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善饮酒者只有35%

作者:四度酒话 更新时间:2023-01-22 12:12 阅读:495

很多人只知道喝酒烧胃的感觉,喝牛奶、吃肉食抵挡吸收,其实作用不大,只是减缓反应速度,减轻不适感。当你感情深一口闷的时候,酒精其实很少在胃里“消化”,研究发现,只有10%的酒精经胃肠、呼吸道排出,90%需要用肝脏分解代谢。


在中国人善饮酒者只有35%



两轮“化学反应”分解酒精


酒精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乙醇要在肝脏中经历两轮“化学反应”才能无害化分解掉。这两轮“化学反应”,发挥作用的是两种酶。


第一种酶叫做乙醇脱氢酶,乙醇脱氢酶的主要职责是降解食物因发霉、变质产生的毒素,酒精正是粮食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有毒物质”。乙醇首先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它甚至比乙醇的毒性更大,不仅能对身体器官造成损伤,还能让人脸红和不舒服,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喝酒“上头”、“上脸”。


而后,肝脏内另一种重要酶登场了——乙醛脱氢酶。在它的作用下,乙醛被脱掉一个氢,就成了乙酸,而乙酸就是醋酸,也可以说就是我们平时吃的食醋,乙酸最后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至此,人体对酒精的解毒过程就完成了。


在中国人善饮酒者只有35%



七成人拥杜康基因:有强大的乙醇分解能力


不分种族不分地域,全世界每个人体内都有第一种酶:乙醇脱氢酶。但在人类繁衍过程中,乙醇脱氢酶一直在变异,在世界范围内有7种变体,它们将乙醇分解成乙醛的能力有强有弱,而第七种变体只在东亚人体内才有,它分解乙醇的能力最强,功力增加13倍。复旦大学专家命名的“杜康基因”,就是指乙醇脱氢酶的第七种变体。这也许就是因为东亚名族长期以谷物作为主食物的原因。


研究发现,中国人具有第七种基因变体的人数很多,占到了70%以上,其中分布最高的地区是中原地区,中原地区汉族人群中的携带比例高达惊人的79%,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比例很低,只有5%以下,而在欧洲人群中却几乎没有被发现。


喝酒“上脸”是乙醛所致


东亚人群中有着强大的“杜康基因”,那么是不是我们在喝酒时就可以随心所欲?


不可以!虽然70%的汉族人身体内有“杜康基因”,但这只能将酒精(乙醇)分解为乙醛,乙醛毒性却高于乙醇。要想将乙醛彻底分解为无毒的乙酸,还需要第二种酶:乙醛脱氢酶,但奇怪的是,50%的东亚人群身体内的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却不够强,甚至很低,表现为“上脸”。


酒精分解的过程就如同一条穿越两个路口的车道,第一个路口畅通无阻,第二个路口却堵得水泄不通,反而造成了乙醛聚集在体内不能被分解,产生很多负面作用,比如一喝酒就脸红“上头”、“上脸”。


酒桌上常说“红脸蛋”酒量大,其实是一种误解。乙醛具有让毛细血管扩张的功能,会引起脸色泛红甚至皮肤潮红等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喝酒“上脸”。喝酒容易上脸的人身体内有高效的乙醇脱氢酶,能迅速将血液中的酒精转化成乙醛,可是乙醛脱氢酶功能却不强,导致乙醛在体内迅速蓄积而迟迟不能代谢。与酒后“面不改色”的人相比,乙醛在容易上脸的人身体内停留时间较久,毒性作用更大。


只有同时具有“杜康基因”和较强的乙醛脱氢酶的人,才算是真正的酒量大。70%的中国人有“杜康基因”,其中又有一半的人有较强的乙醛脱氢酶,那么,善饮者在所有中国人中也就占到35%。


喝酒脸红不是坏事,它提示你有基因缺陷。许多人依据自己是不是醉倒来判断该不该继续喝,甚至有人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酒量见长就没事了,这些都是不对的。其实,本来不胜酒力的人经过锻炼对酒精耐受了,反而会喝更多的酒,导致体内积累更多的乙醛,造成更大的危害。所以,喝酒脸红的人还是不喝或者少喝为好。




【作者简介】老三&饮者,滴酒不沾却爱杯中物的酒类达人,纵横酒海多年。所有文字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和讨论。如果朋友们有需要了解更多酒类知识也可以加老三微信:275547616。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