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的全国化,难在哪里?

作者:酒时 更新时间:2023-02-20 06:42 阅读:537

【马斐九频道/文】随着白酒行业集中化程度不断提升,白酒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区域酒企全国化成为了共同课题。


但是,那些已经将品牌知名度扩展到全国的名酒品牌,是否都已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全国化呢?事实并非如此,其中一部分在市场上也依然没有摆脱“区域酒企”的特性。


汾酒的全国化,难在哪里?


马斐九频道推出的“全国化”系列,旨在深入探讨品牌全国化发展进程中会遇到的问题,并力图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期,我们将聚焦近几年来跑出发展加速度的汾酒。


全国品牌,区域市场


自2017年汾酒成为山西省国企签订目标考核责任书的改革试点以来,到2020年汾酒已经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高增长,创造了“汾酒速度”“汾酒样本”等行业经典案例。


品牌塑造上,也将汾酒“文化”与“品质”深度融合,举办了封藏大典、“行走的汾酒”等活动,并高频多点亮相各类高端活动,展示汾酒形象。同时,去年汾酒确定了“中国酒魂活态为魂”的全新文化战略定位,“活态”成为了汾酒的新名片。


基于品牌价值与业绩的连年攀升,汾酒的品牌影响力已经辐射全国,并带领清香型白酒整体走上复兴之路。


▏但是,品牌的全国化与市场的全国化不一定能划等号。


首先,多年深耕区域市场的汾酒,开疆拓土并不容易。近年来,汾酒通过“青花系列+玻汾”在环山西市场和北方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长江以南的南方市场区域名酒品牌众多,尤其东部的江苏、浙江、安徽市场,洋河、口子窖、古井贡酒、今世缘等品牌已经深耕多年,打开市场难度不小。


其次,来自市场的声音反馈,汾酒库存比较严重。九频道走访市场了解,不少经销商反馈汾酒压货较多。虽然近年来汾酒的全国化步伐不断扩大,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效,但白酒作为消费品,只有到达消费者手上,才能够算是真正的转化,并且只有消费者买单,才算是真正实现了市场占领。


第三,基于饮酒习惯和地域区别,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需要口感培育。清香型白酒作为全国三大香型之一,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前市场份额一度冲上75%,但随着时间推移,白酒行业格局发生转变,当下浓香和酱酒都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各区域市场也都有长时间形成的饮酒习惯,要在市场份额上做到“三分天下”,并非易事。


汾酒回归,清香复兴,是行业都在关注的话题。从近年来汾酒的各项数据看,的确释放出了乐观的信号,但真正实现全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更为严重的是汾酒在省外跑马圈地之时,大本营山西市场其它品牌在快速崛起,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山西汾阳王。汾阳王不仅仅在山西一部分市场不错,而且在汾酒以前最好的河南市场也表现抢眼,特别是安阳、焦作、新乡等地,切走了很大一部分原来汾酒的市场,还有像汾杏等也在蚕食汾酒的大本营市场。


说的做大清香产区,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的吗?消费者就那么多,市场就那么大!


缺乏聚焦,高端未立


汾酒作为清香型白酒代表,在山西省内占据着绝对主导的领袖地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汾酒的市场份额依然来自山西省内,并保持着绝对的市场占有率和销量。但随着省内市场的饱和和发展受限,汾酒必须突围,走全国化道路。


2017年开始,汾酒以产品升级为核心实现价格重构,以潜力市场为核心走出去,以模式创新为核心实现机制改革,并力图全面统筹全国化布局。


▏回看几年来的成绩,汾酒省外市场的确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在全国遍地开花。


2017年,汾酒省内收入占比59.17%,省外占比40.83%;


2018年,汾酒省内收入占比56.80%,省外占比43.20%;


2019年,汾酒省内收入占比49.25%,省外占比50.75%;


2020年,汾酒省内收入占比43.30%,省外占比56.70%;


2021年一季度,汾酒省内收入占比40.31%,省外占比59.69%。


数据显示,汾酒省外市场的占比不断提升,汾酒强力推进“打过长江”战略布局初见成效,2020年长江以南核心市场增速均超50%,江、浙、沪、皖、粤等市场实现高速增长。


▏高速发展的省外市场也暴露出汾酒全国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市场缺乏聚焦,没有重点样板市场支撑;高端未立,提价后市场不买账。


一方面,汾酒“打过长江”战略打开了南方市场的大门,但是由于南方市场白酒品牌众多,市场竞争激烈,使得汾酒难以形成极具代表的样板市场,无法进行复制和快速拓展,导致全面开花,但没有聚焦。


同时,我们要看到南方市场与北方市场相比,汾酒的品牌基础和市场基础薄弱,需要从品牌、产品、市场营销、经销商选择和推进模式方等更多方面确立市场的运营体系,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不是做几场活动,随便“行走”那么简单。


面对多元化的市场,汾酒的投入和产出是不是能够成正比,能不能把南方的大市场烧开,都是一个未知数。


另一方面,汾酒高端青花系列没有站稳市场。2020年9月青花汾酒30·复兴版上市前,原版青花汾酒30进行了多次提价,虽然汾酒作为一线名酒走复兴之路需要站上千元价格带,但一年快速提价让市场难以接受,导致经销商只能以“价格倒挂”的形式清掉库存。


有经销商表示,去年青花30涨价前580元就能出售,而之后要680元才能卖出,并且卖出后再拿货价格更高,市场又不买账,卖高了没人要,只能贴费用倒挂。


从全国市场来看,清香型白酒还在培育期,市场对汾酒高端产品的接受本就需要一个过程,部分市场渠道动销较慢,快速大幅提价会让导致市场混乱,难以站稳脚跟。


汾酒2020年年报显示,针对青花系列,对青花20、青花30两款主销产品进行了分离运作,打造出高端化产品的全新运作模式,报告期内,高端产品青花汾酒系列同比增长30%以上,销售占比不断提升,这或许与去年青花系列的提价也紧密相关。


白酒黄金十年是渠道驱动,所以,谁掌握渠道谁就是老大。


而在这个过程中,汾酒显得保守,最终错失了白酒行业疯狂突飞猛进的十年。与此同时,茅台、五粮液、洋河的梦系列、泸州老窖的国窖系列等借助涨价,提高渠道利润,最终位列高端白酒第一阵营。


但汾酒高档白酒却没做起来,占比小,反而是边缘化产品。而且汾酒整个品类属于清香性,目前白酒第一大品类是浓香型,第二品类是酱香型。汾酒发展困境与其品类、市场策略和渠道策略都有关系。


▏最为可怕的是消费者认知,清香高端酒极少,这个命题实在太难。


虽然,汾酒近几年的各项数据很漂亮,我们要看到,数据是衡量品牌发展的一个维度,但是否站得稳、走得远,还是要交给市场说了算。


清香复兴,任重道远


当前白酒行业,浓、酱相争,两类香型围绕未来发展和做大做强更是从政府、行业到企业都层层竭尽全力,提出了若干思考建议与发展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汾酒的强势劲头为清香型白酒的回归打开了良好局面,但也必将面临不少难题,以汾酒为代表的清香型白酒应当如何突围?


首先,保持香型自信,发挥香型优势。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清香型白酒的低成本、短周期、高产量的工艺特点决定了其附加值较低,占据浓香、酱香同等的高端定位更难;但也由于清香白酒工艺干净卫生、出酒率高的特性,在今天消费者追求品质和健康的诉求下,给清香型白酒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同时,清香型白酒经历过风靡一时的时代,一度成为“国民香型”,深受追捧,因此,其香型特色经历了长时间的市场考验,拥有深厚的消费基础,在这个多元发展的时代,任何香型都不能一家独大,坚定香型自信,清香也能占据一方天地。


其次,讲好清香故事,占领高端话语权。


在浓香、酱香形势火热的背景下,清香的确需要加速实现高端拉升,只有实现高位占领才能取得话语权。但是,前提是需要构建好清香型白酒的话语体系,让消费者对清香品类有深度了解,消除消费疑虑,才能在市场层面和消费层面站稳根基。通过市场的渗透和高端的拉升,才能加速实现清香品类全面复兴。


第三,走出去,实现国际化。


清香型白酒是行业公认的最具国际化口感的香型,容易被国际接受。汾酒已经带头构建了一套从生产都消费都符合国际标准的体系,不仅各项指标高于国际标准,并且已经在国际建厂,实现产品出口到生产出口的转变。同时,资料显示,汾酒海外市场拓展迅速,并出台了《海外市场发展三年规划(2019—2021)》方案,加快拓展步伐。


在业内看来,我国大多数白酒企业布局国际化,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是从口感来看,清香型白酒的确是最适合国际化的口感,国外消费者对清香并不陌生,特别是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对清香欢迎度极高。


我国白酒在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文化认同、饮食习惯、法令法规的不同。酒水在国外市场有严格的监管,包括产品品质、消费者、消费场景等多个方面。如果不能破解这些问题,真正“走出去”的难度会非常大。


当下,中国在国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白酒在世界舞台的声音也愈发响亮,借助这一契机走出去,或许也将为清香复兴开辟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汾酒带领清香回归,近年来发展势态迅猛,但道路终归是曲折的。


汾酒全国化,到底缺啥


要说汾酒,历史、文化都不缺,汾酒一直用“中国酒魂”来诠释根文化,这个在酒行业争议也不多,那就说明这个“酒魂”是有根基的。另外就是1915年的巴拿马大金奖,汾酒说是自己获得的,不是茅台,这个从史料来看也没有多大争议。


▏有文化、有历史是好事,但是汾酒的全国化,到底缺少点啥?


有人说,从一瓶汾酒,可以看见中国;而我们从汾酒酒企排名由老大跌至老五的过程中,又看到了什么呢?


首先,和一线品牌的差距依然。


作为曾经的“汾老大”,汾酒已经在二线白酒品牌中沉寂多年。这个沉寂是不是时间有点太长,舞台中央最靓的仔还是“茅五洋泸”。


在九十年代一瓶难求的“汾老大”,因为战略失误、意外事故等原因,失去了抢占白酒市场的先机,而后沉寂多年。这些年来,重回白酒第一阵营一直是汾酒的夙愿。可惜,有些事情并不只取决于汾酒的主观能动性。


自2009年和2010年五粮液和贵州茅台营收先后破百亿,随后两年洋河股份与泸州老窖也加入百亿俱乐部后,中国高端白酒品牌的“四大名酒”格局就此成型。


直到现在,白酒第一流阵营的位置还是被“茅五泸洋”四个品牌牢牢占据,想要打破这个格局,并不容易。


平心而论,近几年汾酒的改革绝对称得上卓有成效。然而,对于一流酒企而言,汾酒的改革并不是进步,而是在“补课”,补那些它们原本就拥有的东西。


改革、开拓销售渠道、增加营收、上市,这些无不是一流酒企早就在做的事情。汾酒补上了与第一阵营之间的鸿沟,但还不足以与它们比肩而立,依旧差了那么一点点。


即使在今年,汾酒的营收增长十分抢眼,外界对它的评价却是:成绩如此优秀,足以稳坐白酒第五把交椅。


这是一句夸奖的话,但是对于汾酒来说,可能算不上好消息。这意味着,在评价汾酒的时候,外界已经自动将它从一流队伍中剔除。


其次,品牌公信力亟待增强。


2019年4月,正在准备集团上市的汾酒集团,被新京报的一篇报道打了个猝不及防。报道中指出,很多不同品名的“开发酒”,包装上虽都印有“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品”“杏花村”等字样,但无法查询具体开发商和酒水生产厂名厂址等信息,更有一些不良开发商和经销商借此漏洞,用三无散酒灌装冒充汾酒。


开发酒是内行才懂的一种说法,它和股份酒相对。就汾酒而言,汾酒老厂,也就是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所生产的酒,叫股份酒;而由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他子公司生产的酒水,叫作开发酒。因为这些酒由各个开发商自行设计包装品名销售,所以得名“开发酒”。


开发商得到汾酒集团的授权后,经常会利用不同的瓶子和包装来对相同的酒进行包装,从而造成市场上的汾酒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更有贴牌商出于成本与利润最大化考虑,从汾酒买条码,再自行灌装,甚至以次充好。


这些事故无疑损害了汾酒的形象,关于汾酒“集团开发酒”的争议也由来已久。


▏开发酒的品牌乱象一直损害着汾酒的形象,时至今日改观并不大。


这个问题不解决,不仅仅困扰经销商、分销商、渠道商、终端商,还会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毕竟消费者还没有这个甄别能力。


最后,营销故事讲述上有差距。


浓香型、酱香型和清香型是白酒的三大基本香型,其中,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代表。作为清香型白酒的鼻祖,汾酒具有发酵周期短,出酒率高,窖藏时间短的特点。


这些特点让汾酒能够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在上世纪,汾酒就是靠快速提高产量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正是借助于它的高效产能和名酒血统,汾酒从1988年到1933年连续六年经济效益第一。它还蝉联了五届中国名酒称号,是中国白酒中产量第一个突破万吨的企业,也是第一家A股上市的中国白酒企业。


然而,这些利于大规模生产的特点,放到讲营销故事上,就成了弱点。不管事实真相如何,在大众的一般认知里,酒的品质是和酿造时间长短划等号的。酿造时间越长,酒的品质越好,反之则越差。


一瓶高端白酒,消费者买的不再是一瓶酒,而是它的品牌和背后故事所蕴含的价值。而青花汾,和飞天茅台、普五五粮液、泸州老窖“国窖1573”相比,始终欠缺了一点点。


李敖写过一首情歌,歌词说“不要那么多,只要一点点”,很适合汾酒现在的处境。


它和一流白酒企业的距离,只差那么一点点,可是,这一点点,该怎样去填补呢?


汾酒下一步又如何行稳致远?全国化之路咋走?期盼时间给我们答案。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