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国宾酒业|酱酒究竟是如何走出“飞鸟不通”的贵州?

作者:东方国宾旗舰店 更新时间:2023-03-13 08:24 阅读:583

每一个到过贵州的人,都会留下这样的一个印象:贵州多山。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全境地处中国西南地区的云贵高原腹地,有92.5%的土地形态是山地和丘陵,且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被众多河流呈枝状将贵州的地貌纵横切割。


虽然因如此特殊的地形状况,让贵州千百年来天然的生态群落得以保存,但也限制了这片土地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


东方国宾酒业 | 酱酒究竟是如何走出“飞鸟不通”的贵州?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谪居贵州龙场悟道期间,就曾在《瘗旅文》中感慨:“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


然而,“飞鸟不通”的贵州却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名酒产地。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早在2000年前,汉武帝刘彻就盛赞贵州的枸酱酒“甘美之”,贵州善酿历史源远流长。


那么,酱酒究竟是如何走出“飞鸟不通”的贵州,成为贵州一张响亮独特的名片?


贵州地区在春秋时期开始,因境内重山复岭,“鸟道羊肠,舟车不通”,被视为“荆楚”或“南蛮”。


后来,战国时为楚国所征服,属黔中郡,于秦统一后,秦修五尺道,汉拓夜郎道,唐代整修黔至两粤道路,至元代时,全国驿站兴盛,贵州开始被纳入到全国交通网络中。


但真正改变贵州“羊肠鸟道”交通状况,关键的分水岭是在明代。


自明初全国统一后,出于西南疆域稳定的需要,明政府要将贵州收回到王权之下。于是在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贵州正式建立行省,中央王朝开始对贵州境内大兴驿道。


据统计,明代贵州共开设、修整驿道30条,设置驿69个、站28个,形成了5条主要的对外交通干线。交通状况的改善,让原本深处于大山封闭中的贵州,对外交流逐渐增多,但贵州仍缺少真正意义上向外运输的物流渠道,“酱酒”在这一时期依然难以实现大规模出山,只能依赖往来的商贸团体将少量“酱酒”带往全国各地。


东方国宾酒业 | 酱酒究竟是如何走出“飞鸟不通”的贵州?


贵州兴建黄金水道,茅台镇因水而兴。


入清以后,水路运输开始引起重视。随着清代商业的发展,加之黔铅、滇铜等矿产的大规模开发,当时贵州是以陆运驿站为主要的运输渠道,这没有办法满足商业发展,所以统治阶级对贵州的交通运输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公元1745年10月11日,赤水河疏浚工程开启了首次整治,在从晚清光绪年间到抗日战争期间,赤水河航道又先后经历数次整治。为了满足运输大型设备的条件,赤水河航道在1974年11月15日启动了一场整治大会战,直到1975年9月20日完工。


从1745年到1975年,长达230年的时间里,经历不计其数的改造,“万仞之山,壁立两岸,滩高浪急,势险路纡”的赤水河,终成“黄金水道”。


东方国宾酒业 | 酱酒究竟是如何走出“飞鸟不通”的贵州?


历史上无数次经验都证明,水道航运的开发,都会催生沿途城镇的繁华。于是一条赤水河,让昔日川黔边界上的小渔村,一跃成为“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西南商业重镇。


在商业日益兴盛的同时,这个有着上千年酿酒史的边陲小镇,也渐渐显露出因酒而旺的未来。据《仁怀厅草志》记载,“城西茅台村制酒,为全黔第一”。茅台镇因其独特的酿酒工艺,在清道光和光绪年间逐步形成大规模的酱香型白酒酿造区域,酱酒远销滇、黔、湘、川等地。


渐渐地,赤水河作为美酒河的美誉,日益盖过其航运地位。茅台镇也因为酒的兴盛,从偏远的“飞鸟不通”之地,走到了全国人民的视线内。特别是最近这20年间,贵州的酱香型白酒更是走到世界的白酒舞台中心,大放异彩。


东方国宾酒业 | 酱酒究竟是如何走出“飞鸟不通”的贵州?


东方国宾酒厂伫立于稀缺尊贵的贵州茅台镇核心产区,是茅台镇酱香型白酒的标杆企业,围绕着茅台镇生态酿酒核心理念,用匠人酱心专注酿造优质的大曲坤沙酱香酒。


东方国宾顺应自然,根据赤水河水自然变化规律,严格按照节气来酿酒,从端午制曲,到重阳下沙,坚持使用传承千年的古法酱酒“12987”酿造技艺来酿制酱酒,坚持每一瓶东方国宾酱酒必须生态窖藏5年才送至消费者手上,所以每一滴东方国宾酱香酒的酒体丰满醇厚,酱香突出,口感幽雅细腻,回味悠长,具有空杯留香之特点。


东方国宾酒业 | 酱酒究竟是如何走出“飞鸟不通”的贵州?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