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味的远征生态酒志

作者:酒业快讯 更新时间:2022-12-27 00:39 阅读:316

陶味的远征 生态酒志


陶味的远征 生态酒志


今天的渑池,是一个人口仅30多万的小城市。人们对小城市的认知,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少见变动的生活慢节奏。事实上的确如此,变化与慢生活是两个相悖的命题。


然而如果不是置身此地,很难想象这里坐落着一个充斥现代化气息的酿酒园区——仰韶生态酿酒园区


14年前这里发生了一个大变化,足以载入白酒的发展史册——第一瓶陶融香型白酒在这片土地诞生。


尽管彼时白酒行业对这种香型一无所知,但日后的陶融香型白酒,却以一种后起之秀的姿态,率先打破了河南本土白酒持续低迷的态势。


1


自然生态的“成全”


两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韶》据说创制于舜帝时期,其名取自“韶山”,韶山即今渑池境内包括仰韶仙门山在内的群山。


2021年,经过四五年的规划打造,仰韶仙门山被批准为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仰韶仙门山是以“酒文旅”融合为开发模式的景区,仰韶酒业的储藏基地-陶香洞天便坐落在此。


陶味的远征 生态酒志


长达十里的藏酒洞,拥有数万吨的储藏容量。


每天清晨开始,每隔四个小时,都有专人在高大的陶坛林中穿梭。这些陶坛盛装的酒,至少要在洞里存放数年时间。数年的洞藏,足以让暴辣的酒变得温厚淳和,诸味协调。


仙门山是秦岭余脉,地处黄河南岸,该山所处的地界,又恰好在中国白酒行业中普遍认为的酿酒黄金纬度带——北纬30度。


关于酿酒纬度带,国外专家认为,有主要酿酒纬度带的说法,但没有最佳纬度、黄金纬度,或最佳纬度带、黄金纬度带的说法。


也许我们可以认为,我国白酒集中分布在黄淮流域、长江流域,纬度带其实是对这些地区的一个概括性表述。国内对酿酒黄金纬度带的认知也从侧面印证了一个事实:酒对气候、地理、水源、微生物环境、温湿度等外部条件具有依赖性。


这种依赖性在酿造工艺、调配技艺上尚不明显,在储藏条件上则体现得尤为明显。


渑池地处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偏干旱,但多山的地域特征使这一地带保持着较为恒定的温湿度。凡有山水的地方必有好酒。自古以来,渑池境内酿酒活动延续不绝,自然微生态与酿酒活动相互成就,形成了白酒极具地域特色的风味。


而这种风味要想走出地域的桎梏,向外辐射,则离不开人的参与。


2


人为的“出走”


晋代江统在《酒诰》中记载道:“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正如江统所说,酒的出现是由于粮食的发酵,并没有奇妙的配方。不管酿酒工艺如何发展,酿酒从宏观层面所呈现出的始终是对粮食的深加工。


只不过,漫长历史的发展以及风味的多样化,给酒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或许可以说,神秘的不是酒本身,而是人们难以解释的构成酒体特殊口感和香味的多种醇、酸、酮、酯等物质成分。


陶味的远征 生态酒志


陶味,与其说是白酒的一种风味,不如说是酿造工艺。这种工艺最为显著的特点是陶制品在酿酒过程中的应用。


“陶屋制曲、陶泥发酵、陶甑蒸馏、陶坛储存”是仰韶酒业总结的“四陶工艺”。“陶”由土与火烧制而成,经过成型、烧制,保留了较为纯粹的天然特性。“四陶工艺”的本质,即是在酿酒的每一个环节保留酿造工具、环境的自然属性,尽可能地为酒的生成创造原生态的环境,进而将酒“天人同酿”的特征发挥到极致,也即“生态酿酒”。


生态酿酒的兴起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但生态酿酒的理念由来已久,两三千年前,道家主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就与生态酿酒有着天然的联系。


生态酿酒,对于白酒来说,看似是对酿酒传统古法的回归,其实内核仍是科技在酿酒始终的贯穿。以“四陶工艺”为例,“陶屋”的建造、“陶泥”的选择、“陶甑”“陶坛”的制作,均可见对精细功夫的考究,陶制品原料的细微差别,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成酒的口感。


2022年,是陶融香型白酒问世的第15年,这14年间,陶香逐渐成为河南本土白酒的代名词,广泛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或许这是产自渑池这一地区的白酒风味,打破地域界限,向外“出走”最好的注脚。


陶味的远征 生态酒志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