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必喝酒?中国人的“喝酒情结”从哪儿来?

作者:茅友公社 更新时间:2023-03-08 06:46 阅读:865

“过了腊八就是年”,转眼就到了一年中最红火的节日。


虽说过个年就要又长一岁年纪,但依然没有多少人会讨厌春节。团圆、欢聚、热闹,一切被节日制造的快乐,都让你没法拒绝这个节日。


但过春节也不是没有啥挂心的事儿,那就是家人团聚要喝酒,老同学相约要喝酒,往来应酬更是推不掉酒。一来二去,年节喝下去的酒,几乎拿下了自己全年酒量KPI。


有时候也忍不住纳闷,中国人怎么逢年过节就这么爱喝酒呢?


其实,中国人的“喝酒基因”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在古代,人们喝酒远比现在疯狂!


喝酒也疯狂


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可你未必知道,在他之前,建酒池的事儿,已经有人做过了,和他一比,纣王只能算“小巫见大巫”。在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当时的王桀曾命人建过一座可以划船的大酒池,可容三千人池中畅饮。


逢年过节必喝酒?中国人的“喝酒情结”从哪儿来?


并不算英俊潇洒的夏王 桀


这两位君王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嗜酒如命,二是都在自己手上结束了一个朝代。


于是,后世之人根据他们俩,总结出一个不完全科学的道理:喝酒亡国哇!


这个悟出来的道理直接影响了周朝时全体中国人的饮酒习惯——不是不敢喝,而是不能喝。


若说周朝禁酒令的颁布都是出于亡国之忧也不尽然,禁酒令也和当时的粮食紧缺有关。


周朝施行禁酒令《酒诰》,通俗解释为两句话:“除了祭祀的时候,您可别喝酒哦~聚众饮酒的人是要被杀掉哒。”祭祀的礼节另当别论,其他场景下都不允许饮酒。


或者是带着不亡国的使命感,或者是担忧性命之虞,又或者是酿酒的粮食真的不够。总之,周朝人接受禁酒令的管制长达八百多年,一直到周朝结束。


祭祀礼外,喝酒犯法


到了汉代,“禁酒令”还在,但几乎变成了纸上空文。


一方面粮食丰收了,酿酒不再受影响。另一方面,从天子朝臣到王权贵族,谁都没有“压抑自己的天性”,开国宰相曹参,天天带着一帮同僚在自己后花园里喝酒。汉朝皇帝,隔三差五地要找机会设宴请臣子们来喝酒。


既然天子朝臣都如此,百姓也就没什么可忧虑的了。酒,要酿起来,喝起来,还要变着花样儿地酿,变着花样儿地喝!


汉朝酿酒品类之盛


稻酒、黍酒、稗米酒;桂酒、柏酒、兰英酒;春醴、秋酿、冬酒……


汉朝饮酒器具之丰


青铜、陶、瓷、金、玉、银、漆……


汉朝喝酒场合之繁


祭酒、祭祀、养老酒、乡饮酒礼、聚会宴饮……


汉人不但爱喝酒,还十分讲究饮酒礼。在禁酒法面前,明显饮酒礼更有魅力和乐趣。


正所谓“有礼之会,无酒不行”


在汉朝,没有酒,根本聚不成会,开不了席~饮酒逐渐和祭祀以外的重要时间节点紧密联结,上巳饮酒,婚娶饮酒,各个重要的节日都要喝酒。


逢年过节必喝酒?中国人的“喝酒情结”从哪儿来?


花样万千的酿酒图


也就从这时候起,中国人开始逢年过节必喝点儿酒。


此时饮酒之风大盛,很多汉朝酒作坊的坊主都一跃成为土豪,“富比千乘之家”。


因酒而成礼


逢年过节必喝酒?中国人的“喝酒情结”从哪儿来?


明代画家笔下的春夜宴


中国人的老祖宗说“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这一句话就解释了中国人为什么爱喝酒。逢年过节必喝酒是中国人社会化、礼仪化过程中形成的特殊情结。


我们用酒,表达内心的庄重感,制造节日的仪式感。这才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真正的“喝酒基因”。


以“丰”礼成就新岁之“礼”


当今时代的饮酒文化,也绝不是举杯豪饮,不醉不归,而该是不肆意,饮好酒。在此年岁更迭之时,我们也用匠心独制一份酒礼,成就节日之礼。


逢年过节必喝酒?中国人的“喝酒情结”从哪儿来?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