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文化笔记|茅台烧房的形成

作者:雅愉品酒一级品酒师 更新时间:2023-03-13 00:50 阅读:283

本文选自《茅台酒文化笔记》,作者周山荣。


茅台开设正规烧房,始于何时,目前没有确切的考证依据。现存最早的明代茅台村《邬氏族谱》扉页所绘家庭住址地形图的标注,其邻近有酿酒作坊。族谱记载,邬氏是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随李化龙进军贵州,征讨播州杨应龙叛乱后定居茅台的。这说明,至迟在17世纪初叶,茅台村就有了手工作坊意义上的酿酒业。出土文物证明,当时茅台周围沿古道的村落,如木榭村(今中枢街道办事处木石村)、赵家坝(今茅台镇中华嘴)、安村(今二合镇紫云街道)等地已有酒店。


茅台酒文化笔记 | 茅台烧房的形成


乾隆十四年(1749年),贵州布政使爱必达的《黔南识略》 一书卷下的遵义府仁怀县条说:“茅台村地滨河,善酿酒,土人名其酒为‘茅台春’”。这是地方文献中,关于茅台酒的最早记载。


至今发现的茅台最早的酒房,叫“偈盛酒号”。1990年在茅台附近的三百梯发现一块路碑,碑上刻有“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茅台偈盛酒号”字样。在茅台杨柳湾一尊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年)的化字炉上,铸有捐款人名单,其中有一家酒坊名叫“大和烧房”。


茅台酿酒业在清代兴旺起来,乾隆年间,开修赤水河,茅台镇成为川盐入黔的集散地。据黄植青《自流井李友堂由发韧到衰亡》一文:富顺、荣县大盐商“李四友堂”与陕西商人田、刘二姓在仁怀所设盐号“协兴隆”就拥有子号70余处,分布在由仁怀至贵阳的各州县。由于盐业的兴盛,茅台地区商贾云集,民夫川流不息,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从而刺激了酿酒业的发达和酿酒技术的提高。


随着盐运兴起,茅台商旅往来,各地商人、盐工、船夫们在茅台喝到美酒,并带往外地,故茅台酒“黔省第一”,远近闻名。


咸丰四年(1854年)吴振棫所著《黔语》称:“茅台村隶仁怀县,滨河,土人善酿”。说明了从事茅台酒生产的是世居当地的土著居民。


咸丰年间,黔北一带杨龙喜领导农民起义,咸丰四年(1854年)清廷派兵镇压,与之战于茅台,村寨夷为平地,茅台十余家烧房毁于兵火,茅台酒生产一度中断。


兵事稍息,同治二年(1863年),永隆裕盐号老板华联辉创建成义烧房(原名成裕),茅台酿酒业逐步恢复和发展;光绪五年(1879年),天和盐号老板王立夫、仁怀大地主石荣宵、习水商人孙全太合伙开设了荣和太烧房,茅台镇酒业渐次复苏。


茅台酒文化笔记 | 茅台烧房的形成


民国四年(1915年),茅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成为世界名酒。民国十八年(1929年),贵阳人周秉衡创办了衡昌烧房。民国三十五年(1936年),贵阳人赖永初入股,民国30年(1941年),赖永初兼并了衡昌烧房,并更名为恒兴烧房。


参考资料:


《仁怀县志》,仁怀县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


《茅台酒厂志》,茅台酒厂编著,科学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


《仁怀军事志》,仁怀市人武部编,2004年8月出版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