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作者:葡萄酒杂志 更新时间:2022-08-25 03:56 阅读:710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近年来,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顾客,特别是Z世代,逐渐成为酒水市场增长最快的消费群体。从“早C晚A”到“醉了又好像没醉完”,因酒而起的玩梗现象层出不穷。显然,这群年轻的饮酒者,无论是饮酒习惯还是消费选择,都与其他年龄层有不小的区别。年轻群体的饮酒风潮呈现出理性化、创新化、生活化的趋势。


比起喝醉


年轻人更怕“社死”


如果打开国内问答门户,输入“喝醉酒后”、“闹笑话”等关键词,你将收获逾八千条的回答,每一条回答里的主人公都宛如欢乐喜剧人,离奇的酒后剧情层出不穷。评论里大家表面说着心疼,但笑声仿佛能直击云层、穿透宇宙。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酒后的行为是难以预料的,例如站在马路上充当交警指挥交通,结果被无奈的交警带了回去的。又比如抱着物业阿姨深情表白,结果被散步的住户们拍下视频的。


更有甚者把无辜猫狗当成面试考官,抑扬顿挫地背诵简历生平,被网友戏谑“这边建议亲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除了这些,还有更多不可描述、甚至未必能过审地回答被悄然隐去。


阅遍一段段回答,那些令当事人羞愧到脚趾抓地的情景跃然纸上,足以称为“社会性死亡”现场。而更令尴尬指数趋于爆表的是,互联网是有记忆的,总有亲朋或网友记得这段当事人恨不得忘掉的往事。显然,这已经不是“连夜扛着火车离开这座城市”能解决问题的事了。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B站博主@锦书致南辞


比起喝到大醉酩酊,这一届的年轻人,更害怕酒醉后发生难以自控的社死行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聚会、聚餐开始前,会心照不宣地提醒彼此见好就收、微醺即可,以免留下持续一辈子的尴尬笑柄。


除了避免社死,对健康的关注也成为他们奉行理性饮酒观念的重要原因。几年前,顶级医疗期刊《柳叶刀》曾发文称中国男性饮酒死亡数量全球第一,这无疑为过量饮酒行为敲响警钟。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相关报告数据


为避免出现不可挽回的情况,活跃在各类社交平台的年轻人们动了起来,推进饮酒观念的扬弃。近日,一条“四种行为同桌饮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的词条冲上热搜第一,明确因强行劝酒、酒后不送人回家等行为而出现不可挽回后果,共饮者将承担连带法律责任。


该热搜收获无数网友点赞转发,以年轻人为代表的爱酒者们正通过习俗、道德、法律等多个层面让酒后行为变得可控,从而能在低风险情景下更纯粹地、简单地品味酒的滋味。只有让每次品饮没有负担,才能健康地期待下一次的品饮。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早C晚A


格子间上班族的充电宝


“原来的早C晚A,还指的是护肤方法。早上使用维C类产品,搭配晚上用维A类产品,用以提升气色,抵御每日工作带来的疲惫。可后来才发现,真正能为上班族充电的,是早上一杯咖啡提神,晚上一杯酒水放松,这才是真正的早C晚A。”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前不久,众多网友把这段话推上了热搜前列,不约而同地为早C晚A进行“配置”升级。更有耿直网友晒图表示:早上出门第一件事,线上点杯咖啡,晨会就能精神百倍。下班前的最后一件事,是发信息给公司附近小酒馆的老板,让其提前准备好自己爱喝的杯卖酒,再备上些小吃,他速速就来。


从众多上班族分享的体验中可以发现,在以公司为代表的第二空间中,咖啡已高频出现。而酒水显然更具私人属性,适配与公司等场景明显分隔开来的第三空间。兼具咖啡与酒的融合经营模式,是否能更好地斩获以年轻人为代表的上班族市场?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广州,穿梭在越秀与天河两区之间的钟晴,正在兼顾开新店的事宜。这位品牌主理人五年前便在探索同时主推两类饮品的经营模式,并直接把旗下名为咖法森林的店铺加上了类别融合的后缀“咖啡吧·酒吧”。这种简明的风格,无需消费者多花哪怕一秒钟时间去猜测店内到底会提供哪些品类。


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早C晚A”能登上热搜,她并不觉得意外。事实上,咖酒同行的风潮多年前便已开始。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一方面,单个个体正呈现出口味多样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多人同行也希望能消费场景能照顾到不同朋友间的口味差异,这些都在驱动着咖酒融合经营模式的出现。“早C晚A”话题发酵,更像是大家养成习惯后“惊觉确实如此”的共鸣。


此外还值得关注的是,相比喧闹甚至是混乱的传统酒吧,装修精致、配备观影设备、可撸猫狗的“克制型”第三空间,更能让女性消费者体会到安全感。而女性消费力对酒水零售业的赋能作用,正日益凸显。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老店那边已经在邀请歌手前来驻唱了,反响还不错。”对于这种明显增加人力成本和运营压力的开支,钟晴表示只要在可承受范围内未尝不可一试:“对提升体验的努力,是可以被看见的。”


年轻消费群体把酒水当成普通消费品,乐于街头巷尾来上一杯,但同时也能把酒水当成艺术品,感受产品附带的文化和科技价值。


他们拥抱玩法创新


也拒绝花里胡哨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酒水品牌开启了线上营销路线。网感、玩法、声量等关键词被频频提起,内容营销、情感元素、客制化战略等路线百花齐放。酒水一改传统餐饮情景关联品的形象,开始带上会让年轻消费者青睐的社交属性甚至是科技属性。


在以B站、抖音为代表的视频赛道,酒企们开始往做内容、谈情感、科普酒类知识等领域发力,他们不再甘心于仅仅只做产品。而他们的新动态,受到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欢迎和认同。有网友在短视频作品下留下“终于明白包装为什么选这样的风格”、“一看到这款酒就能想到绝美爱情”等评论。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B站@葡萄酒杂志WineMag


除了营销方式的多样化,还有一部分酒款走起硬核的技术路线。被戏称为“万物皆可NFT”的区块链技术,赋予了酒水产品独特的艺术品气质。而这种看起来比虚拟币更潮的存在,正在受到以年轻人为主的新锐消费群体的关注。


前有篮球巨星姚明所持的姚氏酒庄推出200瓶带NFT的2016年份赤霞珠葡萄酒,一经发布迅速售罄。后有知名酒水品牌五粮液与平台天猫合作,为双十一购物季打造名为“疑是银河落酒天”的NFT数字藏品,全域曝光量超10亿,让元宇宙世界与现实消费市场发生碰撞。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这些勇敢创新的、有技术加成的酒款,对抗的不只是乏味,更是在拒绝那些花里胡哨、货不对板的卖酒行为。扫码价虚高便是这些浮夸操作中的典型,NFT技术的唯一性,间接地避免了酒款在流转中出现价格层层虚标的情况,也一定程度防止了运输、存酒过程中换酒、制假等问题出现,成为年轻人所乐见的发展趋势。


新酒饮视角下的东亚三国


醉翁之意不在酒


前不久,一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日剧《我,准时下班》引起各国观众注意。剧中女主角顶住社内盛行的加班文化,执着地选择每日按时下班,然后一路狂奔去往一家她最爱的、名为“上海饭店”的居酒屋。坐在吧台边,点上一杯啤酒,再配一笼小笼包,与居酒屋里其他上班族开始闲聊,排解职场烦恼与思虑。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我,准时下班》剧照


自江户时代开始流行的居酒屋,从卖外带酒水到提供现场饮酒,从专攻男性顾客到男女顾客皆可,从单纯只提供酒水到开始提供各色小吃,再到提供定制化的酒水包装和餐具,甚至是营造独特的环境氛围,居酒屋快速成为年轻职场人钟爱的休闲去处。其规模在泡沫经济时代达到顶峰,放眼现今依然是热门的夜间经济场景。


无独有偶,在加班文化同样流行的韩国,相比日式居酒屋的浅斟慢酌、含蓄沉静,韩国年轻饮酒者的解压方式看起来更狂野迅猛。被无数韩剧和综艺展现过的“深水炸弹”,便是个中翘楚。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来源网络


韩国年轻人乐于豪饮是出了名的。深水炸弹正是烧酒混啤酒一起喝,易醉且后劲大。再用筷子敲一下,大量泡沫涌现,颇有观赏趣味,接下来一口闷,如此便能收获同行朋友的起哄鼓掌。得到同行者认可,是韩国年轻人组织聚会喝酒的重要需求,自成一派文化风俗。


日韩两国年轻人虽同是排解烦忧,但从饮酒习俗上呈现出不同风貌。中国年轻消费者二者兼有,但也“醉翁之意不在酒”。东亚三国的年轻人在品饮酒水上,呈现出生活化的趋势。饮酒成为再日常不过的消费习惯,不必再去刻意多贪一杯酒,享受品饮之间的放松与休闲即可。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我,准时下班》剧照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文、编 | Shirley


图 | 《我,准时下班》等


“醉酒社死后,我决定先离开银河系避避风头”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