙熙为利去,名优白酒成为了老百姓喝不起的高山仰止。它被彻底赋予了不菲的金融属性,它被“魔变”成了不敢喝却愿千金收藏的摆设。这时的酒,要么你喝的是新工艺,要么你是望着某液某台那“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嘴脸恨得牙痒,同时还咽着口水……


七十年代的老酒味道


我是《中国千坛老酒收藏者》@酒都烤酒匠,一个坚持传承和推广古法酿酒工艺的制酒人。欢迎全国酒友来信交流老酒收藏心得,更欢迎大家一起来品鉴烤酒匠那些有了足够年份和故事的老酒!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