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曾想到,改变贵州餐饮、成就茅台美酒的竟然是盐

作者:欧阳千里 更新时间:2023-02-23 19:18 阅读:241

文|欧阳千里 酒水行业研究者、中国酒业智库专家


盐,是生活必需品。自古以来,便被国家以不同方式进行专营。谁也未曾想到,恰恰是这生活必需品竟然改变了贵州餐饮,成就茅台美酒。


文化形成于盐运


新中国建立前,不产盐又交通不便的贵州,盐是珍贵的物资。绝大多数的盐,是从今天的四川、重庆等地经赤水河进入贵州,赤水河畔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码头,其中位于贵州西北部的茅台镇成为连接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


谁也没曾想到,改变贵州餐饮、成就茅台美酒的竟然是盐


赤水河


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贵州总督张广泗奏请开凿赤水河道,始通舟楫。川盐经赤水河道运入,至茅台起岸,称“仁岸”,成为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之一。由于水陆畅通,八方商贾云集,船帮、盐帮及马帮等络绎不绝,市场繁荣,成为“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家惟储酒卖,船只载盐多”的繁华集镇,是黔北物资的主要集散地。


盐运改变了餐饮


由于运输不方便,盐到了贵州价格翻了几倍不止,故此有“斗米斤盐”的说法,即一斗(古代计量单位,约12斤)米换一斤盐,且盐是结成块状、比较粗糙的“锅巴盐”。正是在高差价的带动下,形成了船帮运盐、盐帮售盐、马帮背盐等成熟的商业模式。


谁也没曾想到,改变贵州餐饮、成就茅台美酒的竟然是盐


盐巴


由于盐价高,很多老百姓吃不起盐,又要补充食盐中相应的钠等元素,于是用含钠丰富的辣椒代替,再加上辣椒可以祛除湿气,辣椒迅速在贵州餐饮中得到普及。据康熙六十一年《思州府志》记载,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盐。


除了以辣代盐,还有以酸代盐。古籍中关于黔东南酸食记载多与苗人食盐有关,当盐匮乏时,聪明的苗人便制作醅物代替盐。明朝郭子章《黔记·诸夷》记载,将荞灰和高梁粥酿成酸汁,投入鱼和肉等物品,然后贮藏在坛子里,经过这样腌泡的食物为佳肴。


盐运酝酿了美酒


当船帮、盐帮、马帮等商业团体成型的时候,便有人将盐运到贵州,离开时将土特产带回用于经营。当远在他乡的晋商、秦商等聚饮时,对茅台镇的酒并不满意,于是将山西及陕西的酿造方法与茅台镇的酒进行结合,酝酿出味道更美、更醇的茅台酒。


谁也没曾想到,改变贵州餐饮、成就茅台美酒的竟然是盐


贵州酒厂


清末民初,茅台镇是黔北重要交通口岸,贵州省三分之二的食盐由此起运各地,茅台镇因此名声在外,随着盐业的发展,酒业也兴盛起来。茅台酒随盐一道被马帮运往外地,并逐渐名声大振,渐渐声望胜过了盐业。据成书于清道光年间的《遵义府志》记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清光绪年间,“茅春、茅台烧春、回沙茅台”已远销诸省,其独特工艺也大体定型。


本文由欧阳千里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