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了公正,五届全国评酒会后再无名酒评比

作者:欧阳千里 更新时间:2023-01-23 21:08 阅读:487

白酒行业曾经有权威的评比活动,也被广泛认可,那就是全国评酒会。


“利”害了公正,五届全国评酒会后再无名酒评比


全国评酒会


为何白酒行业为什么不再有专业的评比,也要从全国评酒会说起,要追溯到1989年的第五届全国评酒会。


我国从1952年开始评定“中国名酒”,评出了四大名酒、新老八大名酒、十三大名酒等奖项。前四届的成功举办,让全国评酒会成为国内名酒标杆比拼的顶级赛事,也是当时最有市场号召力的奖项。


第五届评酒会举办时,我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在市场经济下的各酒企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铆足了力气要大干一场的各大酒企深知一旦能获得国家名酒的称号,不仅知名度能迅速提升,酒价销量也会倍增,因而对名酒称号有极为狂热的需求,众多酒企争相抢位。


据业界传言,为了“自家的孩子”能在评比中崭露头角,当时相关利益方动用资源跑北京“说情”,不断干扰评酒会的评先。同时,参评样品与市场流通产品的差距甚远,不乏有参评酒企买其他酒厂的酒勾调后报上自己酒企的名字参与评选。种种原因之下,评比出的“国家名酒”的含金量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下滑,一场原本立意客观、专业严肃的评酒会,公正性受到广泛质疑。


第五届评酒会以后,“国家名酒”评定工作被叫停。坊间的说法是“越评越不正规,期间开始有行业潜规则了,名酒评选活动变了味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主导白酒消费,鲁酒、豫酒、川酒等白酒板块你追我赶竞争激烈,全国性的名酒评选活动也逐渐平静了下来,官方也没有再进行组织评选活动。


偌大的白酒行业,岂会一直风平浪静。


寂静了17年后的2006年,商务部携手酒行业的协会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开展“中国畅销名酒”的评定活动。业界盛传该评比活动就是停顿了17年之久的“国家名酒”的再次开评,或者说是“第六届中国名酒”,商务部通过媒体公布了一份“第六届中国名酒初选名单”,以生产许可证、销售量、销售收入、利税总额、申报销售量为评比标准的“中国畅销名酒”摇身变为“第六届中国名酒”,坐实了业界的猜测。在1989年第五届中国名酒评选上榜的宝丰酒、董酒、黄鹤楼等6家酒企当然不买账,于是联合起来把商务部告上法庭,评比活动紧急停止。


“利”害了公正,五届全国评酒会后再无名酒评比


第六届中国名酒初选名单


行业评比的排名变成了“段位”高低的争斗,在巨大的名利场中,问题频发,漏洞百出,最后国家层面上的名酒评选活动就此停办。


白酒的质量鉴别,除了化验鉴定其卫生、理化指标外,主要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依其色、香、味的综合尝评结果,这也是以往各届评酒会确定名、优酒等级的重要依据,葡萄酒品评也是如此。


很多人会说,既然主要也是依靠人的感官尝评,为什么不像国外葡萄酒评比那样盲品,由第三方来进行客观品评呢?


在葡萄酒行业中,罗伯特·帕克以及他的评分体系广受推崇,该体系按照颜色外观、香气、风味、潜力等四方面进行评分,最后综合得出总分评价。


白酒行业也不乏有品鉴专家。如四川酿酒研究所副所长杨官荣先生创立了一套白酒评分体系——G·R官荣评分,在一定环境下,全程采用盲品的方式,用专门编号的品酒杯盛酒,开始前先用明品的方式预先对酒样进行打分,并选取其中一个酒样作为参考基准分,然后再一起对酒样进行盲评。不可否认,此套评分方法为白酒品评提供了一些思路,对促进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实践中,不免会让人产生疑问:评分的标准到底来自于哪儿?100分源自于哪儿?是茅台、五粮液还是各个香型的代表酒?但凡出现一个酒做标准,那么评分的意义何在,难道是要比和第一名的差距?


虽然葡萄酒和白酒都属于酒水类饮品,但是二者却因其根本属性的不同存在着多方面的区别。


准确来说,葡萄酒是一种非标准化产品,在一定意义上属于农作物手工产品,即使也已经工业化生产,但是其品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年份、气候、葡萄藤的年龄、品种等,不同年份的不同葡萄藤酿出的葡萄酒品质有很大的差别,并且规模和产量不高。


“利”害了公正,五届全国评酒会后再无名酒评比


酿酒粮食


而白酒,原料是高粱、玉米、大米、小麦、糯米等粮食,地大物博的中国完全可以保证每年酿酒使用的粮食品质如一,不同于国外葡萄酒的作坊式经济,白酒行业已经进入大工业经济时代,酿出的酒即规模化的标准品。


国外葡萄酒评比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厨艺比赛,看似很正规,其实不然。中国已经跨过那个时代,到了品牌时代,品牌就是品质的保障,品牌时代要求每一瓶酒都是标准,只能越来越好,不能像葡萄酒那样要依赖于气候等因素,好坏看老天的心情。


观点的背后是立场,立场的背后是利益。难道国外葡萄酒的品评真的客观吗?


国外环境怎样不便评论,就中国的市场环境和我国的国情来说,注定了白酒产业没有独立的第三方酒评存在的土壤。


前面说到中国地大物博,中国也是人口众多,独立评酒人的舌头、感官能代表广大酒友吗?


品牌时代下,当某个白酒品牌足够强的时候,其公司的品酒师就是业内最牛的品酒师,那么外面的品酒师还能品评这个酒企的产品吗?给出的评分可信度会高吗?


如果独立评酒人想到得到权威的认同和肯定,需要去学习专业品酒师课程,拿到证书,授课者是知名酒企的酿酒大师,经验、阅历等各方面都尚浅的学生能品评出老师们的成果吗?


再就是想要获得权威认可,权威便是顶级酒厂,受到顶级酒厂认可后,那么他们的酒就是标准,那还需要品评吗?


白酒的社交属性也决定了它的存在意义以及价值甚至地位。


国外很多高品质葡萄酒产量小仅供少数人享用,而中国,即使是茅台,也是每年源源不断的规模化标准生产,可以被很多人所享用,就看你舍不舍得喝。白酒是以品牌输出型的产品,大部分人喝的往往是面子所带来的社交属性,不是因为好喝而喝,而是因为有面子才喝。


“利”害了公正,五届全国评酒会后再无名酒评比


选啥酒


问大家一个问题,茅台好喝还是五粮液好喝?或许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那么,一瓶茅台和一瓶五粮液放在这里,你会选择哪一个?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茅台。


是因为茅台更好喝吗?大家心里都明白,茅台最贵,现在一瓶能卖到2.5K+,五粮液也就1k+,并且五粮液可以买到,茅台更稀缺不好买,喝茅台显身份有面子,五粮液感觉差点事儿。那好,我得选择茅台。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不只发生在茅台身上,在某段时期,酒鬼卖的好,因为酒鬼最贵,水井坊最贵,水井坊卖的最好。在国人的心目中,只要最贵,就是品质最好的,就是最上档次最有面儿的,喝酒选贵的,贵的就是对的。当然这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品牌实力基础上,也不是随便一个产品卖最贵,大家就买账的。


有人说,人民小酒好喝,那你是不是也觉得好喝呢?白酒的品评要相信酒厂的意见,还是行业专家?是看明星代言,还是看专家分析呢?


随着互联网时代下,信息愈加透明化,消费更加自主,购买者就是品评者,社交网络如此发达,一款酒如何,消费者心中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而如今我们口中的“名酒”是经过市场检验后沉淀下的名酒,也并非仅限于以往由国家评定出的名酒企业,毕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嘉奖。


只能说,在白酒消费的目的性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前提下,专业的白酒品评没有多大的意义。


(作者张燕,系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助理)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