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庄酒业—茅台镇德庄三合院(怀庄酒业在茅台镇排名多少)

作者:茅台镇怀庄酒业娄金松 更新时间:2023-02-28 19:30 阅读:283

怀庄酒业—茅台镇德庄三合院


茅台古镇,因国酒茅台而誉满天下,因四渡赤水战役而彪炳史册。在方兴未艾的全域旅游发展大潮当中,一座融合在青山绿水之中的文物群又引起了人们关注热情:茅台德庄,其房主、墓主皆地方名士,房舍木刻和墓间石刻艺术精湛,汇赤水河流域人文历史、文化艺术于一炉。这座赤水河流域的圣旨旌表文物群,见证了茅台地域的人文风范与辉煌,讲述着茅台镇的沧桑和变迁,具有厚重的文化、旅游、经济价值。


  


一座古院落的标本承载


  


赤水河畔,古镇遍布。茅台镇上,如今已难觅更多历史遗迹。而一个名为“德庄”的小院落,却堪称茅台酒镇建筑风貌的孤本。


  


茅台德庄是地名,位于茅台镇太平村,也是遵义市、仁怀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它由德庄三合院、石院墓、圣旨墓组成。


  


德庄三合院,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宅院占地1200平方米,由石围墙、朝门、三合院、影墙等组成,布局精巧,结构完整,建筑风格堪称一绝。三合院以中路为主线,两边厢房围合,不仅可以居住,还具有强大的防御功能。围墙高达2米,厚1米,用以防御外敌。院坝与台阶间有踏步,朝门两侧连接围墙,合围出独立空间。堂屋采用顺望板结构,不仅防水、防尘,而且保暖。大门门楣上,高悬竖式火焰状匾额,上书“奉旨加赠都察院经历衔”,这是皇帝圣旨旌表。朝门前有影墙。朝门两侧还有石桅桩,用以支撑旗帜、点灯的桅杆。


  




怀庄酒业—茅台镇德庄三合院


德庄三合院内,融灰雕、石雕、木雕艺术于一体。雕花石磉子、雕花窗、升斗等,再现了当时艺人的高超技艺,处处洋溢着古朴典雅的风韵。建筑构件中的枋檩雀替,藻井漏窗,雕刻有寓意吉祥如意的鳌鱼、蝙蝠、麒麟、奔鹿,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令人情不自禁地追忆那早已逝去的历史烟尘。如今还存有“直隶州分州”、“回避”、“肃敬”木牌以及斧钺等仪仗。这是皇帝赐给有功之臣的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德庄三合院人才辈出,文化昌盛。清代名臣为此曾撰文称赞:“以为山川灵秀之气,不择地而钟,往往郁之既久,蒸为太和,而见于一邑,且笃于一家。”


  


具有黔北晚清古建筑中最显著的特色。德庄石院墓,因墓外有石院围合而得名。墓主陈大常,辛丑科(1841年)岁进士,具有出仕做官的资格,是有功名的人。石院墓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墓坊四柱三门三楼,上面有阴刻或浮雕装饰。石刻精湛,内容丰富。石凳、石桌、石桅桩等完好无损。墓坊的石刻题记,是晚清名臣翁同书和地方名人卢治安等人的题词,书体真、草、隶、篆皆备,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德庄圣旨墓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墓主陈于逵,墓坊四柱三门五楼,用砂石建造。墓顶嵌清光绪六年十月皇帝所下“圣旨”匾额,居中书清光绪帝题“忠烈永垂”,中横额书“旌表拔贡陈于逵忠贞”。


  




怀庄酒业—茅台镇德庄三合院


负载历史文化元素的德庄陈大常石院墓、陈于逵圣旨墓,石刻艺术精湛,文化内涵丰富,墓主系地方名士,其事迹与地方政治、军事、文化息息相关。


  


德庄三合院,荟萃了黔北民间建筑的基本要素,是黔北古代村落建筑风韵的一处瑰宝,也是研究古代民间建筑艺术发展的标本。


  


一本书对古镇文化的诠释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茅台德庄文物群是黔北乃至贵州优秀的民族文化,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与茅台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形象、最密切相关的文化的记忆,是忠义与诚信的传承,是不可复制历史的记忆。驻足茅台,难免对一百多年前的那段历史烟云心存敬畏。


  


2016年5月9日至11日,第十一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仁怀市茅台镇隆重举行。会上,作为承办方的仁怀市茅台镇向与会领导、来宾奉送了一份独特的礼物——大茅台系列丛书。其中,《茅台德庄》赫然在目。


  


这本书,由《茅台德庄》《茅台德庄人物交游考》《茅台德庄碑碣匾额拓片集》和《茅台德庄契约文书》4个部分组成。在《茅台德庄》中,编者写道:“茅台德庄不只是地名,更不只是处文物。在她身上,承载了茅台悠久的历史文化信息。茅台德庄‘小历史’的微观取向让我们看到了更生动、更具体、更富有个性的历史景象,为我们更好地理解‘人文茅台’提供了参考。”


  


川黔夹缝中的仁怀一带,明以前鲜见碑碣存世。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名家或本地文士所留墨迹数量原本也不多,一些碑碣匾额近年来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迅速湮灭,侥幸留存的也风化、损毁日甚,如若不管不顾,任其自然,数年后恐存世不多矣!


  


2014年,德庄后裔陈果邀请仁怀知名文史专家龙先绪等人,专程前往茅台德庄等地,历时数日,对德庄三合院及附属相关建筑碑碣匾额一一捶拓,编成《茅台德庄碑碣匾额拓片集》。


  


2015年4月30日,德庄三合院瓦房屋面被特大冰雹击坏。茅台镇政府主要领导为了保护文物,亲临现场察看,及时组织买瓦翻盖。6月12日,太平村蒋宗仁承包并指导参与翻盖,在老屋的天楼上他发现一个竹编箱子,里面装有契约文书若干份,蒋宗仁意识到这是难得的珍贵文物资料,于是他立即电话告知德庄后裔陈果,陈果当天立即赶到,因为这是陈氏子孙至今未发现的家族资料。


  


陈果将这些契约文书清理并装裱,共计48份。内容有银两借据、调解纠纷、土地买卖等,时间从清代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跨越近两百年。


  


《茅台德庄契约文书》结集出版,不但让人今天有幸看到茅台镇从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到1954年长达181年的农业生活情景,还能够帮助我们走进乡土社会的广大世界,去溯寻茅台镇“民间话语表达”。更为重要的是,《茅台德庄契约文书》所包含的契约平等精神、契约守信精神等,更是我们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


  


从这些契约文书中可了解到当时的社会情况,对研究该地方的居民姓氏、地名变迁、生态环境、文化状况、风俗习惯、公文写作等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是一部活的村落历史。


  


茅台古镇,人文蔚起。这里,漂泊过郑珍的孤舟,留下了陈熙晋、莫友芝的诗篇。陈于逵,又为人文茅台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群人的尚义忠魄


  


茅台酒的历史,有过一场不同寻常的“咸同农民起义”。


  


咸丰四年(1854年),农民起义不断,朝廷派兵镇压,战于茅台,村寨夷为平地,十余家酿酒烧房毁于兵火,传承了千年的茅台酒镇,因此遭受严重影响。


  


这场战事爆发的五年前,中了拔贡的茅台德庄人陈于逵在仁怀县城的怀阳书院教书。当农民起义的烽火遍燃仁怀,陈于逵回到老家,组织团练,制备兵器,训练兵勇,抗击义军。同治三年(1864年)七月,起义军首领唐兴和率部攻打茅台镇。陈于逵携家小,率团勇,西渡赤水河,到四川百家寨据险而守。起义军突击队西渡赤水河,包抄偷袭,陈于逵被俘。唐兴和劝其投降,陈于逵拒不投降,怒斥其暴行,被唐兴和杀害。那一战,陈家有94人为朝廷捐躯。德庄墓前石碑镌有清光绪六年十月所下的圣旨“忠烈永垂”原文,及仁怀知县洪用勤等人撰写的墓志、墓铭等,上刻四川叙永厅同知李凤翰等人书写的“天宠贲龙章,一代高风推国士;地灵安马革,千秋正气毓文人”等对联。


  


陈于逵死后,朝廷追赠都察院经历衔,照四品阵亡例,子孙世袭云骑尉、恩骑尉职。陈于逵成为茅台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列入民国《贵州通志》的人物。


  


6月下旬,由贵州商学院教师、博士郭旭,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云峰等组成的课题组,正在以德庄文书为中心,开展《清中叶以来赤水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他们认为,每一座古镇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历史,有它唯一的不可复制的文化个性。保护研究茅台德庄,就是要彻底弄清这座文物群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找出能展现它文化个性的、自然和人文遗存物,以延续这座文物群的可读性。这才是茅台古镇发展旅游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茅台德庄,从陈大常中岁进士起,逐步进向鼎盛。陈大常之子陈于逵获圣旨“忠烈永垂”旌表。陈于逵之子陈以观,袭云骑尉。陈以观之子陈希龄,袭恩骑尉。陈希龄之子陈世忻为地方名流。陈世忻之子陈德文,为教育楷模。陈德文之子陈果,是贵州怀庄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颇有贡献。


  


茅台德庄——汇赤水河流域人文历史、文化艺术于一炉,堪称国酒之心、神秘茅台人文历史的生动注脚。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