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新乡随想亘古第一忠臣比干

作者:李寻讲酒 更新时间:2022-09-07 06:33 阅读:868

在河南新乡随想亘古第一忠臣比干



比干庙庙门


在河南新乡随想亘古第一忠臣比干



比干庙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下属的县级市卫辉市,为西周武王所封,后北魏孝文帝因感念比干忠心而建庙,现存留的建筑群为明代弘治7年重建。比干庙为庙墓合一的建筑群,是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称为“天下第一庙”。比干庙庙宇宏敞,古朴壮观。整个庙宇的主体建筑由神道、照壁、山门、二门、碑廊、木坊、配殿、大殿等组成,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庙内保存着很多有着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其书法、雕刻、建筑风格都有很高的品位和历史价值。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商文化之旅”专题的编辑过程中,本刊收到了河南省新乡市的段世东先生所投稿件——《比干庙随想》。比干是殷帝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纣王)的叔父,官少师(丞相)。受其兄帝乙的嘱托,忠心辅佐侄儿——幼主纣王,后被纣王残杀,终年(公元前1063年)63岁。比干是商朝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亘古第一忠臣”,据说还是天下林姓的太始祖。我们原来不知道还有比干庙这个地方,按段先生的提示,在去安阳的路上,探访了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下属县级市卫辉市的比干庙。关于这个庙的内容,段先生的文章已有较具体的介绍,图片及其注释为本刊记者所加。


比干,是我国古代著名忠臣,商朝沫邑人(今河南省卫辉市北)。他自幼聪慧,勤奋好学,20岁就以太师高位辅佐帝乙,又受托孤重辅帝辛。他从政40多年,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商末帝辛(纣王)暴虐荒淫,横征暴敛,比干叹曰:“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楼强谏三日不去。纣问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义所以自恃。”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信有诸乎?”遂杀比干剖视其心,终年63岁,被后世誉为国神比干。虽历经时间风雨的冲洗,其忠贞不渝的形象为历朝历代所赞颂,而其葬身之所也就成了历朝历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并成为名胜。比干庙就在河南省新乡市下的卫辉市,虽然离得很近,但始终没有机会瞻仰这位“亘古第一忠臣”。


在我的想象中,比干庙应该是在一片荒野中、几颗苍老古树掩映的一座破败而又神秘的小庙。所以虽然动了几次心思,但始终没有成行。2011年5月9日,经卫辉友人邀请,我才得以有缘走进了比干庙瞻仰这位忠臣。


比干广场的比干像


在河南新乡随想亘古第一忠臣比干



比干,子姓,名干,沫邑人(今卫辉市北),一生忠君爱国倡导“民本清议,士志于道。”比干是殷帝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即纣王)的叔父,官少师(丞相)。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纣王残杀,终年(公元前1063年)63岁。


武王灭纣后,在太行山的森林里找到了比干夫人以及儿子,因她们避难时靠森林里的果子当粮食才得以生存。所以,武王就赐于林姓,封他为林穆公。也就有了天下林姓自比干一说。比干庙里有世界各地的林氏会的捐助,此雕像也为林氏后辈所立。现在,每年的春天,林氏的后裔,都会有代表来这里祭祖。


车行至比干庙前,的确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没想到眼前的比干庙和我想象中的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坐北朝南的比干庙占地之广让人咂舌,迎门而立金灿灿的“发财树”却给人一种怪异的感觉,怎么这么一位忠臣和发财联系上了!进入比干庙,一座巨大的比干雕像,才让人又能体会到比干那“舍命谏言、不惧暴君”的铮铮铁骨。沿中央大道前行,两侧傲然而立的神兽营造出帝王陵墓的氛围。哦,是比干的后人把这位老祖先当作了至高无上的皇帝了呀。这就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男人骨子里挥之不去的“帝王情结”吧,老祖先在世时虽不是“金口玉言、号令天下”的天子,但他老人家逝后,作为流芳百世的“亘古第一忠臣”,也要享受一下“皇帝”的待遇,否则后代子孙脸上也无光呀。其实何尝是林氏后人要让老祖先“过一把皇帝瘾”,放眼宇内,大大小小的人物,不都想“过一把皇帝瘾”?看来“帝王情结”已经融化在了我们的血液中,谁人能例外呢?想当年老袁若不是想“过一把皇帝瘾”怎会登基83天之后在一片“楚歌”声中“龙驭归天”?其实苍茫人世间,被“过一把皇帝瘾”害死的,岂止一个袁慰亭?


满目绿色、苍松翠柏掩映的比干庙内,不仅供奉着比干,也供奉着他的知名后人,其中就有我国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看着英武挺拔的林则徐塑像,我问导游,庙内可有供奉“林彪”?导游则幽默地回答,将来都要供奉的。哑然之间不由感慨顿生。比干庙内供奉的林氏后人,应该都是林姓之忠义之士吧,至于那些“非忠义之士”怎有资格走入这“圣洁之地”?其实这“忠义”二字经过了“风雨沧桑”,是不是也可以透彻审视呢?对此的忠义,对彼或许就有了“敌视或者无情”,由此及彼转换之间,这“忠义”二字又被注入了多少流淌的“人为思维”呀。


行至后院,钩心斗角、错落有致的大殿默然耸立,院落之间则香烟缭绕。院内,以前没有见过的一些花草在阳光下注目着往来之人。在大殿内,人们或驻足或留连或屈身跪拜,也许他们在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着内心不同的诉求吧。


比干墓


在河南新乡随想亘古第一忠臣比干



穿过比干墓正殿便是比干墓,比干墓是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墓地呈圆形,像心形,寓意丹心呈现宇宙之意,墓前有一石牌坊,上写6个大字“殷太师比干墓”,其左右分别有石刻的日月,中间有一心形石刻。其寓意为比干公忠心报国,“日月照丹心”。


行走间,一座不算大的牌坊横在眼前,导游介绍说那是清朝乾隆皇帝专为比干修建的。绕过牌坊就看到了一块墓碑,那是比干的墓碑。据导游介绍,比干被纣王剖心而亡后,其夫人妫氏甫孕三月,恐祸及,逃出朝歌,于长林石室之中而生男,名坚。周武王灭商后,感比干之忠君爱国,封比干垄,垄为国神,赐后代林姓;比干葬于沫邑,孔子亲自为其题写墓碑;魏孝文帝拓跋宏立庙宇;唐太宗下诏封谥“忠烈公”、“太师”;宋仁宗为《林氏家谱》题诗、元仁宗为比干立碑塑像、清高宗祭文题诗、清宣宗修复比干庙正殿。


忽然想起在上学时看过一篇关于比干的文章,说比干庙中的墓碑上刻“比干莫”,为孔子所题。凑近一看,果然如此。


细细想来,之所以不写“墓”而写“莫”,其意就是为了表示对比干忠义的褒扬,有“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意思吧。然则,自古以来有多少“舍命谏言之士”,为了日薄西山的王朝,为了昏庸无道的“帝王”,为了那个“忠”字,而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呀!尤其令人发指的是抗清大将袁崇焕死后竟然被崇祯皇帝 “传首九边”,让无数后来报国志士心寒。走过了历史的那一夜,回头看看,这些人忠是忠了,但是他们为之而丧命的王朝还是被后来者所替代,他们所为之抗争的行为是不是也可以看做是对历史潮流的抗拒呢?就像秦灭六国时六国之人也奋起抵抗,但是如果没有秦始皇的这一伟大举动,何来如今之“堂堂大中华”?或许这只是后人的想法,当时的人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转念一想,忠臣为何大多落得个如此下场?就像比干被剖心而亡,虽然他老人家几千年来,也算享尽了身后的哀荣,但是那种死法,那种场景,还是太惨了点儿。难道谏言必须舍命?或许是忠臣给皇帝提意见的方法、时机不当吧。作为皇帝,平时骄奢淫逸惯了,猛一下子跳出来个人对他指指点点说三道四甚至横加指责,不管这个皇帝是明还是昏,他都会受不了的,他都是要勃然大怒的,毕竟他可以让任何人“吃饭的家伙”“移植”到别的地方。很多时候我都在想,一个好的建议者,给别人提建议时,不仅要讲究方式方法、讲究时机,更要讲究效果,就是你的建议要被采纳、起到你提建议的效果。如果你的方式、方法、时机不对,你个人受损事小,耽误了大事就要遗恨了。不仅要提好的建议,更重要的是要让被提建议者采纳,这才是一个好的建议者,这才叫一个“负责任的忠臣”。果如此,历史上将少了多少“腥风血雨”呀。不过,真的如此的话,我们的心灵就不能被那无数个“可歌可泣”所震撼了。也许,这就是历史吧。


阳光下,微风吹起。比干庙中那千年的古树在风中,摇曳着她的长发;满目的花草,依旧在静静地守护着历史的烟云。


带着对比干的思索,我们渐行渐远……


比干庙内的无心菜


在河南新乡随想亘古第一忠臣比干



“无心菜”是比干庙最有名的传说。比干死时,被纣王挖出心肝,经神人指点,南行70里,到新地之乡即可换心,但途中不能与人说话。比干走到半路,见妲己化成的老妇人在卖菜,那菜个个无心,便问:“这无心菜能活吗?”老妇人狠狠地说:“人无心当死,却还要活,何况这菜?”比干气得七窍流血,当即倒地而亡。


如今,在比干墓冢上和庙周围的田野里看到的一丛丛无心菜,是类似于普通小草的样子,三片叶,没有心。


编辑: 子白丨审核:木风


休闲读品杂志社(xiuxiandupinTX)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