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原来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南北方生活习俗就形成了差异

作者:李寻讲酒 更新时间:2022-09-07 04:31 阅读:763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说中国南方人和北方人买菜的习惯。


笑死,原来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南北方生活习俗就形成了差异



笑死,原来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南北方生活习俗就形成了差异



其实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形成了南北差异。在我们所看过的关于上古时期的科幻片中,大都表现的是史前人类恶劣的生存环境和他们简陋的生活,似乎与我们生存在不同的星球,和我们完全隔离。但实际上,当我们对上古文化进行深入了解之后,我们发现,上古时代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和情感状态与我们现代人是相通的,或者说,在很多方面,数千年来人类就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我们和上古人恍若同世。


一、现在房屋建筑VS上古房屋建筑


首先说房子,上古人的房子有三种形式:第一类是地面式,就是在地面上直接建起房屋,现代建筑学称为地面构筑物,这是我们平时最为常见的建筑;第二类是地穴式和半地穴式,现在称其为全地下式建筑(比如地下防空洞)和下沉式建筑(比如西安世纪金花钟楼店),这两大类建筑形式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中都能找到。第三类是干栏式,就是把房子建在木(竹)柱底架上,在余姚河姆渡遗址就发现了这样的干栏式建筑,这样建造房子是为了防止房屋被水淹和防潮,这种建筑形态在南方还大量存在,最典型的就是吊脚楼,现在南方城市的很多建筑也在第一层下面留出空间。


过去有学者将学会使用火和拿石器当工具作为人类文明出现的标志,但是笔者却不这么认为,因为类人猿和一些动物也会使用火和拿石器当工具,请注意,在我们的观点中,类人猿等根本就不是人类,它们和人是完全不同的物种。房子的出现应该是人类文明出现的标志,因为人自从一出现,身上就没有过多的毛发来抵御寒冷,因而不适合居住在天然形成的山洞中,不得不建造房屋。


半坡遗址房址


笑死,原来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南北方生活习俗就形成了差异



上古人居住的房子虽然没有现在住的房子那么美观大方,但当时房屋的功能划分和装修和现在相比是一样也不少。比如,有专门睡觉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卧室;有大家围坐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客厅;有灶坑,相当于现在的厨房。地面也是完全打平了,屋内的墙壁也是刻意抹平的,这和现在的装修差不多。


在房屋建筑这块主要没有什么差别,上古都是靠木头和泥土修建,而现在大多数都是钢筋混泥土。


二、南方睡床,北方睡炕


仔细观察中国南、北方人的睡觉习惯就可以发现,在北方的农村,人们习惯睡火坑,在南方,人们都是睡床。上古时期北方人也睡炕,这在很多北方地区的史前人类房屋遗址中都可以看到,炕是一个用熟土夯起的土台,距离地面有十公分左右,起隔潮的作用。不仅有炕,还有炕席,西安半坡遗址中就有各种不同编织手法的炕席纹路;再晚一些的龙山文化,在炕上会有一层类似混凝土的涂层(将料浆石弄成粉末状,混以沙石,然后调以水,抹在土台上打平,类似我们现代的水泥地面),起到一定的隔潮防水的作用。史前的南方人则是睡床,笔者猜测是利用当地盛产的竹子或木头搭起架子,再在上面铺上席子。


笑死,原来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南北方生活习俗就形成了差异







笑死,原来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南北方生活习俗就形成了差异



三、纺线织布,造衣御寒


由于没有过长的毛发,上古人要穿衣服御寒,缝制兽皮是一种,发展出纺织制作衣服是一种,在北方一些史前遗址中就发现了大量的纺锤、纺轮等纺织工具。在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中甚至还发现了一颗被割掉了一半的丝质茧壳,测定其距今已有6000年,这是考古学上证明史前有用蚕丝进行纺织最有力的实物资料。在上古传说中,也有人类种桑织丝的内容。传说黄帝的妻子西陵氏是养蚕第一人。


今天,人们穿着个性十足,但是,抵御寒冷还是最基本的需求,夏天穿得少,冬天则穿得多。


笑死,原来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南北方生活习俗就形成了差异



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我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上古人也是如此。生活在水边的人以捕鱼为生,生活在山区的人则以打猎为生。比如,在河姆渡遗址中就发现了鱼钩和渔网坠这样的捕鱼工具。在黑龙江的新开流遗址发现有鱼窖,这是上古人利用北方特有的寒冷天气,对捕来的鱼进行冰冻储存,今天,东北的鄂伦春人还是以渔猎为生,几千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捕鱼的方式更为先进而已。


笑死,原来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南北方生活习俗就形成了差异



五、北方吃面条,南方吃米饭


2002年,从青海喇家遗址中出土了一碗面条状遗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了。虽然这碗面条最终还是没有能保留下来,但足以证明在史前时期,青海地区的人们就开始吃面条了。难怪今天兰州拉面、青海拉条子那么好吃。


上古新品


笑死,原来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南北方生活习俗就形成了差异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的拉面


笑死,原来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南北方生活习俗就形成了差异



河姆渡遗址中七千年前的稻谷


南方人爱吃米饭的历史也可谓久远。在余姚河姆渡发现了最早的稻米遗存,距今已有7000年,值得强调的是这不是野生稻,而是栽培稻,这一发现也推翻了认为水稻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论调。不仅有水稻,而且还有脱壳的工具,在嵊州甘霖小黄山遗址等诸多古文化遗址都发现了石捣锤,这是是一种常见的谷物脱壳工具。那么上古人吃稻米是什么吃法呢?煮米饭,还是熬稀饭?在南方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很多遗址中都发现有一种考古学上叫做甗(yǎn)的器物,下面盛水,中间有一个箅子,可以通过蒸汽把上面的食物蒸熟,这蒸米饭自然就不成问题了。


六、百味咸为先


上古人在饮食方面讲究的另一个例证是开始食用盐,在甘肃省红古下海石遗址,发现史前时期就已经有了食盐。那时候人们所食用的盐虽然是天然的岩盐,但足以说明,上古人对食物的味道是有更高的要求的,吃东西不愿意吃没有味道的。


笑死,原来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南北方生活习俗就形成了差异



下海石遗址发现食盐


七、刀叉、筷子并用,最终选用筷子


中国上古时期,曾经出现过刀叉,在青海同德县的宗日遗址中发现过一组骨质刀叉,据测定距今已有5800年的历史了,形制与现在的刀叉无异。而在江苏高邮龙虬庄遗址出土了42件“骨箸”(又作“筯”,意为“筷子”),它们的发现可以把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时间追溯到6600~5500年以前。这说明,在中国上古时期,刀叉和筷子同时出现过,但是我们智慧的先祖,最终还是选择了筷子。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曾如此谈论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筷子是人类手指的延伸,……且不怕高热,不怕寒冻,真是高明极了。”有意思的是,今天中国人却把吃西餐用刀叉当作高雅、时尚的一个象征,真不知先祖看了,会做何种感想?


刀叉


笑死,原来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南北方生活习俗就形成了差异



宗日遗址中发现的骨质刀叉


虬庄遗址出土的“骨箸”


笑死,原来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南北方生活习俗就形成了差异



笑死,原来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南北方生活习俗就形成了差异



编辑: 九章丨审核:子白


休闲读品杂志社


(xiuxiandupinTX)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