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原总经理乔洪与茅台改革推行专卖店

作者:贵州酱酒文化传播中心 更新时间:2022-12-21 07:42 阅读:628

乔洪,仕而优则商的代表。他执掌茅台7年间,让这家百年老店发展成为国内白酒行业的翘楚,也让国酒茅台走入寻常百姓的餐桌。


然而兴衰系于一人的体制,也让乔洪陷入了代理商的利益漩涡不能自拔。在国酒茅台的甘冽醇香中,乔洪彻底迷醉了自己。


仕途进退


1953年,乔洪出生于山西省昔阳县的一个传统家庭,6岁时跟随父母来到贵州。1960年代末,适逢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潮,乔洪选择了在贵州参军。多年的军旅生涯打磨掉了乔洪的锐气,让他变得更加圆融有度。1975年,22岁的乔洪离开部队,进入国家机关工作。


他早期的从政履历显得一帆风顺、波澜不惊。他第一份工作是在毕节地区广播局,随后相继担任毕节地委机关秘书、科长。乔洪仕途上的第一个重大跃升是担任共青团毕节地委书记,官至正处。不久,他又调任毕节地区纳雍县县长,其间还一度担任过毕节地区轻纺工业局局长。在这期间,“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成为干部提拔选任的一种官方标准。乔洪顺势而为,拿到了经济管理专业大专文凭。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96年,贵州省面向全省公开选拔轻工业厅副厅长。43岁的乔洪通过笔试、面试、考察,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获任该职位,负责分管全省白酒产业。当时,他是贵州省同级干部中最年轻的,仕途一片光明。在此期间,乔洪曾亲率工作组主导了习酒公司的破产兼并和贵州珍酒厂的经营解困,初次展露了他的企业经营才华。乔洪今后的人生走向在此期间已有脉络可循。


茅台原总经理乔洪与茅台改革推行专卖店


2000年,贵州省轻工业厅在政府机构改革的背景下面临被裁撤合并的命运,人员分流调整已经不可避免。这一年,适逢茅台酒厂改制上市,被认为“精通经济”的乔洪成为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人选。乔洪毫不犹豫地转换通道,欣然“下海”。在他看来,茅台酒厂是个极好的平台,犹如一艘航空母舰,大海能给他驰骋梦想的宽广平台。


茅台酒被尊为“国酒”。1915年,茅台酒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享誉全球,畅销世界各地。然而,这一百年老字号“国酒”却因其厚重的历史积淀,而显得步履蹒跚,并未做好迎接市场洗礼的准备。加之1997年以前,是计划加批条的时代,没有批条根本就买不到茅台酒,所以茅台酒厂根本就没有考虑做市场。1998年一场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竟然让茅台酒出现了大面积的滞销,企业经营急转直下。


那时的茅台酒厂厂区与距离贵阳350多公里的茅台镇几乎融为一体。在面积仅1万多亩的茅台镇,茅台酒厂的车间、酒库等就占据了三千多亩。镇上居民可以随意进出茅台酒厂,厂区主干道旁处处可见镇民开的各式小吃店以及背着背兜叫卖水果的果农。茅台镇大部分家庭都有成员在茅台酒厂任职,一个家庭里多个成员在茅台酒厂工作的现象也并不少见。


2000年,乔洪到任后发现茅台酒厂竟然还有职工打着赤脚、光着膀子上班的。在农业时代,这幅悠然自得、率性而为的工作和生活模式或许会有诗性的一面,但在讲究效率和竞争的工业社会,这样的事却难免让人心底发愁。作为从贵阳空降过来的干部,乔洪在这里显得“形单影只”。不过,多年分管酒业的经历让他有信心改变这一切。


改变茅台


乔洪临危受命后,迅速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让茅台酒业迎来了第一次市场新生。由于企业管理长期松散,乔洪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员工着装上班、持证上岗等严肃工作纪律的问题,一扫茅台酒厂多年来的涣散作风。此后,乔洪主动出击,在全国广招代理商和分销商,大规模铺设专卖店,以前所未有的积极姿态全面开拓市场。


为了提高产品的渗透率,乔洪更是史无前例地不断开发各种不同规格、不同系列、不同品种的产品,极大丰富了茅台的产品阵容。此外,茅台还为机关、团体和知名人士定制专用产品,为党政军部门和大企业封坛窖藏茅台酒。一系列看似“屈尊降贵”的举措,让茅台酒很快走出低谷,销量直线上升。


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首次在亚洲的韩国和日本举行。中国国家足球队更是历史性地进入32强决赛。常人也许难以想象,这场足球盛宴竟然与乔洪的命运紧密勾连。业余注重养生锻炼、酷爱足球的乔洪带领茅台集团中高层和部分经销商前去现场观战。该活动系与山东某旅行社合作。但事后,人们发现贵州茅台(1052.990,-1.61,-0.15%)与该旅行社有两份不同的付费合同,一份是1.7万/人,另一份是3.7万/人。按照前者计算,费用在500万元左右,而按后者计算则高达800万元左右。茅台账目支出显示系按后者支付,但旅行社方面却坚称只是按照前一份协议收款。高达300万元的差额费事件虽然不了了之,但直接负责和主管此事的乔洪却给人留下了口实。


乔洪对市场的积极拥抱,换来的是市场对茅台更加热烈和慷慨的回报。伴随着销量一路扩张,茅台的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尽管如此,市场对茅台的需求仍然强劲,产品仍然供不应求。与此相对,“贵州茅台”的股票被不断追捧,一直保持在高位价格区间,甚至被视为中国第一绩优股。


一组数据能够说明这一切。1999年,茅台的销售额只有9.8亿元,但到了2006年这个数字变成了惊人的62亿元。短短7年间,茅台销售额竟然增长了7.48倍。骄人的业绩让那些反对乔洪经营思路和管理手段的人暂时闭上了嘴巴,他本人也在2007年首届“中国酒业营销金爵奖”上获得营销成就奖。


乔洪的经营管理才能一半源于天赋,一般源于学习。在茅台集团,员工都知道乔洪酷爱读书。他不仅坚持每个月看一本书,而且还经常给企业员工推荐书目。广博的阅读和不懈的思考,使乔洪的思想一直十分活跃。乔洪并不满足于现在所取得的一切,他对于茅台还有更大、更远的设计和构想。


然而,如同到达茅台小镇必须经过蜿蜒的山路,这个大型企业集团的转型哪有那么轻松。在上市公司茅台股份中,作为国有大股东的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拥有61.78%的股份。而后者乃是贵州省国资委旗下的国有独资公司。茅台股份的15名董事会成员,除了两位独立董事外,其余全由茅台酒厂的原班人马组成。为了解决茅台股份内部人控制问题,茅台多次引进战略投资者都无疾而终。作为“国酒”茅台,无论是经济地位还是行政地位,都注定了其股权多元化道路的漫长和艰难。缺乏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体系,茅台在繁荣风光的表象背后其实早已暗流涌动。


茅台原总经理乔洪与茅台改革推行专卖店


马失前蹄


企业发展驶入快车道,乔洪在茅台酒厂的地位也如日中天。然而现实情况是,乔洪只是茅台酒业的三把手。在他之上,还有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股份公司董事长袁仁国。特别是随着季克良即将退休,乔洪有望在茅台集团董事长这个职位上一博。


对乔洪不利的是,乔洪的长项在于市场营销,但他对生产工艺、酿造技术却不甚了解。对于注重技术和传承的茅台来说,如果掌舵人不得不在技术上受制于下属,那么产品品质、管理效率都将无法保证。与此同时,在茅台的“三驾马车”中,董事长季克良和总经理袁仁国都是技术出身,并名列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评选的“中国酿酒大师”。以上种种,都妨碍了乔洪在茅台集团攀上更高的山峰。


业界对茅台“三驾马车”之间的关系洞若观火。乔洪本人也公开承认,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回避矛盾。但茅台集团的内部矛盾还是要比想象中的更加尖锐和复杂。2007年年初,乔洪被举报、“双规”的传闻就开始甚嚣尘上。当年4月30日,乔洪在一个饭局中被贵州省纪委带走调查。在此之前,他的妻子、弟弟、妹妹也已相继被纪委“双规”。乔洪被调查的同时,茅台销售公司的中高层也开始大换血,约有一半管理人员被调整,多位高管被带走协助调查。


生就一副娃娃脸,每天都以笑脸迎人的乔洪不得不面对他一生的严峻考验。在被调查期间,乔洪不断给贵州省领导写信,主动交代自己的受贿行为,并试图淡化茅台领导班子之间的矛盾。但这一次,乔洪已经无法左右自己命运的车轮。


2010年1月15日,贵州省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乔洪一案进行公开宣判。经法院审理查明,乔洪于2000年年底至2007年3月期间,先后一百余次分别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1323万余元;伙同其弟乔建华共同受贿218万余元;乔洪另有折合人民币820万余元的巨额财产不能说明来源合法。遵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乔洪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不久,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维持了一审的判决。


法槌落下,乔洪的命运已经定格。但权力的魔咒,何时能有破解、定格的一天?乔洪步出法庭时低头弯腰的身形,犹如一个大大的问号。答案明了之前,唯愿人们且行且珍惜。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