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热:热度正在退却?

作者:中国酒业杂志 更新时间:2023-02-06 07:24 阅读:714

由于疫情的原因一再推迟,刚刚结束的成都“冬糖”成为史上最“冷”的全国糖酒会。相较往年的热度降温不少,由于错过了年初的采购季与“金九银十”旺季,加之大的消费环境的影响,不少企业与酒类经销商缺乏扩大经销品类的动力与热情。


“初冬”日子里的酱香酒


尽管主办方仍推出多场以酱酒为主题的论坛与活动,但与去年厂商与媒体烘托的“大酱香”概念、“酱酒之心”专题展、茅台镇推介、“酱香酒高质量发展峰会”、“50人论坛”、“定制化新品发布”层出不穷,大中小酱酒品牌林立、一些专题展酱酒企业数量保持 80%以上的情况相比,今年“酱酒热”明显“降温”。除了茅台、郎酒、国台、金沙等几大知名企业外,现场酱酒布展以二三四线品牌为主,小品牌酱酒展位明显减少,展厅内门可罗雀人流较往年减少,关注度也有所下降,论坛上座率也与往年差了很多。有报告显示,2021年秋糖期间小品牌酱酒的贴牌产品起步价为5万元,此次糖酒会则进一步降低、最低仅万元即可,相比较之下名酒明显更吸引参会人员驻足。


酱香热:热度正在退却?


糖酒会的现象也是今年以来酱酒热遇冷的真实反映。事实上,酱酒热已经和行业热度一起经历了起浮,而其自身也因特殊性面临挑战。


非比寻常的“酱香热”


与历史上的北方汾酒为代表的清香热、五粮液为代表的川酒浓香热兴起不同,酱香热虽有飞天茅台的长期代表性加持与好酒背书,但一直以来以其稀缺性与长周期难以扩大规模,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从技术的角度看,“酱香酒是好酒”的观念在酒行业内部早已是共识,并非始于近年,只是在香型宣传与普及上也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长期曲高人寡,并未为外界熟知。


本轮酱香热的兴起并非只是由于酒香型本身促成,而是有着重要的外部因素背景,这一点与历史上的香型热纯粹始于消费者喜爱与厂家扩产满足需求完全不同。茅台酒经历上一轮行业调整后,近年来消费需求增长成功实现反弹,酒价与股价持续攀升,为消费市场与投资者关注与看好;恰逢全球经济动荡,资本持续进入中国;国内金融投资受益于政策支持灵活开放,为酱香热概念热炒提供了机会。大量的投资可以迅速掀起某一概念的热度,引发投资者与社会的广泛关注,多年难以走出深山的酱香酒就此成为资本市场的优良标的。


酱香热:热度正在退却?


然而中国股市上的酱香酒概念股票实在是太少了,除了茅台股票的买买买,股市无法满足规模投资的强烈需求,2021年郎酒与国台相继冲击A股未果,加之酱香型白酒天然的长周期与保值性,终于把投资者的资金“逼”进了赤水河核心产区。一时间怀揣巨款的投资者“不是在茅台镇,就是在茅台镇的路上”成为一道风景,投资贵州、四川等酱酒核心产区的大小酒厂,成为风潮。


在宣传与推介上,由于资本的介入和大手笔,酱香酒概念成为广告、媒体与商家宣传的重点。一时间,全国各地的酒友与拥趸都将喝上酱香酒作为消费的“目标”,并以此为荣,甚至其他行业宣传都借用“酱香”显示自身的稀缺与可贵。


然而,对于新近涌入的大小投资者来说,产区现成的酒厂毕竟有限,规模与基础条件良莠不齐是多年存在的现实问题。自2019年开始,大量资本开始进入酱酒领域,尤其针对茅台镇、赤水河流域的酒厂进行着合作和收购,一夜之间,大量白酒运营商,都大手笔“建立”了自己的酱酒厂。不少涌入茅台镇的资金并未打算真正的买厂扩产长期酿酒,而是另辟蹊径,把目光盯上了投资回报更快、更高的品牌运营。


2022,疫情下的酱酒同样承压


进入2022年疫情的发展令经济环境与消费场景受到限制,红红火火的酱香热受到波及,需求受到抑制,尤其是实力不足的中小酱酒厂与品牌运营商,更是感受明显:


王先生卖酒多年,在中原省会城市郑州拥有自己的连锁烟酒行,这几年亲身感受到酱酒的兴起,不少过去喝浓香酒的客户不时打听有无酱酒,甚至点名要电视广告里的某款产品,让他逐渐看好酱酒需求。2019年糖酒会后,王先生和几位合作伙伴一起签约了某酱酒企业的主力品牌,去年一年间卖得风声水起,本想今年初加大进货,扩大战果,没想到严重的疫情使商店几度临时关停,生意大受影响。往年旺季的中秋、国庆,也没有盼来人流如织,倒是不少产品还放在仓库里没有开封,资金周转不利。


身居京城的张先生是一家企业的老总,工作中有着丰富的人脉资源与交际需求,前几年与朋友共同出资在茅台镇选酒厂开了自己的品牌,又在北京建起了自己的餐饮会所,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和商务接待,饭局每周排的满满,顺带着代表诚意的酱酒也销售不错,赢得了口碑,虽然需求产量不大,但也赚得盆满钵满。今年疫情之下,堂食几无可能,商务需求锐减,自己的社群餐+酒经营模式也遭遇瓶颈。本来规划的投资回本与收益红利,也不得不一拖再拖。


酱香热:热度正在退却?


酱酒入局者的境遇,在当下的酒圈颇具代表性,然而它们仅仅代表了近几年看好酱酒的“新素人”,尚有遍布产业链各环节的商家为酱酒动销受阻,库存难消烦恼。疫情加之经济环境、消费场景遭遇挑战,这其实也是今年以来,酒类行业整体面临的行业现状,酱酒亦无法例外,高速发展后进入调整期并不意外,只是这股“寒流”来得太快。


大背景下的反思


在咨询专家,盛初集团董事长王朝成看来,对比最近两次酒业调整,难以复制上轮 V 型反转趋势。从宏观经济来看,2013-2014年白酒行业调整期间,宏观经济虽有一定波动但整体变化幅度不大,全国GDP同比增速仍旧维持7%以上,但目前白酒行业整体消费环境遭遇困难,宏观经济与白酒产业之间的协同关系并非强相关,相较而言产业因素更加重要的驱动因素。从量、价、集中度等产业环境看,2013年之后白酒行业量、价增长空间不大,但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带动头部龙头酒企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展望下一轮周期,次高端和高端酒企成长空间有限,中低端价格带仍有望享受消费升级带来的价格增长红利。从供需关系比较,2013-2014年由于“三公消费”的限制叠加塑化剂问题导致需求呈现断崖式下跌,在风头过后迅速迎来反弹,但此轮白酒行业调整期间需求逐步下滑,主要系严格的疫情管控致使部分消费场景消失,因此很难复制上轮V 型调整的情况。整体来看,次轮白酒行业调整不会出现2013年期间的剧烈震荡,但是在调整时间上会相对更长、复苏力度更弱。当前来看,高端酒挺价乏力,叠加行业较高集中度,未来中国白酒企业预计会进入一个长期低增长的情况,并且可能会在底部盘整一段较长时间,后续行业复苏可能是“W”型的震荡修复。


酱香热:热度正在退却?


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今年7月召开的年会上,总结了酒行业发展中可能面临的六大不确定性,其中就谈到了当下的疫情对行业和酒类消费市场带来的冲击,对消费行为与消费结构造成了较大影响,新中产群体在推动酒类产品向高品质化快速迭代。他也提到业外资本涌入引发产业发展不确定性,跨界资本不断进入白酒产业,可能因对产业了解不深刻而出现“不胜酒力”的情况。此外,白酒行业长期不缺酒、长期缺好酒,优质白酒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将长期存在,“这为投机炒作留下了空间,容易造成市场恶意炒作和虚假宣传”;在与名酒企业、名酒产区的竞争当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压力越来越大,应当尝试从人才、酿造、特色、个性等方面创新,从模式上敢于突破。“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影响预警响起,要适应变化、主动调整、化解矛盾,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宋书玉的观点,尤其适用于当下的酱香热中下半场,值得酱酒从业者反思与警惕。


事实上,酱香酒的发展的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茅台、郎酒等老名酒拥有长期形成的品牌支撑,头部企业集中度高,发展较为稳健,有着足够的韧性和红利积累,发展空间与出路较宽;提前布局酱酒热的几家贵州酒企,借势政策与资本,扩大品牌、产能,渠道布局也已完成上了台阶,基本摆脱了激烈的同业内卷,和少数头部企业一起享受“酱酒是好酒”带来的红利;中小企业虽然自身借酱酒热的东风成为好资产,但受限于产能与规模,以及品牌的局限承接大量代工产品,并未实现实力的快速升级,在疫情下订单减少面临变局;众多近年携资金入局的“新酱人”同时扮演品牌运营与渠道商,甚至终端的角色,受市场变化的严重制约与影响。


消费市场受阻,资本市场剧烈变化的当下,酱酒生态圈里的众生如何上演闪转腾挪?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选自《中国酒业》杂志2022年第12期,李澎)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