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无酒不成席?这些酒文化与节气关系匪浅,看完懂其意义

作者:华沃酿酒 更新时间:2023-03-05 05:34 阅读:835

过节要饮酒,营造节日气氛。通过饮酒,可以增添喜庆氛围,这也是酒的作用。


1、酒与春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养节,俗称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敝,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来了。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一种方式。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悠久、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汉武帝时规定正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正月初改称为春节。在这一盛大节日中,各地有众多习俗,饮酒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到了汉代, “年”作为重大节日逐渐定型,饮春酒的习俗历史十分悠久。关于春酒《诗经·脑风·七月》中有“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后世便多用“春”字为酒名饮春酒除了欢庆佳节外,更主要的目的是驱除恶秽之气,以求长命百岁。


为何无酒不成席?这些酒文化与节气关系匪浅,看完懂其意义


2、酒与清明节-一祭拜亲人,饮酒怀念


清明节早在古代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阳历四月五日前后。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人们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岁时百问》曰:“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既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串生,申生被通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


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为何无酒不成席?这些酒文化与节气关系匪浅,看完懂其意义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其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但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


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


晋文公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展,每天望着木屐感叹,据认为“足下”始于此,是古代下级称上级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专栏传统白酒全套酿造技术作者:王杰酿酒69.9币37人已购查看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


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并留下扫墓和踏青、植树的习俗。按照旧俗,清明这天,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晶到墓地,将墓地打扫干净,称为扫墓。把食物供奉在亲人墓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为何无酒不成席?这些酒文化与节气关系匪浅,看完懂其意义


传说朱元璋当了大明朝的开国皇帝后,就去祭祀离家征战多年而无暇拜渴的父母坟地。由于年头太长了,新坟簇着新坟,荒草连着荒草,已无法辨认父母的寿家了。聪明的朱元璋想出了一个办法。发布昭示,让天下百姓在几天以后的清明,去祭拜各自的先人,未去者格杀勿论。清明节的第二天、朱元璋率亲眷家将们又来到那块坟地。到处是白色的輛带、祭品,唯独一双坟头干干净净、无人顾及,这一定就是先辈的坟塚了。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