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饮酒文化?

作者:老杨头说酒 更新时间:2023-02-25 23:12 阅读:778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是“礼”之魂。中国古代文化史专家柳诒征先生就认为:“古代初无尊卑,由种谷作酒之后,始以饮食之礼而分尊卑也。”(《中国文化史》)。由此可见,酒,甚至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礼仪形成的源头。


在西周,酒礼是最严格的礼节。周公颁布的《酒诰》中,明确指出天帝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享用,而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和列祖列宗,严申禁止“群饮”、“崇饮”,违者处以死刑。由此可见,酒在人类社会初期是以贵族饮品的面目出现的。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就又提出“百礼之会,非酒不成”、“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孔子认为,饮酒,不是吃喝这么简单,而是关系以德治国、人民安居乐业的事情。所以酒文化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以后,随着礼乐文化的确立与巩固,酒文化中“礼”的色彩也愈来愈浓,《酒戒》、《酒警》、《酒觞》、《酒诰》、《酒箴》、《酒德》、《酒政》之类的文章比比皆是,完全把酒纳入了秩序礼仪的范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喝酒是要讲究饮酒对象、饮酒地点甚至醉酒地点的,尤其是在知识精英层面,对于饮酒的礼仪十分重视。譬如在吴斌的《酒政》就曾表示,饮酒对象应是是“高雅、豪侠、直率、忘机、知己、故交、玉人、可儿”,饮酒地点是“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曲涧、平畴、荷亭”,饮酒季节是“春郊、花时、清秋、新绿、雨霁、积雪、新月、晚凉”(吴斌《酒政》)。


袁宏道在《酒令》中又提到,理想的醉地是“醉花宜昼,袭其光也;醉雪宜夜,消其洁也;醉文人宜谨节奏章程,畏其侮也;醉俊人宜加觥盂旗帜,助其烈也;醉楼宜暑,资其清也,醉水宜秋,泛其爽也……”


然而今天喝酒,往往以逼酒为恭敬,以醉酒为荣耀,事实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对于饮酒的时间地点有着界定,对逼酒、灌酒等饮酒过程中的陋习,也有独特的观点,清朝阮葵生在《茶余客话》就说“以逼为恭敬,以虐为慷慨,以大醉为快乐……必无礼无义不读书者。”


由此可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喝酒是一件雅事,醉酒是一种境界,以酒会友是最高的礼仪。正因为如此,酒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终,尤其是诗词歌赋当中,处处可见酒的影子,文人雅士无不好酒,孔子可以饮酒“百觚”,李白可以痛饮“三千杯”,曹雪芹更是“举家赊粥酒常喝”,在中国文化史上,这些人都留下了璀璨而经久不衰的文学巨著,并影响千年。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从“以礼待人”变为“以利待人”,在喝酒上也变得功利性极强,这恰恰丢失了中国传统酒文化的魂。这种现象的背后,凸显的是人们彼此之间关系已经沦陷成为毫无信任,且满是利益。


因此,我们应当对酒充满敬畏之情,因为,那是上天对人类的恩赐。所以,我们需要的是树立正确的饮酒观,而非将酒单纯的当做谋事的手段。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