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结、挣扎,酒香酿就的“魏晋风度”

作者:老杨头说酒 更新时间:2023-03-20 02:42 阅读:537

翻开魏晋的历史,宫廷诡谲,风起云涌。一言以蔽之,曰“乱”。从汉末至晋初这一百多年间,战争不断,政权更迭频繁。统治集团的刀光剑影,宗室之间的门阀倾轧,使得魏晋的天空乌云密布。然而,正如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一样,这一时期也是一个思想碰撞,精神自由的时代。也正是这个矛盾、纠结、挣扎的时代,催生了“竹林七贤”这样的团体,孕育了独一无二的阮籍。


据《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简而言之,是个桀骜不驯的帅哥加面瘫。当然,我们已无法欣赏到阮籍的真容,只能于史书上的只言片语中想象他的模样,拼凑他的言行,品读他与酒的趣事,品味他诗中的酸辛。


他是率真的。率真到为所欲为,不拘礼法。在当时,男女之妨很严,邻里之间的异性甚至不可相互直视。而他却常常于醉酒之后卧于邻家美妇身侧,一觉好眠。时间久了,连男主人都见怪不怪;母亲去世,他本该守孝三年,禁欲禁酒禁肉。可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一只猪,二斗酒,吃饱喝足后大哭一场,口吐鲜血。原来,酒入愁肠早已化作泪与血,夹杂着无奈与悲伤,一瞬间喷涌而出。


他亦是圆滑的。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名士清流们首当其冲,只能在政治漩涡和夹缝中求生存。想当年,山涛举荐嵇康做官,嵇康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却也因此埋下祸根,最后丢了性命。阮籍却不是,他有他的生存之法。在与司马氏的斗争中,酒成了他避祸保命的有力武器。司马昭有意与他结亲,他若答应,会被天下人骂死,若不答应,会被皇帝杀死。于是,他选择与酒相伴,酩酊大醉60天,直到这门亲事不被提起。朝廷派他做官,因为很受赏识,允许他在一定范围内任选一职。对这,他倒是毫不推辞,当就当呗,干脆地选择了北军步兵校尉一职,也因此有了“阮步兵”的称号。


没想到他上任后办过的唯一公务就是喝酒。原来,他就是冲着酒来的。他早就打听到这兵营里的一个厨师是酿酒高手,库里还有300斛存酒。有美酒喝,他就来了!历史上出仕为官的,不外乎为名,为利,为百姓,而他却是为保命,为喝酒。这样的人太少了,足以成为中国为官之人里的一朵奇葩。


然而,无论是率真的阮籍还是圆滑的阮籍,最后都走向了那竹林深处,选择了归隐。一张七弦琴,一壶暖身酒,三五个至交好友,曲水流觞,不问世事。写到这儿,笔者想起了另一位魏晋时期的诗人——陶渊明。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都率真自然,都选择归隐,都离不开酒,都很会写诗……他与渊明最大的不同,也许也是他与众多中国文人最大的不同,便是他的诗中无酒。陶渊明作饮酒诗20首,篇篇不离酒;反观阮籍作咏怀诗82首,只一篇提到酒字,还是“对酒不能言”。


若是就事论事,许多事发生的时间、背景确实不宜写诗:醉卧美女侧时只想睡觉,无力写诗;母亲去世时满心悲痛,哭到吐血,无心写诗;大胆拒婚时如履薄冰,无心无力更无法写诗……除此之外,也许阮籍的心里,不想以酒入诗。


鲁迅曾说“表面上反对礼教者,他们的本心,要比曹操司马懿们迂直得多。”陶渊明除了归隐以外并没做出什么惊世骇俗之事,却在诗酒交融的世界里找到了寄托;而阮籍出生于世家大族,自幼受儒学熏陶,少时有济世之志,后来又是“名士”代表,难免孤傲清高,在乱世之中,也许就成了鲁迅笔下的“迂直”。


迂直的阮籍内心有着对礼教的坚守,坚守礼教的阮籍与疏狂叛逆的阮籍格格不入。他排斥消极的自己,厌恶嗜酒的自己,却又无法逃离。酒就像是他的毒品,明知有害,明明厌恶,却无法摆脱,紧握不放。能做到的,唯有不言。


就这样,酒虽能让他活着,却不能让他超脱,反而让他在黑暗的道路上越发迷茫。于是,我们看到了直率坦荡的他,沉默痛饮的他,徘徊忧思的他,穷途痛哭的他……千千万万个他,在千千万万个日子里,对着那张寂寂七弦琴,弹出那些永远无法诉说的心事……


与“对酒不能言” 的阮籍相比,刘伶似乎更加沉醉其间。他自诩“天生刘伶,以酒为名”。《魏国统》载其“形貌丑陋,身长六尺;然肆意放荡,悠然独畅。自得一时,常以宇宙为狭”。他只做过参军一职,不久也被罢免。用现在的眼光看来,他完全是一个嗜酒如命的“屌丝男”。但就是这样的“屌丝男”却被刘义庆破格录入了《世说新语·容止》篇,这个专门记录男子“好风度,美姿仪”的篇章,与绝世美男嵇康、潘安、卫玠等人平起平坐。可见刘伶的确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而这魅力也离不开酒的浸染。


他总是纵酒放达,爱在酒后大跳“脱衣舞”。有人来了也不回避,受人讥笑也不窘迫,反而振振有词:“我把天地当房屋,屋室当衣裤,你们为什么要到我的衣裤里来呢?”看来,酒对刘伶来说有时也像一把武器,一剂良药,让平日里沉默寡言的他变得伶牙俐齿,在受到讥讽时不急不恼,略带骄傲与夸张地反唇相讥。


有了这层关系,他与酒仿佛更加亲厚了。渴得厉害时,不喝水,倒向妻子要酒喝。妻子一看,这人竟然把酒当水喝!长此以往,既伤身又费钱,还过不过日子了?于是果断地倒掉酒,毁了酒器,声泪俱下地劝说:“夫君呀,这酒虽好,不可贪杯呀!你这么喝下去,怕是将来要短命的,应该赶快戒酒才是!”


刘伶一听妻子发话,立马展现出“听话好男人”的一面,赶紧答道:“夫人的话很对呀。可是我自制力太差,必须向鬼神发誓后才有决心戒酒,你去替我准备祭祀用的酒肉吧。”妻子给他准备好祭祀物品,让他去向鬼神发誓。谁知她刚一离去,刘伶便跪下开口:“天生我刘伶,嗜酒如命。一次喝一斛,五斗酒下肚便能除酒病。妇人之家头发长见识短,各位神灵鬼怪千万不能信她说的话呀!”于是拿过酒肉大吃大喝不一会儿就醉得不省人事了。虽然刘伶这种阳奉阴违的行为实在让人啼笑皆非,不利于家庭和谐,不值得提倡,但他爱酒成痴,将老庄思想融入酒中写成他唯一的一篇传世作品《酒德颂》,也算是饮酒的成就吧。


在《酒德颂》中,他化身为“大人先生”,提一壶酒,幕天席地,居无定所,浪迹天涯。面对贵族公子的议论和斥责,他恍若未闻。整天捧着酒瓮,抱着酒槽,衔着酒杯,喝着浊酒,拨弄着胡须,伸腿箕踞而坐。无思无虑,其乐陶陶。他的世界,仿佛只有他和酒,其他的一切人与事,都是浮云万里,不值一提。司马光曾在他的著作《资治通鉴·卷七十八》中写道:“刘伶嗜酒,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曰‘死便埋我。’”可见刘伶不仅整日酒不离手,而且随时随地准备好与酒共赴黄泉。真是恨不得能够与酒“生同衾死同穴”!能够对酒痴迷到如此地步,也难怪他能单纯因为喝酒而留名青史了。


其实,无论是“对酒不能言”的阮籍,以文颂酒德的刘伶,还是竹林七贤里的其他人物,他们的命运都与时代紧紧相连。他们可以挣扎,却无力摆脱。于是他们都选择了以酒为墨,书写着他们内心的苦闷与生命的真谛。“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们的名字,让历史上的魏晋时期散发着浓郁的酒香,酿成了独一无二的“魏晋风度”,留给后世的我们慢慢品尝,唇齿留香。


太和金樽老杨


矛盾、纠结、挣扎,酒香酿就的“魏晋风度”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