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华味美酒|华茅两代宗师的传奇人生(上)

作者:华味美酒 更新时间:2023-02-17 17:18 阅读:748

贵州华味美酒|华茅两代宗师的传奇人生(上)


  贵州华味美酒|99岁的张支云大师是解放前华氏茅台酒酒师郑应才的嫡传关门弟子,当时我国酱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茅台酒一花三枝:华茅、王茅、赖茅。解放后公私合营,张支云成为茅台六大创始酒师之一,也是目前中国硕果仅存的茅台酒创始级酒师,华茅第三代宗师,也因此被称为中国酱香型白酒的泰斗、酒文化的活化石。这样的人生,究竟有怎样传奇的故事。


  1923年农历8月21日,具有传奇色彩的华茅第三代宗师张支云降生在贵州崇山峻岭间的仁怀县二合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高潮村。1936年春夏之交,小支云的母亲撒手人寰,抛下了可怜的儿女们,追随他那早逝的丈夫去了另一个世界。8岁的小支云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埋葬母亲,只身一人开始了苦难的流浪生涯。离家之后的张支云在赤水河当过纤夫,在茅台、交通村(现在归仁怀县中枢镇辖,距高潮村20公里左右)等地讨过饭,幸运的是,他在酒坊的大门外歇脚时遇到了“成义烧房”的掌火师刘泽恒,开始了他酒坊的学徒生涯。在刘泽恒的引荐下,张支云进了成义烧房。按照酒坊的规矩,他开始给酒坊割草喂马。


  端别人饭碗是不容易的,一直看人脸色行事的人生经历,奠定了张支云的基本品性:行事谨慎,做事认真,勤快听话,聪明、有眼色。但也塑造了一些和常人不太一样的性格:不爱说话,只是埋头干活。


  因为他听话、勤快、聪明、能吃苦,引起了酒坊大师傅郑应才的关注。因为深得老爷子的喜欢,张支云被免去了“三年割草喂马、推三年磨、煮一年饭”的七年学前辛劳,在割草不到一年的时候,就开始进入了酿酒作坊。第二年(1939年),就在刘泽恒的撮合下,59岁的大酒师郑应才收下了张支云这个干儿子,次年,在刘泽恒的再次撮合下,经过严肃的拜师仪式,宝爷变成了师傅,干儿子变成了徒弟。


  1949年11月26日,茅台解放了,解放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茅台。茅台解放之后,12月1日,解放大军又相继解放了赤水,打开了入川的大门。


  1950年上半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剿匪部队驻进了茅台。


  在剿匪部队需要当地人带路的时候,张支云自告奋勇,三次冒着生命危险为剿匪部队带路,并参加了青龙嘴剿匪的战斗。


贵州华味美酒|华茅两代宗师的传奇人生(上)


  1951年11月8日,仁怀县人民政府决定收购成义烧房。收购成义烧房之后,仁怀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由张兴忠担任厂长。为了尽快提高茅台酒产量,保障供给,政府选拔了一些得力的地方干部进入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参于管理。张支云和师傅郑应才、掌火师刘泽恒等成义烧房的39名酒师、员工都成了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的正式职工。郑应才为茅台酒厂的总师傅,张支云为车间酒师。在郑应才、张支云师徒的认真工作下,茅台酒的质量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1952年9月,新中国首届全国评酒会上,茅台酒被评为“八大名酒”之首。


  为了胜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扩大茅台酒的规模和产量,当地政府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整合了“华茅”“王茅”“赖茅”三家的资源,扩大茅台酒的生产规模。由于师傅年迈,行动不便,张支云帮助厂长张兴忠找到了恒兴、荣和两家酒坊的酒师郑义兴、郑银安、郑兴科、郑永维、仇海云和一些工人。国营贵州茅台酒厂由一个车间变成了三个车间。郑应才仍为茅台酒厂的技术大拿,张支云担任了一车间酒师兼工会主席。郑银安担任了二车间的酒师,郑义兴担任了三车间的酒师。


  1974年8月,周恩来总理又一次提出了茅台酒要发展到上万吨的指示。茅台酒启动异地试验,三年过后,这项科研还是没有成功,在这种情况下,郑光先的脑海里想到了张支云。“非张支云莫属!把他请来!” 1985年11月,根据鉴定会的结论,贵州省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行文“同意鉴定意见”。至此“贵州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中试)”圆满成功。


  此时此刻,张支云这个在酿酒行业滚打了几十年的铮铮铁汉如释重负,忍不住留下了激动的泪水。


贵州华味美酒|华茅两代宗师的传奇人生(上)


  公私合营后,张支云在茅台酒厂是车间技术负责人。他带过好多学生,他的那些徒弟,后来都是茅台酒厂的骨干。国家级品酒师、茅台酒厂副厂长李兴发、汪华等都是张支云的弟子,原茅台集团董事长季克良当年也是张支云培养的技术员。两位茅酒大师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师生情缘。季克良也从没有忘记曾经的老师,没有忘记为祖国的白酒事业做出特殊贡献的老专家,每年春节,他都要到张支云家里去探望、拜年。除副食礼品之外,季开良还特意给他老人家送了一个珍贵的工艺品,祝福他老人家新年快乐、身体安康、家庭幸福。(未完待续)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