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酒缘何没落?聊一聊这个被低估的老酒种

作者:醉爱琼浆 更新时间:2022-12-14 10:03 阅读:255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黄酒缘何没落?聊一聊这个被低估的老酒种


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在饭桌上,它是长辈们爱喝的那种传统酒,如此地贴近我们的日常。关于它,个人有个人的说法。


黄酒缘何没落?聊一聊这个被低估的老酒种


黄酒,这是特别能代表咱们中国文化的酒。它已经有三千余年的品饮历史,被许多文人雅客所钟爱。


古时候,咱们中国人喝酒可是非常优雅的。他们端起杯子来,也不碰杯,扬起衣袖在空中让一下,说一句“请”,小抿一口又放下,儒意十足。


这样的酒,怎么就不太流行了呢?今天要讲的就是黄酒的故事。


黄酒缘何没落?聊一聊这个被低估的老酒种


百年前的黄酒,其实很流行


像周作人、丰子恺这样的文人比较钟爱的还是喝黄酒,包括蒋介石避居台湾后,也派专人酿制黄酒,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其实清中期之前,黄酒还是主流,蒸馏酒还只是个小酒种。虽然蒸馏酒在元朝时期已经出现,但咱们有文化的中国人对其不感兴趣!明清时期的古人认为,只有出身不正的人才会寻求刺激,喜欢酒精度这么高的烧酒,一小杯就醉相难看——太俗!


他们还是喜欢黄酒多一点。古时候的黄酒产地广品种多,分为南北两派。北方派守着各家的独家秘笈,崇尚古法口味纯正,代表产品有沧酒、易酒。南方派则采用新工艺和标准程序,风格统一且流行度广,代表产品就是绍兴黄酒了!这派别之争,还真有点王家卫《一代宗师》的意味。


黄酒缘何没落?聊一聊这个被低估的老酒种


黄酒怎么就没落了?


清末至民国,黄酒却开始“没落”了。请原谅我用“没落”这个词语,准确来说是没那么流行了!黄酒为何不再成为主流,用两个字来解释就是——战争。


1、黄酒产量急剧下降。清末至民国,对内对外战争不断。社会动荡的直接后果是导致粮食产量降低,特别是酿造黄酒的黍米和糯米。老百姓粮食都不够吃,哪还有余粮酿酒。


2、黄酒销售渠道受阻。战争也导致交通运输困难。黄酒在保质方面不适合长期颠簸和积压。由此,商行便不太热衷进黄酒,以免利益受损。


恰逢在这个时间结点上,烧酒(蒸馏酒)却异军突起了!黄河防沙用的高粱产量大,当地人用来酿酒售卖,产量上升。而且,蒸馏酒非常容易保存与运输。


战争年代,蒸馏酒逐渐成了黄酒的替代品。


还有一个就是经济上的原因。


1、黄酒生产成本大。黄酒需要陈酿5-10年,白酒陈化3-5年就很不错了。


2、黄酒性价比不高。同等价位的酒宴客,白酒2-3瓶就够了,黄酒10几瓶喝下去还没有醉意呢。


百余年间,白酒逐渐成为餐桌上的主流,人们也越来越开始接受这甘冽醇香的酒种。用金克木的话来说,就是:“不必拘泥什么酒,任何一种酒喝长远了,都好!”


黄酒缘何没落?聊一聊这个被低估的老酒种


匠心,才能酿黄酒


黄酒闻着浓、好咽、暖和、后劲大,喝起来舒服。


传统黄酒的酿制,分为浸米、蒸饭、落缸、发酵、压榨、煎酒、封坛、陈贮等步骤。每一步骤。都有着独特的匠心在里面。用老师傅们的话来说,就是“材有美、工有巧、天有时、地有气”。


1、材有美。用料上必须选用粒大质软心白的“新米”,如果是“晚熟米”就更佳!水源上,选择硬度为2-6°d的天然水源,水质要求高。


2、工有巧。过去,老师傅们在夏季三伏天守着曲房里等待微生物变化。为了控制好适宜的温度,要不断地开门窗关门窗,翻曲与堆曲,整宿都不能睡。


3、天有时。黄酒的酿造一年只有一次,是从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人们称之为“冬酿”。冬季的自然水温、阳光照射能让米浆中的总酸、氨基酸含量大幅度上升,对黄酒发酵特别好。


4、地有气。酿好的黄酒不会当时就喝,而是用荷叶、泥土封坛陈贮。黄酒越陈越香,十年为佳,等到甜、酸、香都化在酒里融为一体,喝的时候,把酒含在口里转上一圈再下喉,非常好喝。


黄酒缘何没落?聊一聊这个被低估的老酒种


聊着聊着黄酒,都好想回到那个静静淡淡的年代,携一缕阳光喝一盏好酒,那会是多么惬意的事情。您也爱喝黄酒吗,有着怎样的情怀与故事,欢迎留言。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