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业之怪现状

作者:辉月有话说 更新时间:2022-12-16 03:21 阅读:281

白酒行业很有意思,有很多见怪不怪的怪现状,你了解越多,就感觉越荒诞。这荒诞而又离奇的现实,又让消费者对白酒行业误解更深。


1、有始无终


新闻事件,往往都有始有终,但在白酒行业,经常出现例外。


很多关于白酒的新闻,尤其负面新闻,常常是有头无尾,到最后都看不到结局。哪怕胡编乱造的结局都没有,就那么硬生生结束了。


互联网没有记忆,消费者也没有记忆,纷繁芜杂的资讯,很快就会把一时的热点覆盖,然后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2019年,酒鬼酒甜蜜素事件,时至今日仍是谜团。那批酒,到底有没有甜蜜素?成了悬案。


当时很魔幻,举报的那批酒,没有人查,也不许查。只是拿当时市场流通的产品做检测,然后给了大众一个“胶带”:现在卖的产品都很安全,可以放心喝。至于举报的那批有没有问题?没人关心,也不许有人关心。对于买过那个批次产品的消费者,也没有任何说法,因为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那批产品有问题。


问题就在那里,可谁都看不见,都在选择性失明。


那批酒到底有没有甜蜜素?没人知道,个人检测不承认,官方又不去检测。你只能自己猜,但猜测结果不能说,搞不好要吃官司。


你说这事儿怪不怪?


在酒企、某些专家以及部分行业媒体看来,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不应纠结于过去,而应放眼未来。凡是想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的,都是妨碍行业发展,都是打击白酒消费信心,都是居心不良。于是乎,这件事儿不明不白的结束了。


今年年初,孔府家酒又出现甜蜜素事件。就在1月25日,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例行抽查中,发现孔府家酒某款产品甜蜜素超标。刚开始酒厂并不认账,申请复检,结果被二次实锤。工作人员表示,甜蜜素超标的具体原因需要调查,后续会通过母公司发公告解释。


几个月时间过去,孔府家酒的甜蜜素到底怎么跑到酒里去的?依然没有消息,估计也不会再有消息。


白酒行业的作恶成本极低,即便有问题,行业和媒体也只会和稀泥,现实就是如此怪异。


2、砖家和内幕


白酒行业很多事儿,通常是专业的人不说,说的人往往又不专业。


1999年12月,已故著名白酒专家、国家级评酒大师、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专家组成员沈怡芳先生,在武汉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发言指出,以优质食用酒精为基础、调配勾兑的固液法新型白酒,已占市场份额的70%以上,并列举了几个生产新型白酒的企业,包括孔府宴、孔府家、沙河王、金种子等等。


之后没多久,这条信息被媒体公之于众,引起消费者强烈反响。被点名酒企,有的销量断崖式下跌,有的陷入经营困境直至破产。


业内酒企埋怨他,不该瞎说大实话。终端消费者埋怨他,明明不缺粮,为什么还热衷于推广新工艺白酒。


新工艺白酒有错么?没有!错在很多酒企用新工艺白酒冒充纯粮固态酒,错在它们敢做不敢说,错在它们忙着赚昧心钱,错在专家在公众场合说业内实话。


那一次,沈老被弄个里外不是人。对于专家来说,新工艺白酒是道送命题,怎么答都是错。其根源在于很多酒明明是新工艺产品,可酒厂为了利益打死都不承认,并不是中小酒企这样,某些一线知名品牌同样如此。


古井贡酒在酒精勾兑事件爆发前,其产品几乎没有标注过食用酒精,2012年之后才有部分低端产品如实标注。到现在为止,它的所有产品都如实标注了吗?依然存疑。


2016年,泸州老窖因为标注不规范被消费者告上法庭。从那之后,泸州老窖二曲和海量贴牌产品,从纯粮国标优级开始变身为酒精、香料的液态白酒。


它们都在拿消费者当傻蛋,做为傻蛋的你还只能猜、不能说,毕竟很少有人较真到去检测。


话又说回来,酒精、香料不一定能检测出来,即便检测出来也不一定被认可。


现在的白酒专家,开始两极分化。


有点儿节操的专家,对媒体、对大众干脆闭口不言。技术上的问题,三五句解释不清,弄不好惹一身骚,被搞的里外不是人。为避免误读、误解,只对专业的人说专业的事儿。


没节操的“砖家”,开始信口胡编,像什么保健养生、治病强身、壮阳补虚、抗癌、抗病毒的话张嘴就来。消费者喜欢什么就说什么,你好、我好、大家好,反正没一句实话。


在这个行业,说真话的专家往往不招人待见,还容易被误读误解;说假话、吹牛B的砖家,大家喜闻乐见,还有人把他们的话奉为圭臬。


专家不敢说,砖家真敢说,现实就这么怪。


3、云山雾罩的酒质


白酒行业,品牌知名度越高,越不和你谈酒,而是大谈特谈子虚乌有的历史、文化和独一无二的酿造环境。只有那些销量与行业地位不尴不尬还想往上冲的酒企,才会说酒质和标准,比如剑南春倡导的纯粮固态发酵标识、舍得的老酒战略,潭酒的年份、轮次标识等等。像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这些头部品牌,根本不鸟这一套。


这两年,很多酒开始换装升级,重点都在说防伪如何妙,溯源如何准,包装如何精美,往往说到酒质就一带而过,接下来就开始大吹特吹这款酒的前几代多么畅销,多么受欢迎,换装之后将会取得多么大的成就,消费者将会如何追捧。


就像第二代五粮春,说酒质升级了,具体怎么升级的?没说;第四代红花郎10,说酒质升级了,具体怎么升级的?没说;第十代泸州老窖特曲升级了,具体怎么升级的?没说;第八代五粮液说比第七代酒质更好了,具体酒质怎么个好法,也没说。


酒质这事儿,不能说的太明白,一旦说明白,就会很麻烦。假如这次说基酒三年,下次升级就得说四年、五年,像泸特这种升级到十代的怎么说?按泸州老窖的升级理论,如今的泸特应该比国窖还要好。假如泸特每次升级都写的明明白白,那国窖还怎么写?其它品牌都面临这个问题,结果就是大家都说升了,至于怎么升的,升的怎么样,你只能猜,或者听经销商的小道消息。


一个酒厂变鸡贼或者说变成功的标志,就是不再和你说酒质,而是和你谈酒质以外的东西。就像换装后的习酒1988,说这升级那升级,还说酒质大幅提升。可惜的是,它再也不会和你说什么五年基酒和二十年以上老酒调味了……


越成功越畅销的酒,越不和你谈酒,白酒行业就是这么怪。因为一旦说的明明白白,就少了神秘面纱,以往的历史和故事就白编了……


4、传统工艺和老味道


传统工艺、古法传承和悠久历史,是很多酒厂惯用的宣传手法。像什么汉武帝的甘美之、曹操的九酝古法、成武帝的汾清二杯、大唐御酒、大秦国酿和双沟的化石猴,都在凸现自身的与众不同。


这几年的复刻产品很多,都在说老工艺、老味道,这大多是一种情怀。很多酒企的工艺和配方变化很大,基本不会再有什么老味道。


有的单粮改五粮了,比如水井坊(全兴大曲)、洋河、舍得;有的制曲和配料都变了,比如古井贡酒;有的酿造工艺或勾调变了,比如西凤、鸭溪窖、董酒、红星和牛栏山的二锅头。


所有酒厂,都在迎合市场和消费者口感偏好,都在不停的调整进步。除了洋河会说为突出绵柔口感做了哪些改变,很少有酒企说自己工艺、配料变化,它们都在忙着编历史,都在忙着吹嘘什么传统工艺和老味道。


2000年之前,泸州老窖有一款国宝酒,明明白白写着采用400年以上老窖池酿造。如今的国窖呢?还敢写么?还有脸写么?


工艺的改良进步不敢说,生产的高效现代化不敢说,依然用脚踩大曲、纯手工酿造、千年历史、百年窖池的老一套,去忽悠新一代消费者,白酒行业就是这么怪。


5、用谎言验证谎言


白酒行业信息的不透明,加上刻意与不刻意的谎言,正在不停消耗消费者对酒企的信任程度。


谎话说多了,龌龊事做多了,让白酒行业到处是火药,没人敢说真话,生怕一不小心就引爆,说真话的成本变得异常巨大。在一个谎话多于真话的行业,谁说真话谁傻X,大家只能顺着原来的谎言继续往下编。


没有酒企会认真培育消费者,行业媒体多是假大空的废话,都在洗脑,都在忽悠。酒厂说的每一句话,消费者即便再三审视,依然充满怀疑。


就像普王,早期写茅台传统工艺,有人说是碎沙。现在写大曲酱香工艺,有人说是坤沙。是茅台以前撒谎了?还是现在撒谎了?又或是一直在撒谎?官方始终没有正式回应,你只能瞎TM猜,猜破头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个什么工艺。


白酒行业处处都很怪诞,一切信息都不明不白,大部分消费者接受到的白酒知识是精心编制的谎言和故事,少部分消费者试图用谎言去验证谎言,能得到什么结果?无非还是谎言。


貌似一切正常,又处处透露着怪异和荒诞,这就是如今的白酒行业......


欢迎点“赞”“转发”,谢谢!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