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消费的激发点在哪里?

作者:中国酒业杂志 更新时间:2023-01-12 02:00 阅读:804

进入九月份,白酒行业却提前领教了市场环境带来的丝丝寒意。从最新统计数据上看,2022年7月,我国白酒产量37.8万千升。同比增速为-6.4%,这一增速数据虽好于6月-10%的增长率,但今年以来多个月份的负增长,将对全年产量产生较大影响似乎已成定局。


酒类消费的激发点在哪里?


反观去年:同样受各地疫情影响,白酒负增长月份为4、5、7月,产量分别为61.8、56.9和41万千升,增长率分别为-5.8%、-2.1%和-4.4%;而今年月份变成了4、6、7月,除3月达77.5万千升外,产量均在58万千升左右徘徊,7月更是低至37万千升。而在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白酒月产量稳定在200万千升以上,同比增长率更是最低为2.9%,最高月达11%。三年间月产量减少达2/3左右,可见疫情对白酒行业的影响之大。


8月以来,旅游旺季酒类消费因疫情发生变化;9月初涉及四川、贵州等白酒主产区和消费市场的疫情和自然灾害,更令当地中秋旺季市场遇冷,尤其是当地旅游景点餐饮网点、城市烟酒店等“基层细胞”的境遇更是不容乐观。


“后疫情时代”的生存之道,是酒业厂商必须直面的课题。与2020年初相比,疫情带来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出乎大多数酒业人的预料,更无太多经验可遁。笔者认为,即使有库存与长储期的“缓冲”,但最大的影响和压力,归根结底来自消费端——消费者和消费场景的不确定性,是酒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酒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在社会生活中,酒却具有其它物品所无法替代的功能”是多年来行业内外形成的共识,也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同。如今,这种定位在疫情特殊情况下正经受考验。既然不是“生活必需品”,“居家”的人们有多少把酒作为物资第一时间储备呢?在减少聚集、“非必要不出境”,社交、商务活动频繁受疫情影响,不确定性增加,频次相对减少的情况下,“酒的不可替代功能”是否在弱化?


“满足需求”是酒行业多年来不变的口号,而从行业角度审视,消费不振的当下,在此基础上“创造需求”应提上日程。酒行业的回暖,已经不能仅仅依靠厂商间库存的“腾挪大法”,维持数字上的增长。酒水消费必须积极在当下市场,寻求激发新的,短周期消费增长点。近期,《中国酒业》在河北正定古城召开的“中国酒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中国酒业协会在举办的“2022中国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中国葡萄酒技术质量发展大会、宁夏产区政府推动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银川产区经销商大会”等,都在主动积极探索新的复杂形势下产业应对之道。相信这些举措都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活力与机遇。


(本文选自《中国酒业》杂志2022年第9期,作者李澎)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