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昏昏方能觅得真我

作者:茅酒守艺人 更新时间:2023-02-26 13:16 阅读:584

人世惶惶难得几人可诉真情,醉里昏昏方能觅得真我。这是酒杯中的大智慧与大解脱,个中奥妙,难于人言。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醉酒之人,是天下最有福之人。他们可以徜徉在清醒与迷离之间,心猿意马,神游八方,将自己的心神放纵在广阔天地之间,也可以杯中之酒为镜,照见内心的真我,寻觅到人生、人性的本来面目,实乃一大快事。


醉里昏昏方能觅得真我


“醉”其实是一种极为特殊的生命样态,通常人们对“醉”的印象是:不省人事,烂醉如泥;是对清醒意识和理智控制力的否定,是纯粹的虚无。但是“醉”不同于“死”,“醉”者可以呼吸、说话、行动,甚至思考。醉有醉态:说话前言不搭后语、不顾场合、不合时宜;走路东倒西歪,甚至只能匍匐于地。尽管人们对“醉”有千般不满,但一想到“醉后吐真言”,人们立马会对“醉”有所释然。


醉里昏昏方能觅得真我


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不是“醉”本身有多可爱,而是“真言”太难得。现实是,“真意”“真心”“真情”“真性”“真人”在世间稀有且珍贵,以至于人们听句“真言”都可以改变对“醉”的不满态度。从中华文化主流史来看,礼乐、形名、法术、名教、佛理、天理等制度或规范都曾把“醉”视为严加规训的对象。这些制度或规范在历史的长河中先后退隐,或被转化为更为隐秘的习俗,但是,作为敌手的“醉”却岿然不动。这些制度、规范、习俗对于个体为普遍的外在,它们以“应该”的形式要求、甚至强迫个体改变自己的内在天性。制度、规范、习俗越强大,人们离“真”越远,返“真”也就越难。由“醉”而“真”是最为简易便捷,尽管此“真”短暂,还可能会随着醉解而再次失去,但是,对“真”的恋慕与渴望却让人们流连于“醉”。


醉里昏昏方能觅得真我


“真”使“醉”拥有了丰富的精神内涵,“醉”则保留着日益伪诈的人世间成就“真”的希望。《庄子·达生》云:“醉者神全”。醉者对自身行为、周遭情势一无所知。由于一无所知,所以他能够“死生惊惧不入于胸中”,即自己的精神不受干扰,不被移易、增减,也即能够保持精神的整全,这是道家追求的后天胜先天之境界,也是醉酒文化的精粹奥妙所在。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