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丹凤葡萄酒

作者:百年丹凤葡萄酒厂 更新时间:2023-01-12 21:15 阅读:823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正在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秦岭南麓的商洛丹凤县,丹江边的老城,在新城的簇拥下步履轻盈,过着自己的慢时光。凤冠山下的丹凤葡萄酒厂,虽然有一百多年的深厚历史,但同样保持着小城清新自然的气质。商洛市丹凤县因南临丹江,北依凤冠山而得名,而在丹凤解放之前,这里为世人所知的名称叫“龙驹寨” 。


陕西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丹凤葡萄酒


丹凤县龙驹古寨旧址


清末,有一位来自意大利的传教士安西曼,从河南南阳进入龙驹寨,随同的还有他的徒弟河南南阳人华国文。龙驹寨当地盛产一种叫龙眼的葡萄,安西曼的祖辈是意大利为皇室酿酒的世家,留驻龙驹寨时,安希曼用意大利红酒酿造技艺,制造了红葡萄酒。


1911年安希曼的徒弟华国文看到商机,成立葡萄酒酿造作坊,不断扩大生产,并联合当地的议员马骧等绅士名人,筹银七千余两,正式创办陕西省龙驹寨协记美利葡萄酒酿造公司。因为1911年爆发辛亥革命,为适应当时社会状况,华国文就把商标定为共和牌,而此后百年间丹凤葡萄酒商标的变迁,就是一部中国历史的见证史。


陕西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丹凤葡萄酒


七十年代丹江标


上世纪七十年代,丹凤红葡萄酒的商标改为丹江牌,丹江这个品牌,见证了丹凤红葡萄酒八十年代最鼎盛的时期。80年代,很多外地人来丹凤购买葡萄酒的时候,经常三天都拉不到葡萄酒,尽管酒厂的工人是三班倒。


陕西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丹凤葡萄酒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龙富


1970年,18岁的刘龙富,进入当时的丹凤葡萄酒厂,从最基层的工作做起,一直做到技术工程师副厂长,如今,退休后被返聘回来,继续从事酒厂的技术把控和研发。这已经是他在酒厂的第49年,刘龙富每天清晨八点钟进入厂区,负责红酒的酿造技术,破碎、发酵、分离、储存,酿造的每一步,对于刘龙富,都是一种劳作的乐趣,这是他人生最为珍视的体验。


在红酒储存库房,有一百多个不同时期的大橡木桶,刘龙富可以按照橡木桶上的编号,分辨出里面装的是哪一年的红酒。现在 厂里来了从红酒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刘龙富作为前辈,一方面悉心传授自己几十年积累的经验,另外也和年轻人学习,探讨最新的酿造工艺。如今已经67岁的他,参与了丹凤葡萄酒厂扩建、改制,技术更新的重大事件,对于他,酒厂更是家一样的存在。


陕西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丹凤葡萄酒


刘厂长在指导新人工作


1987年2月的法国博览会,丹凤干红葡萄酒获得《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并于当年出口法国和日本。而在此前,丹凤葡萄酒厂就开始采用了法国的红酒制造工艺,进口了法国法布里公司的卧式发酵罐。老法布里来到丹凤葡萄酒厂免费为丹凤葡萄酒厂培训,凤葡萄酒在丹凤人心里是一种地域骄傲。葡萄酒让这个秦岭山下的县城,再现历史上水旱码头的繁华景象,坊间一直流传的那句俚语:“到了龙驹寨,喝酒忘吃菜。”让丹凤注定要和红酒结缘。


陕西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丹凤葡萄酒


丹凤特产-龙眼葡萄


七分原料三分工艺,好葡萄酒也都是是“种”出来的,红酒酿造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几千年的历史,葡萄品种也在更迭变化,丹凤原产地的龙眼葡萄,已经被赤霞珠、霞多丽等,更适合酿造葡萄酒的品种所替代。虽然,六月份葡萄已经上市,但酿造干型葡萄酒的赤霞珠,可要一直等到九月下旬才可以采摘。赤霞珠是许多世界顶级名酒的主要成分,这个品种适宜在炎热的砂砾土质中生长每年十月份,宁夏基地的赤霞珠会在凌晨采摘,然后穿过一千多公里,下午被送到丹凤酒厂的生产线上。


陕西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丹凤葡萄酒


地下酒窖百年橡木桶


高品质的葡萄汁放入橡木桶中开始陈化,经过岁月的磨砺,葡萄酒发展出独特的风味和质地。人类总喜欢把情感寄托于更物化的东西,陈年,似乎就能在饮用时勾起人们对岁月的追忆,但大多数葡萄酒是不必陈化的,而且年轻的葡萄酒。会带着更为新鲜和奔放的口感。


陕西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丹凤葡萄酒


刘厂长检查红酒品质


近五十多年和红酒交织的命运,刘龙富尝过的红酒品种自己也记不清楚,为了让自己的味蕾保持敏感和清醒,他一直保持着从不嗜酒的习惯 。丹凤葡萄酒里的甜型葡萄酒,是陕西人最为珍贵的记忆,在物质匮乏的时代,甜葡萄酒是重大节日的代表,满足味蕾的奢侈品。虽然甜葡萄酒偏离了葡萄酒最为纯正的单宁口感,可每一种食物和饮品的最大功能,不也是为了满足味蕾的欢愉吗?


陕西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丹凤葡萄酒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