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味淡了,中美的鸿沟就深了

作者:杯酒论乾坤 更新时间:2022-08-31 02:31 阅读:356

酒味淡了,中美的鸿沟就深了


中美从建交开始,走过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最近似乎又到了快分手的地步。


酒味淡了,中美的鸿沟就深了


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美关系从“两台”开始


1954 年 4 月, 周总理在日内瓦会议上,积极灵活展开外交。在会议召开的第二天,便以中国代表团的名义举行了招待会,招待各国代表、新闻记者和国际友人。茅台酒以其优秀的品质,一下子成了宴会上的话题。宾主都十分高兴,在品评着茅台酒的友好氛围中,频频举杯沟通感情。


回国后,周总理向党中央汇报时,曾感慨地说:“在日内瓦会议上帮助我们成功的有‘两台’,一台是茅台,一台是戏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原来,为了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感情,日内瓦会议期间,周总理还约请国际友人观看《梁山伯与祝英台》,并亲自把片名翻译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酒味淡了,中美的鸿沟就深了


中美坚冰因茅台始融


当年尼克松访华的时候,对于世界来说,可能都是一件大事。1972年2月21日,美国“空军一号”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美国总统第一次来到一个未有外交关系的国家访问。尼克松到达北京才3个小时,毛主席便出乎意料迅速地会见了他。两位领导人在长达一分多钟的握手后,又吹了一个多小时的哲学。这次跨太平洋的会面,改变了中美关系,改变了世界。


正所谓“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盛大欢迎宴会上,周总理与首度访华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共同举起盛满茅台的酒杯“干杯”,这一历史性时刻通过中外记者的镜头迅速向全世界播送,全球冷战出现转暖的先兆。


“这就是驰名中外的茅台酒,酒精含量在50度以上。”周恩来举起酒杯向尼克松介绍。“我听说过您讲的笑话。说一个人喝多了,饭后想吸一支烟,可是点火时,烟还没有吸燃,他自己先爆炸了。”尼克松讲到这里,不等翻译译出,自己先笑了。周恩来也开怀大笑,周总理当真拿来火柴,划着之后,认真点燃自己杯中的茅台酒,用愉快的声音说:“尼克松先生,请看,它确实可以燃烧。”


那团跳跃着幽蓝光芒的火焰,也点燃了中美关系的历史新篇章。


时任美国国家安全助理的基辛格在此行中,对中国的茅台酒印象很深:“我们喝的是茅台酒,在我看来,这么厉害的饮料没有当做飞机燃料使用,只是因为它太容易燃烧了。我有生动的事实证明这一点:尼克松总统回到华盛顿后,要向他的女儿特里西娅说明此酒的厉害。他把茅台酒倒进一只碗里,然后把它点着。使他大为惊骇的是,火怎么也灭不了;碗给烧得炸开了,冒着火焰的茅台流了满桌。这个美国的第一家庭慌了手脚,经过合力抢救才把火扑灭,免除了一场国家的悲剧。”


事实上,尼克松这次的访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西方国家对我们的误解,让美国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东方世界,这次的访问也让中美之间的关系开始缓和,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共同的利益,那就是世界和平,人民安居乐业,这就是我们最想看到的。而尼克松也是首次来到中国的西方总统,这也为中国和西方之后的沟通和交流搭建了桥梁。


酒味淡了,中美的鸿沟就深了


国宴酒水之变


1984年,外交部对国宴的改革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国宴一律不再使用烈性酒,如茅台、汾酒等,根据客人的习惯上酒水。尽管有这样规定,但是茅台酒依然是国宴用酒的主流。1993年,领导人之间的相互敬酒,而当时的招待会用酒还是白酒。1999年建国50周年的盛大国庆招待会上,领导人敬酒。此时的国宴用酒依然为白酒。


  2001年,进入了新世纪,或许是新世纪要有新气象,从2001年开始,葡萄酒才开始正式被选入国宴用酒,出现在国宴中。


但此时在一些国宴中还是会有白酒的身影。直到2013年,葡萄酒正式成为了国宴用酒。因为中国人喜爱红色,认为红色代表了大吉大利,朝气蓬勃,所以领导人基本用红葡萄酒向来宾敬酒,从此葡萄酒正式接替白酒成为国宴酒的主角!


都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在酒上与国际接轨了。但中国与世界的鸿沟却似乎越来越大了。


回顾过去,白酒待客之时,正是中美两国关系迅速升温的时候。三杯酒下肚,都能敞开心扉谈需求,谈合作,在老一辈手中,浓烈的白酒消融了中美之间的坚冰。红酒、白酒交替之时,便是中美关系起起落落之时。到了现在,随着中国的成长,两个巨人握手不再紧密,国宴上的红酒暖不了两个巨人的胃,更暖不了巨人的心!


酒味淡了,人情也就散了!


酒味淡了,中美的鸿沟就深了


茅台与紫红泥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