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米其林:就因为我是卖轮胎的,我才有资格当美食点评界的权威

作者:棉棉的葡萄酒笔记 更新时间:2022-08-31 23:01 阅读:541

轮胎公司米其林,每年都出版《米其林指南》,以下称作《指南》。它是美食界和旅游界的权威评鉴。


在我们的印象中,就是给餐厅打星级的。


比起我们普通吃货来说,大厨们、餐厅们把米其林的星星看得更重要,因为这代表的不仅是生意,更是声誉


法国米其林:就因为我是卖轮胎的,我才有资格当美食点评界的权威


拥有米其林星星时间最长的法国名厨乔尔·侯布匈(Joël Robuchon)说过:如果你的餐厅拿了米其林一星,那么营业额会增长20%;要是二星,会增长40%;拿了三星的话,餐厅生意能翻番


还有一位三星法国大厨,伯纳德·洛瓦瑟(Bernard Loiseau),2003年时有报道暗示他可能会被摘星。大厨无法接受这样的压力和打击,开枪自杀了。


法国米其林:就因为我是卖轮胎的,我才有资格当美食点评界的权威


有时候想想有点不服气,还有点想不通:一个轮胎公司,凭什么能发布这么权威的美食指南?而且费这么大力气去做美食点评,有什么用?


那是因为我们没有读懂米其林公司,轮胎+美食的生意版图


法国米其林:就因为我是卖轮胎的,我才有资格当美食点评界的权威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米其林的评分、由来和背后的商业逻辑。


米其林的星星是怎么评出来的?


米其林给餐厅的星星,评的是餐厅的食物,不包括餐厅环境、名气等。


考察的标准有五项:食材品质、厨师对味道以及烹调技巧的驾驭能力、料理中表现的个性、是否物有所值以及餐饮水准的一致性


分为三个等级,星星越多,等级越高:


法国米其林:就因为我是卖轮胎的,我才有资格当美食点评界的权威


这些星是由米其林的全职“美食侦探”评出来的,他们有着不同的国籍,但都是餐饮和酒店领域的专家


对于每家餐厅,侦探们都像普通顾客一样就餐,然后给出评价,再把大家的评价综合总结,给出最终评分。一切都是匿名进行,餐厅根本不知道侦探们什么时候去过。


法国米其林:就因为我是卖轮胎的,我才有资格当美食点评界的权威


吃喝中的商业逻辑


1889年时,米其林兄弟在法国创业,卖轮胎和橡胶制品。但是在那个年代,主要的出行方式是马车、脚踏车还有火车,老百姓连车都买不起,更不用说轮胎了。


于是两兄弟一商量,要不推出一本美食旅遊指南,刺激一下富人买车的欲望


他们的商业逻辑是:想要卖更多轮胎,就要扩大汽车市场,也就是要让大家感受到汽车出行的便利和快乐。所以指南里告诉大家如何修换轮胎、哪里加油,解决开车会遇到的问题;还介绍一些适合公路旅行的餐厅和酒店,给出行带来乐趣


法国米其林:就因为我是卖轮胎的,我才有资格当美食点评界的权威


于是《指南》问世了,一开始是免费发售,从1920年开始,售价7法郎。后来在1936年公开了星星评级的标准。到现在,《指南》覆盖了24个国家和地区,评价的餐馆超过4万家,已经成为高级餐饮的评价指标


法国米其林:就因为我是卖轮胎的,我才有资格当美食点评界的权威


当餐厅点评成为一门生意


要说《指南》的诞生是为了打响名气和刺激有钱人买车,那么它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为什么米其林公司还孜孜不倦地每年推出呢?


米其林公司认为,轮胎和美食都是跟旅游有关的生意,不过消费者通常几年才换一次轮胎,但是《指南》每年都出,而且引起巨大反响。


这种营销方式太划算了,不光与消费者互动频繁,还稳固了米其林高级轮胎的品牌形象。


法国米其林:就因为我是卖轮胎的,我才有资格当美食点评界的权威


更不用说《指南》和相关业务已经能赚钱了。


举个例子,据报道,自从米其林在2017年推出了第一本曼谷指南,泰国旅游局承诺在五年内提供1.44亿泰铢,让米其林继续推出泰国的相关指南,以此来促进泰国的旅游业。


而且米其林还借着《指南》的名气,收购了在线预定平台等能赚钱的公司


法国米其林:就因为我是卖轮胎的,我才有资格当美食点评界的权威


所以当看到《米其林指南》里推荐的中国餐厅不符合我们期望时,不必吐槽,人家已经完成了宣传中国旅游+公司盈利的双赢局面。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把它当作出门旅游时的参考之一就好。


完结撒花。


感谢您阅读今天的文章,


如有不当或错误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要是觉得还不错,转发评论鼓励一下吧。


关于作者


棉棉的葡萄酒日记:WSET 3/奢侈品管理专业/常住法国/吃喝圈非著名人士。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