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趣闻:古人喝酒碰杯时也说“干杯”吗?

作者:东方国宾旗舰店 更新时间:2023-01-16 16:12 阅读:715

古人云:“酒之于世,上自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可以缺此也。”人们以酒恰礼、启文、会友、解忧,欢伯之乐被人们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含义。而在不同的时期和场合,人们同席共饮时的饮酒语也有不同的说法,他们在举杯之时说出的几个简单词汇,不仅表达了当下的心境,也在另一个方面展现了那个特定时期的社会风气和饮酒习俗。


酒文化趣闻:古人喝酒碰杯时也说“干杯”吗?


彩:


关于饮酒碰杯之时的说辞,最早可见于春秋和战国前期。在作家孙皓晖创作的《大秦帝国》一书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小故事——在硝烟四起的战国时期,魏国国君魏惠王想发动战争瓜分秦国,于是召集满朝文武来商量计策。等到想好了万全之策时,众人激情慷慨,认为此战必将大捷,于是大家一同举起酒杯,异口同声喊了一声“彩”,寓意吉星高照,万事顺遂。所以,自那以后,人们在举杯共饮的时候常以“彩”作为口头禅,表达自己激动、振奋、愉悦的心情。


酒文化趣闻:古人喝酒碰杯时也说“干杯”吗?


万年无期:


战国中期到后期,人们喝酒的口头语发生了一些变化。在一些历史文献和影视剧中,每当国君上朝或者新的国君继位之时,群臣都会齐声称颂“我王万年无期”,既表达了对天子的尊敬和赞叹,也传达出希望江山能永久延续下去的祝愿。和春秋时期相比,此时的饮酒语更多地表达了君臣之道,带有些政治色彩。


酒文化趣闻:古人喝酒碰杯时也说“干杯”吗?


杜举:


《礼记·檀弓》中记载,晋国大夫知悼子死后,晋平公在其丧葬之际却饮酒作乐,不顾礼制。杜蒉是当时一个地位卑微的膳食官,他自知自己人微言轻,不便直接道破晋平公的不是,于是他分别对太师以及晋平公的一位近臣罚了酒,又自罚一杯。他认为,太师和近臣作为国之栋梁,理应知道在知悼子灵堂之上要表示悼念,而不是目无法纪。而自罚是因为,自己作为一个卑微小臣,却以下犯上说教比自己官职更高的人。听了杜蒉的这番话,晋平公才幡然醒悟,接受了杜蒉的劝谏。他还对侍从们说:“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丢弃这酒杯啊。”


后来,人们在敬完酒之后,都要高举酒杯,然后才开始饮酒,表示接受敬酒者的敬意或者劝导。并且,在高喊“杜举”之时还会用右手执杯,将手臂伸直,与肩平齐,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腰间没有暗藏凶器,以示友好。


酒文化趣闻:古人喝酒碰杯时也说“干杯”吗?


干白:


“干白”这个词的含义比较简单,意为把酒喝完,和现在的“干杯”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词是军人之间喝酒的口头语。


俗话说“酒壮英雄胆”,在古代,酒是军人们行军打仗之时的必备之物。临行之前喝酒是为壮行酒,战胜之时喝酒是为庆功酒,而如若战败了,也得喝个壮志酒。无论是哪一种酒,喝的就是冲锋陷阵的勇气和果敢,所以必须把酒喝干,才称得上是精忠报国的好儿郎。


酒文化趣闻:古人喝酒碰杯时也说“干杯”吗?


千岁:


受社会风气、文化的影响,宋朝时期的饮酒语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民间百科类书籍《事林广记》,记载了一种关于饮酒语的说法:主人喝完酒之后,要再倒上一杯酒,劝在场的宾客们一饮而尽。如果客人喝不完,主人则会说一句“千岁”。等到客人都喝完以后,主人才会将酒盏接过。如果客人想回劝主人喝酒,也是一样的做法。


这种以“千岁”劝人们把酒喝完的做法,其实是在表达快意的心情,希望能用美酒将心中郁结化解开来。所以,每当人们喝到尽兴的时候,都会高呼“千岁”,然后一起干杯,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酒文化趣闻:古人喝酒碰杯时也说“干杯”吗?


历史更迭,饮酒之语也不断变化,发展到现在已大有不同。相较于古代,现在的人们在饮酒之时则更讲究自在、酣畅,少了许多繁文缛节。但无论历史如何更替,仪式如何变化,延续不断的酒文化仍在时代变更中散发着异香。而今,每当酒香流唇间,我们仍能感受到古人们饮酒的千般心境,重温酒文化的万种风情。


酒文化趣闻:古人喝酒碰杯时也说“干杯”吗?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