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公司和保险公司,谁做养老社区更容易?

作者:深圳IT搬运工 更新时间:2023-07-13 23:45 阅读:27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如何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再次成为社会关注和热议的焦点。保险业的独特优势,使其可以充当养老产业链各方的连接者、数据分析者、资金支持者、产业投资者,有条件整合、搭建完整的养老产业生态链。这意味着,在“十四五”时期,保险与养老产业的融合,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最新的人口数据公布,老龄化问题又引发外界关注,而养老社区则成了众多资本抢滩的高地,并形成了“央企系”、“房企系”、“保险系”三足鼎立的格局。


业内人士指出,房企布局养老社区多是基于政策的原因,康养地产拿地更容易。而险企布局养老社区在用户属性上有着天然优势,因此销售更容易,甚至刚建好就可以全盘出手实现资金回笼,却面临着名额销售容易但后期用户不愿消费的问题。除此之外,无论房企还是险企,从运营角度看,养老社区的收入和利润情况都不是特别好。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阶段。从深度老龄化到超老龄化社会,我国预计只需要9年时间。平均寿命延长的同时出生率下降了,养老负担加重。随着独居空巢老人增加,传统的居家养老功能出现了严重的弱化。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新时期老年人口的素质不断提高,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保障老年人高质量有尊严的退休生活。


  我国的康养产业,从2013年国务院文件中,养老与康养概念被提出,到产业逐步融合,现在已经进入了模式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人口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当前我们康养产业的重心应该逐步落在健康养老层面。同时,与保险企业的连接也日益加深。保险企业不但为消费者提供养老和健康保障产品,还为康养产业细分领域的发展提供融资支持。因此,险企在康养领域并不是要去兜底风险,而是要根据客户的需求,从保险和康养服务产品的视角来实现突破,满足大众的多层次康养服务的需求。


抢滩养老社区 地产和保险谁更积极?


自201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若干意见》的顶层文件后,养老政策的发布迎来高峰期,此后6年间仅中央级的养老文件就有130余个,包括产业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等八个方面,填补了过去的空白。


传统房地产开发企业向养老地产转型发展,陆续推出各类养老社区;多家大型央企也纷纷布局养老产业。在养老社区的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央企系”、“房企系”、“保险系”三足鼎立的格局。


而中国房地产协会的《2021中国养老与康养产业发展报告》指出,据统计仅主板上市公司中涉及养老产业的已经达到82家,其中主营业务为房地产的公司就有32家,以医疗健康、医药制造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有14家,金融保险5家。


地产公司和保险公司,谁做养老社区更容易?


上述报告显示,包括万科、越秀、保利、绿城、远洋、首开、龙湖地产、中海地产、九巨龙、金地集团、南京朗诗、黄山圣天地、特变房产、保定卓正、复星集团等在内的15家房地产企业就开发了多个康养项目。


地产公司和保险公司,谁做养老社区更容易?


保险公司布局养老社区时间线(图片来自于长江证券)


为何地产业会积极布局养老社区?某头部险企养老社区从业者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某段时间某些地区对纯住宅用地不予拨地,但如果做康养社区的话,不仅会拨地而且还会推出一些利好政策,所以很多房地产企业会以这个理由拿地做了很多康养社区项目。”


上述从业者还表示,从数量上来讲,做康养社区的房地产公司更多,因为房地产公司总体数量多,保险公司准入门槛高,是特许经营的行业,本身数量少。但从比例上看,参与康养社区建设的保险公司比例更高。


用户更优质 保险公司布局有天然优势


虽然布局养老社区的企业众多,但业内普遍认为,康养与保险天然不可分。一方面,保险企业可以将保险服务于养老康养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在各类养老服务中,保险服务产品也正成为康养产业的重要业务板块。除了险企投资运营康养项目,业内康养项目也十分注重与保险服务的结合,有效解决了养老消费资金的痛点难题,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机制。


我们国家的保险养老社区,从2007年开始探索,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目前,保险养老社区的投资建设已经较为成熟了,共有17家保险公司投资了近60个养老社区,提供的床位数超过8万张。


  总体来讲,养老社区有三种类型:一是由泰康人寿、中国平安等推出的重资产型的养老社区;二是由光大永明、大家保险等推出的轻资产型的养老社区;三是太平人寿、合众人寿等推出的轻重资产协同型的养老社区。


  在养老社区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整体来看,产品的门槛较高,费用较高使得受众群体仍旧较少,养老社区的配套医疗设施也不够充足。优质的普惠性的养老服务供给欠缺,好的养老社区一床难求。此外,专业服务人员严重不足。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我国保险养老社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首先,要加快发展嵌入式的社区养老服务,推进轻重资产结合的运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加大医疗护理人员的培养力度。其次,要应用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推进智能技术与养老社区的结合,构建智慧社区。第三,要加速推进普惠型的养老社区建设。


国盛证券保险业分析师赵耀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保险主要在几个方面有优势。一是保险产品的协同,拉动保费收入增长;二是保险公司在健康管理和养老标准的国际化合作方面会有优势;三是重资产的养老社区达到一定入住率的时候,可以满足保险资金长周期投资收益的要求。


泰康养老的从业者则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老年护理、老年健康管理等方面更有优势。“养老社区不是房地产公司建设好老年人入住就完事,需要很多配套,特别是老年人的护理和健康管理。”


上述头部险企从业者表示,保险公司在前期更有优势,养老社区销售更容易,甚至刚建好就可以全盘出手实现资金回笼。而且入住率比一般的地产公司要高,这是它先天的客户属性决定的。


“保险公司的客户群体非常精准,用户相对比地产公司用户的流动资产更好一些。而且保险公司的客户筛选比较简单,康养社区建好以后,甚至刚刚建好,很快可以全盘出手实现资金回笼。此外,保险公司用户已经有提前消费的观念,有很好的危机意识,加上未来养老的考虑,保险公司的康养社区销售会比纯商业地产公司好很多。”


长江证券非银团队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国寿累计销售对接养老社区的保单约六万件。截至2023年5月,泰康之家已在29个城市落地34个项目,年度累计泰康之家入住长者已超过8500多人。泰康预计在2023年底完成20家开业社区。了解更多泰康之家资讯,V:189--4873--0787


盈利模式尚未走通 后期运营痛点难解


在模式的选择上,保险公司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泰康人寿最早在2009年获得首家养老社区投资试点资格,并逐步打通保险、养老、医疗等业务板块,拓展保险服务的新业态和新内涵。


泰康养老模式呈现三个特征,特征一是养老地产+养老运营+医疗产业全面融合。重资产布局养老地产,轻资产覆盖养老运营。特征二是持续发力构建多层次的医疗服务体系。第一层次是CCRC持续关爱社区,第二层次是社区配建康复医院,第三层次是三级医院临床诊疗。特征三是定位中高端市场,保险和非保险用户并举。保险客户需要参与“幸福有约”保险计划,非保险客户需要缴纳20万元入门费用、购买100-300万乐享财富卡作为押金。


据上述团队测算,2017年以来泰康医疗及养老社区开始贡献运营收入,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收入规模分别为2.69亿元、19.87亿元、34.84亿元和33.39亿元,从运营成本来看,近4年养老社区运营基本实现盈亏平衡。泰康已经开业的养老社区14个,若入住率提升,预期收入将提升至150亿元左右。


但保险公司布局养老地产也存在痛点。上述头部险企从业者表示,后期入住后持续运营的盈利能力,从目前来看是很微弱甚至亏损的。“纯粹从运营的角度来讲,不管是房地产还是保险公司,收入和利润都不是特别好。保险公司的康养社区之所以不错,是因为依托于地产但包装成金融产品。”


“另外就是,保险公司名额销售比较快,但是到了实际消费的时候,很多用户就不一定愿意消费了。这是很多保险公司已经交付的养老社区都会出现的情况。”上述头部险企从业者表示。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