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作者:李寻讲酒 更新时间:2022-09-12 08:50 阅读:536

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庐山上的别墅很多,大多数都是军政要人的,几乎没有文化名人的。这好理解,文化人哪有那实力在这里买地造屋。山上仅有的一幢属于文化人的别墅是一位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现在已辟成了赛珍珠纪念馆。


这幢别墅面积不大,只有140平方米,但可能是庐山别墅群中唯一诞生过文学作品的房子,正是在这里,赛珍珠写出了以中国农民为题材后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长篇小说《大地》。


关于赛珍珠,此前我一无所知,甚至把她和中国近代史上的另一位“名女人”赛金花混为一谈。到了庐山,才弄清楚这是两个人,赛珍珠,是美国人、作家,她的英文名字是PearlComfort(珍珠•安慰),赛珍珠是她的中文名字(PearlSydenstricker)。


赛金花是中国人,是位妓女,她的真名是什么,已没人知道,赛金花是她的艺名;她因为和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的风流韵事成为“名女人”,也成为后来各种演义小说中的人物。


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老年的赛珍珠


赛珍珠是当时世界上获得诺贝尔文学大奖的第四个妇女和第一个美国妇女。著名的美国历史学家詹姆斯·托马斯评价赛珍珠是自十三世纪马可·波罗以来最能使西方了解中国的一个西方作家。当赛珍珠得知自己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时,居然是先用中国话喊道“我不相信”,然后才讲起了英语。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没有派人去参加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因为赛珍珠曾经多次公开批评过蒋介石不够民主。


1


《大地》的主人公王龙是一个安徽小镇附近的农民,他父亲省吃俭用,攒了一点钱,替他娶了一个媳妇,叫阿兰。阿兰嫁给王龙的时候已经20岁了,是地主黄家厨房里的一个丫头,长得不漂亮,未曾缠过脚,两只脚因此很大。因为丑,阿兰在黄家大院很不讨人喜欢,自然也不如其他丫头那样受到老爷和少爷们的宠爱,因此嫁给王龙时她还是一个黄花闺女。阿兰不喜欢说话,但很勤快,在她和王龙的辛勤劳作下,再加上风调雨顺收成又好,王龙一家的生活逐渐有了改善。手头宽绰了些后,王龙买了地主黄家靠近护城河边的一块稻田。


有了这块地,此后王龙家的收成接连两年奇好,王龙将谷物卖掉攒了不少银钱。可是好景不长,第三年夏天旱灾降临,到了秋天,庄稼颗粒无收,饥饿席卷了整个小镇,村子里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眼看没有活路了,有人想用低价买王龙的地,王龙拒绝了,不得已他和阿兰扶老携幼,背井离乡来到了南京,用仅有的钱买来几张席子,在路边搭了一个窝棚。安顿好后,王龙出去找事做,拉起了黄包车,阿兰则带着孩子沿街去乞讨,实在没有了吃的,两个儿子就小偷小摸弄些吃的。不久,城里爆发了一次抢劫富人的骚乱,王龙也从一个富人那里掳到一把金子,阿兰在那个富人家的墙洞里掏到一包珠宝。


有了钱,王龙一家又回到了安徽小镇,这时地主黄家更加败落了,王龙用金子和珠宝买来更多土地,雇用他以前的邻居当管家,很快就发了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主。成了地主后,王龙的生活随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开始逛妓院,并将妓女荷花赎回家做妾,把同在妓院原是黄家大院的丫头杜鹃也买了回去,过起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他的大儿子长成了一个纨绔子弟,二儿子精明能干,十五六岁便去粮店做生意了。按照儿子们的意思,王龙一家也搬到城里住了,他晚年又买了几个丫头,并且看上了其中一个瘦弱白净叫梨花的丫头,不料他的三儿子也喜欢梨花。梨花做了王龙的小妾之后,三儿子外出当兵去了。不管生活怎样奢华,王龙还是不忘土地,经常到乡下去走走看看,临死前,听到两个儿子商量着要卖土地,他告诫他们永远都不要卖土地,否则一个家就完了。两个儿子表面上答应了,但内心仍想着要把土地卖掉。


阿兰是赛珍珠着力刻画的女主人公。她勤劳肯干,孝敬老人,把家里家外照料得妥妥当当。她十分坚强,连生孩子都是自己接的生,让王龙给弄一片竹篾,她自己把脐带割断。生完孩子第二天,就又下地干活去了。在饥荒年头,怕养不活孩子,她亲手掐死了一个刚生下的女儿。


她能忍辱负重,又努力保持自己的尊严,当王龙讨回小妾荷花的时候,她没有能力改变这个现实,只能以不去见荷花这些人表示反抗。她甚至有些未卜先知的能力,王龙发家过程的三次关键的转折都依仗了她的神奇能力。第一次是她生完第一个孩子,带着孩子到地主黄家看望旧东家的时候,她本来是想回去向黄家上下“炫耀”一下自己现在的生活很顺心,但出来后,她告诉王龙黄家将要衰败了,因为虽是新年,但家里的仆人却没换新衣服,王龙由此动了买黄家土地的念头,这是他买的第一块地。第二次是在城里时,王龙贫困得受不了了,又没有钱回乡下,想把小女孩卖了回家,但阿兰告诉他等一等,因为可能会发生骚乱。


果然,几天后,骚乱发生了,王龙趁机抢了金子,这才回到家乡,继续买地。王龙抢的金子是无意中撞上的,阿兰则凭借她在大户人家当过丫头的经验,从墙洞里找到了一包珠宝带了回来,这包珠宝为王龙买地做了巨大贡献。第三次是王龙的大儿子发育成熟后,王龙没有意识到,但作为母亲的阿兰发现了,提醒王龙赶快给儿子寻门亲事。王龙开始没在意,直到儿子差一点和自己的小妾荷花上了床,才按阿兰的建议,给儿子找媳妇。总之,是阿兰那凭着先知般的神力,护佑着王龙从一个贫苦农民变成地主的。


当阿兰去世后,王龙家族的堕落就开始了。当然,阿兰的先知能力并非来自神秘的天授,而是来自她的生命经历。她从小就被卖进大户人家当丫头,挨打受骂,养成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而在大户人家的经验,使她见多识广,了解了财富形成的秘密。她是女人,有着女人爱美的天性,当王龙把她弄回来的珠宝全要去买地的时候,她给自己选了两颗最小的珍珠留了下来,只是想时时摩挲一下,体会珍珠那美丽的光泽。但她是个悲剧人物,就是那两颗珍珠,后来也被王龙强行要去,给小妾荷花做了耳坠。面对王龙的骄奢淫逸,阿兰毫无办法,只能在心里憋屈着,最后肚子里竟长出个大瘤子,死了。在临死之前,她强撑着身体为大儿子成亲,尽了一个母亲最后的职责。


王龙和阿兰的大女儿,也就是后来他们逃荒到城里,王龙为了回家想卖掉的那个小女孩,因为幼时营养不良而长成一个傻女。王龙和阿兰对这个傻女儿很爱护。阿兰死后,王龙一个人抚养她。王龙临死前,担心他死后傻女儿没人照顾,活在世上受罪,就给小妾梨花一包毒药,托她把毒药搀到米饭里让傻女儿吃下去。


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庐山赛珍珠纪念馆内景之书房


这座蜡像是正在打字机前写作的赛珍珠,正是在这里,赛珍珠开始酝酿并完成了一批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文学作品。


2


1931年,《大地》在纽约面世,小说出版后立刻引起轰动。好莱坞以5万美元的高价买下了《大地》的电影改编权,1936年美国米高梅公司在美国拍摄电影《大地》,演员都是美国人,次年初,电影在美国公映,创下了2500万票房纪录,影片获得多项奥斯卡奖提名,女主角的扮演者露伊丝•雷纳荣膺奥斯卡奖。1938年,瑞典皇家学院以《大地》“对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而真实的史诗般描写”,以及它对中国题材小说所作的开创性贡献,将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赛珍珠。


依笔者的阅读经验,《大地》获此殊荣可谓实至名归,小说看似人物不多,结构简单,叙述的也都是当时中国农村中的寻常故事,但其旨趣却十分宏远,从一户普通农民的兴衰史中,展示了那个时代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饥荒、暴动、兵乱、政治理念冲突、城乡差距与矛盾,还展示了中国农民的勤奋、精明以及富裕后的堕落。诺贝尔奖委员会评价该书对中国农民的生活做出了“丰富、真实、史诗般的描写”,其中,我觉得“史诗般的”这个评价最为中肯,因为确实写出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历史,由贫到富、再由富而堕落的历史,这种具有深刻含义的农民形象在同时代,直至今天中国农民题材的作品中,都是罕见的。


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美国电影《大地》剧照


米高梅公司在拍摄这部电影时,起初将拍摄场地选在中国,然而,当时蒋介石政府指派一个村庄给电影公司,要求在电影中农民们都穿干净的衣服,女人头带鲜花,还试图用中国还不多见的拖拉机去替换水牛。


导演不同意,电影不得不到美国拍摄。摄制组特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契特华斯附近租下了500英亩土地,在那里修建模拟了当时中国农村的道具场景,甚至修筑了一段中国长城,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表现出中国的“情调”,制片方为电影《大地》收集道具也可谓是颇费心机。


当时,人们每天都能看到一个“疯子”:一早推着一辆装满了崭新的家用器物的车子,在各村转来转去,沿路上向中国农民换回他们家里最古、最旧的同样物品。这个“疯子”就是电影《大地》的道具员。该片于1937年在美国公映,并荣获该年奥斯卡(第10届)最佳女主角奖和最佳摄影奖。让中国观众感到遗憾的是,戏中的演员全是美国人,而且直到今天,我们也没有看到过这部电影,也不知道电视台电影频道“佳片有约”栏目为什么不选播这部曾获过奥斯卡大奖的电影。


3


真奇怪,一个美国女人,是怎样如此深刻地了解中国农民的生活和心理的,如果没有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强大的跨文化理解能力,是无论如何刻画不出如此生动的人物形象的。所以,我非常想了解赛珍珠的创作与生活过程。


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年轻时期的赛珍珠


赛珍珠出生于一个传教士家庭,他的父亲赛兆祥和母亲凯丽长期在中国许多城市从事传教活动,赛珍珠出生后3个月就被父母带到了中国,先后在江苏淮安和镇江生活了18年,此后她在美国读了四年大学,毕业后又回到中国工作。她的启蒙老师,也是她幼时的保姆王妈,教她学汉语,给她讲很多中国童谣和民间故事,并经常带她上街游逛,听中国老百姓的谈话,亲眼目睹民间的疾苦。赛珍珠25岁时结的婚,他的丈夫布克是一位农学专家,婚后他们在安徽宿州生活过两年多时间。布克的职业使他们有了经常与中国农民打交道的机会。在宿州,他们经历过一次严重的饥荒,遇到过土匪攻城的战斗。赛珍珠经常到乡下去和那里的妇女聊天、谈心,当时中国妇女在家庭中和社会上的地位十分低下,她们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了赛珍珠的至友。这种与中国农民朝夕相处的生活经历使赛珍珠真正地了解了中国农民的实际生活和精神世界。


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赛珍珠和布克的家庭照


这是赛珍珠、布克夫妇在上海的合影,左边的小女孩是她的痴呆女儿,中间的是她的养女。据说,赛珍珠是在庐山的一次聚会上认识了布克,这是赛珍珠的第一次婚姻,但二人最终不欢而散,这段婚姻给赛珍珠留下了一个患有痴呆症的女儿,关于两个人离异的原因,说法很多,有人说是因为生了一个痴呆儿,赛珍珠把原因归结到布克身上,也有人说是因为身为农学家的布克不喜欢文学,但是正是因为布克的农学家职业才使得赛珍珠开始接触到中国农民,开始了她的创作历程。布克后来娶了位中国姑娘,生了三个孩子,都很健康。据镇江赛珍珠故居的汤蓓主任介绍,赛珍珠曾暗恋过中国诗人徐志摩,后来不了了之。


不只是对中国农民生活的深刻观察,赛珍珠本人也经历了一场她一生为之悲痛不已的不幸遭遇。赛珍珠只生过一个孩子,是个女儿,叫卡洛尔。那是她和丈夫布克在南京时生的第一个孩子。赛珍珠是很爱孩子的,她本来想多生几个孩子,但是生完卡洛尔后,她的子宫里被查出了一个肿瘤,手术后便失去了生育能力。因为只有一个孩子,赛珍珠便决定将全部爱心都寄托到女儿卡洛尔身上。但是卡洛尔从小被查出患有不可医治的痴呆症,为了不影响工作,赛珍珠不得不含泪把女儿送到美国的一所收养学校,托在美国的亲人照顾她。由于收养费很昂贵,赛珍珠拼命写作,赚取稿费。《大地》出版后,赛珍珠获得10万美元的版税,她将其中的4万美元捐给了卡洛尔所在的学校,方才解除了抚养卡洛尔的后顾之忧。卡洛尔在这所收养学校度过了她的一生,直至1992年去世。


难怪赛珍珠在《大地》中会将阿兰和王龙的大女儿写成一个傻女,又在这个傻女身上倾注了那么多的爱,我想,她在写傻女的时候,心里一定想着自己的女儿。她爱傻女,但却没有从傻女身上获得任何一点爱和欣慰,这是她做母亲的悲哀。有了这种切肤之痛,我们才能读懂小说中阿兰做母亲的坚忍,才能读懂傻女在书中的悲剧力量。


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镇江赛珍珠故居


赛珍珠故居位于镇江市区西北登云山上,占地约400平方米,是一座青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赛珍珠在镇江度过了童年、少年,进入到青年时代,前后长达18年之久,把中文称为“第一语言”,把镇江称为“中国故乡”。


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通向镇江赛珍珠故居的小巷


赛珍珠在镇江市知名度很高,随便打听其故居都能问出结果,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妇孺皆知”。顺着这段幽深静谧的小巷走上山,就可以看见赛珍珠故居。


4


赛珍珠因《大地》出了名,但美国文学界却不接受她。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说,“如果她(赛珍珠)都能获奖,那么谁也能获奖。”大作家威廉•福克纳更是明确地声称,他宁可不拿诺贝尔文学奖,也不愿意与“赛中国通夫人”为伍。可笑的是,这位福克纳先生似乎很健忘,1949年他因长篇小说《喧哗与骚动》站到赛珍珠曾经站过的领奖台上,“拿”走了诺贝尔文学奖。


美国文学界不承认赛珍珠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她的小说题材取自中国,远离美国人的现实生活,远离了美国人的心灵世界。赛珍珠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40年,她对中国农民的生活有长期而深刻的观察,因此对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都比较熟悉,比较了解,在创作时能够运用自如又不失深刻。她后来回美国定居,也曾尝试写过一些以美国为背景的小说,但由于缺乏对美国生活的体验,她的努力失败了。


另一方面,赛珍珠与当时美国主流作家的文学观念存在根本分歧。十世纪的美国文坛正是现代主义风格大行其道的时代,美国主流作家们走的是求新求怪的时尚路线,而赛珍珠走的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路线。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现实主义文学意在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经验,语言力求准确、简洁,而现代主义文学试图在现实生活经验之外,创造出一个纯粹虚构的精神世界。虽然赛珍珠的小说比美国同时代现代主义作家的作品要通俗易懂、清新自然,也更畅销,更受读者青睐,但在美国主流作家的眼中,她所运用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与现代主义相比不够时髦。


尽管美国文学界不接受赛珍珠,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还是把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赛珍珠,当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因此,赛珍珠的获奖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中国抗战的支持。


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镇江赛珍珠故居之书房


赛珍珠从小接受过中国传统教育的熏陶,对于中国一些古典文学作品十分熟悉。童年时的赛珍珠就对写作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尽管父亲不太看好她,但是在母亲的大力支持下,赛珍珠坚持了自己喜好,最终走上了文学道路。


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镇江赛珍珠故居之餐厅


在镇江的生活给赛珍珠一生都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在美食上,赛珍珠不仅十分喜欢中国菜,还特别钟情于镇江的街头小吃,甚至在晚年时,为了缓解自己对中国故乡的思念,还亲自编写了一部介绍中国美食的书,叫《东方美食》。


5


赛珍珠能写出这么传神的中国题材的作品,与她深厚的中国文化修养密不可分。赛珍珠在中国长大,从小学习中国文化,对中国小说的认识很深刻。在1938年12月12日的瑞典学院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赛珍珠就以“中国小说”为题发表演说,用90%的篇幅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小说。她说,小说在中国的地位不如诗歌和散文,登不上文学的大雅之堂,是非主流的。文人不认为小说是文学,这是中国小说的幸运,也是小说家的幸运!人和书都摆脱了学者的批评,用不着受他们对艺术要求的束缚,因而它是自由的。同时,中国小说主要是为了让平民快活而写的,它扎根于民间,是中国农村中那些读书人或说书人,以讲故事的形式一段一段口口相传、后来经过小说家长期精雕细琢演化而来的。其语言非常简洁,除了一些描写之外不用任何技巧,并十分注重塑造人物形象。


赛珍珠十分推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对它们的艺术成就予以充分肯定。她认为《水浒传》的成功,“并不是因为它充满了刀光剑影的情节,而是因为它生动地描绘了108个人物。”1932年,赛珍珠将《水浒传》译成英文,书名是《AllMen are Brothers》,国内汉译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但我个人认为这个名字不如译为《好汉们》或《兄弟们》更为恰当一些。


对于中国小说,赛珍珠不仅学了,也做了,她确实学到了中国优秀文学的精髓。


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赛珍珠翻译的《水浒传》


赛珍珠将《水浒传》译本的英文名定为《All Men are Brothers》(纽约庄台公司,1933年出版)。据说,她曾先后试用过《侠盗》、《义侠》等译名,但都不甚满意。直到出版前不久,她突然想到了《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于是《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便以All Men Are Brothers为名。其实,如果把这个书名再汉译为《弟兄们》,也算传神。此书在美国很是畅销,曾一度雄踞当时美国权威的“每月图书俱乐部”的排行榜之首。


6


奇怪的是,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界也不接受赛珍珠。


30年代,除了叶公超、林语堂等少数几个人对赛珍珠及其作品有过较好的评价外,其他中国现代作家则大多不以为然。巴金对赛珍珠的厌恶表现得十分明显,他曾坦率地表白:“我素来对赛珍珠没有好感……她得了诺贝尔奖金以后还是原来的赛珍珠。”茅盾则在《给西方的被压迫大众》一文中批评赛珍珠等人的小说对中国农民形象的歪曲。胡风也不满意《大地》里的中国。他认为《大地》的内容“是被一个略带架空色彩的故事贯穿着的”。虽然他认为“大体上,作者对于中国农村的生活是很熟悉的,从描写或叙述里看得出来她的感觉的纤细和观察的锐利”,但他认为故事是离奇的,而且赛珍珠只是一个比较开明的“基督教徒”,这使她难以了解中国农村和中国社会,从而把握不了中国农村的经济结构,不能揭示中国农民悲剧命运的根由,忽略了中国与帝国主义间的矛盾,而去美化外国人。


鲁迅对赛珍珠的评价是:“中国的事情,总是中国人做来,才可以见真相,即如布克夫人,上海曾大欢迎,她也自谓视中国为祖国,然而看她的作品,毕竟是一位生长在中国的美国女教士的立场而已,所以她的称许‘寄庐’也不足怪,因为她所觉得的,还不过一点浮面的情形。只有我们做起来,方能留下一个真相。”


鲁迅对赛珍珠的这一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他道出了中国现代作家和赛珍珠创作立场的不同。中国现代作家是要为农民找出路的,因此他们笔下的农民都是受苦受难、受压迫的典型,祥林嫂、闰土是其代表,而地主则是邪恶的、压迫农民的阶级,中国现代作家通过描写农民和地主两大阶级的斗争,表明对农民处境的同情和为他们寻找出路的理想。而赛珍珠是一个旁观者,她不关心中国农民的未来,只是对他们当时的生活做如实的记录,看到什么便写什么,王龙由一个朴实的农民变成地主后又走向了堕落,这是她在实际生活中见到过的。


中国作家当然也知道现实中是有这样的事情的,但是为了改变中国的社会现状,他们必须学会“忽略”掉这个事实,而只强调农民被压迫的苦难和斗争的渴望,必须塑造正面的农民形象。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现代作家认为赛珍珠笔下的王龙不能代表中国农民的典型。


解放后,中国农民当家做了主人。时代不同了,中国作家认为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生活的记录是错误的。为了讴歌中国农民的新生活,中国现当代作家笔下塑造的农民是积极向上的、朝气蓬勃的、充满革命理想主义精神的一支力量,因此,只有像梁生宝、高大全这样的农民才能代表新中国的农民形象,而赛珍珠笔下由农民摇身变为地主的王龙身上的堕落和邪恶之气,正是中国作家所要极力批判的。60年代初,中国内地的《世界文学》和《文学评论》连续发表3篇长文组织了对赛珍珠的批判。


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赛珍珠手持为中国募捐的宣传画


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赛珍珠一边募集资金捐助中国抗战,一边进行创作,先后发表了《龙种》、《爱国者》等一批反映中国抗战题材的作品,在1938年,她还发表了《日本必败》的政论驳斥当时的中国亡国论调。当时,她主办了《亚洲》杂志,积极向西方推介中国,斯诺的《西行漫记》最早就是在这里连载的,中国左翼作家鲁迅、茅盾、柔石、丁玲等的作品也相继在这里刊载。1941年,她创办了东西方协会,将一批反映中国抗战的舞剧在美国进行公开巡演,为中国抗战争取了更多的支持。


7


赛珍珠的前半生几乎都是在中国度过的。1932年由于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长江中下游爆发洪灾,不堪中国内忧外患的危险,赛珍珠离开了她生活了近40年的中国,回到美国。在美国,她笔耕不辍,不仅继续创作了大量的以中国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还发表文章为中国的抗日呐喊助威。1972年初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赛珍珠期望与尼克松一同来华,但由于当时中国正处于“文革”时期,她的愿望没能实现。1973年6月5日,赛珍珠因患肺癌病逝,享年81岁。赛珍珠在生前为自己设计的墓碑上,没有用英文记下她的名字,只是镌刻着“赛珍珠”三个汉字。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人民以广阔的胸怀,开放的观念从记忆中找回了几乎被遗忘的赛珍珠,重新评价她在中西方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并将镇江和南京两处的赛珍珠故居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纪念。


作为一名作家,赛珍珠无疑是成功的。赛珍珠的成功表明中国小说具有独立的文学和美学价值,是世界优秀文学的一种。那么,优秀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又是什么呢?凡是能描写出一个民族人民灵魂的作品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赛珍珠的《大地》是优秀的,因为从她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真实的中国农民的灵魂。


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赛珍珠墓


赛珍珠墓位于离其美国故居不远的一片小树林中。遵照赛珍珠的遗嘱,墓地是朝东,其含义不言自明。墓碑后有一丛在美国很少见的青竹,而这种竹子在中国江南却十分常见。赛珍珠一生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包括斯诺夫人、李约瑟、美国前总统布什等许多西方名人都是通过她的著作认识和喜欢上了中国。与此同时,她又向西方介绍了许多中国作家和作品,其中有林语堂和老舍等一批作家。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赛珍珠葬礼的悼词中称她是“一座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人桥”,“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一位敏感的富于同情心的人”。


自从1942年离开中国后,她就再没有踏上这块土地。赛珍珠由于她的特殊经历和言行,在美国被列入“红色危险人物名单”,行动一度受到限制。新中国成立后,因赛珍珠先后创作了《北京来信》(1957年)和《梁太太的三个女儿》(1969年)等反映中国政治运动的作品,又被当作“反共作家”,在中国成为被斥责和批判的对象,为她被中国拒访埋下了祸根。中美建交后,赛珍珠不愿同美国政府混在一起,她要独自作为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和亲人重回故土。然而,她的访问要求被拒绝。赛珍珠受此打击,一病不起。为了安慰她,周总理特意委托尼克松转送给赛珍珠一套精美的漆盒。不久,赛珍珠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赛珍珠墓碑上的篆刻汉字


赛珍珠对中国文化极为精通,据说这个几个篆字是赛珍珠自己所写。赛珍珠临终时,特意嘱咐其墓碑上只镌刻上这三个汉字。


刻画中国农民的灵魂美国女作家赛珍珠



▲赛珍珠在美国的故居青山农场


青山农场在费城西北,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很小的镇子都柏林附近。赛珍珠离开中国后,就一直居住于此。就是在这充满田园风光的安宁环境里,一边写作,一边兴办儿童福利事业,一直到去世。然而,离开中国的赛珍珠依然眷恋中国这块养育过她的土地,并为这块土地上的人民捍卫他们在美国的权益,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排华法案的废除。排华法案签署于1882年,这部法案使华人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曾被国会及联邦政府立法排挤和禁止移民的民族。对于这部排华法案,当年的清政府都曾提出过抗议,但后来身为国家领袖的蒋介石并未就此发出声明,这也成为赛珍珠看不起蒋介石夫妇的一个原因。赛珍珠发起成立了废除排华法案公民委员会,要求将中国人民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外国人民予以同等待遇,由赛珍珠的丈夫担任主席,赛珍珠当发言人。赛珍珠通过演讲和辩论最终取得了美国政界的支持,这部臭名昭著的法案终于在1943年10月22日被废止了。


编辑: 九章丨审核:子白


休闲读品杂志社(xiuxiandupinTX)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