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孙家的人和老孙家的酒之一 || 孙武:走出书斋之后

作者:李寻讲酒 更新时间:2022-09-01 19:32 阅读:282

文/李寻的酒吧 微信公众号


老孙家的人和老孙家的酒之一 || 孙武:走出书斋之后


河北徐水中华孙氏文化园


1


河北企业家孙大午先生,在他的“大午城”里,建了一个中华孙氏文化园,相当于孙氏的宗庙,把从古至今姓孙的名人供奉其中,包括孙武、孙膑、孙权、孙思邈、孙中山等等。


说实话,最初看到这个孙氏文化园的时候,笔者内心是抵触的,首先是对宗庙、祠堂这种封建宗法的形式很抵触,其次是觉得这种把天南海北、只要是姓孙的名人都集中在一起供奉的方式有点不伦不类。


但是再细想,觉得也无可无不可,知识分子读书时,也有自己心仪的人物,比如笔者就很喜欢古希腊的哲学家,尤其喜欢苏格拉底,前些年笔者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你可以选择自己的祖先》,那是在读先秦诸子著作的时候,对商鞅、韩非子等人的学说,持彻底的批判的态度,激愤地认为他们不是我们的祖先,如果让笔者在自己心底建起一个精神宗庙,供奉的可能是古希腊的泰勒斯、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等哲学家,中国古代的人物,可能会供奉孔子、孟子、老子、墨子,但不会供奉韩非子、商鞅和李斯。


既然知识分子可以寻找一个精神家园,而且这个家园里供奉的人物也是来自于海内外,五花八门,各种人物都有;那么,对于孙大午先生建的这个孙氏文化园,也就可以理解了。其实,每个人的心底里都有一个很坚强、很执着的信仰,这个信仰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知识分子把自己的神供奉在书架上,孙大午先生把自己的神供奉在一个有形的房屋里面,两者本质上是一回事情。


老孙家的人和老孙家的酒之一 || 孙武:走出书斋之后


孙氏文化园中的兵圣纪念馆


大午集团并不只是在孙氏文化园里将孙姓名人做一个简单的供奉,而是做了很多的研究工作,在史料收集、编辑上下了番功夫,他们编印了很多资料,如《中华孙氏祠堂》,收集了全国各地孙氏宗祠的资料,比较完整,有些孙氏宗祠笔者还曾去探访过,2016年,笔者和同事前往山东广饶县探访了当地的孙武祠,之后又去山东惠民县探访孙武故园(孙武祠),去了后发现原孙武故园已从旧址搬走,门口只有一座孙武塑像,另择地建了一处孙子兵法城,有孙武塑像、武圣府、演兵场、三十六计展厅等景点;再如《孙氏家规家训》,收集整理了全国各地流传下来的孙氏的家规家训,这些史料很珍贵,很有意义,对地方文化史的研究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作用。当然,孙氏文化园主要是一个交际平台,通过这种方式,为和天南海北、国内国外的姓孙的人交往,提供了一个由头和契机,孙中山先生的孙女孙穗芳女士就曾造访过孙氏文化园,并为中华孙氏文化园题词纪念,从这点来看,孙氏文化园办成功了。


清华大学的许腾博士,在分析河北易县一个奶奶庙的信仰时,观察到了民间信仰的野蛮和茁壮,笔者也将孙氏文化园当作茁壮的民间信仰的一部分,民间信仰在热热闹闹地绽放,知识精英的信仰在心底里默默地生长,它们之间有深刻的相通之处。


老孙家的人和老孙家的酒之一 || 孙武:走出书斋之后


中华孙氏祠堂


老孙家的人和老孙家的酒之一 || 孙武:走出书斋之后


中华孙氏祠堂


2


孙武,历史上公认的“兵圣”,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据说,现在流行的《孙子兵法十三篇》的这个版本,并不完全是孙武的原创,而是经过了曹操的删减整理,至于曹操做了什么样的删减,现已无法考证,不过,就笔者的阅读感受而言,其主体部分应该还是孙武本人所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孙子兵法》里的相当一部分内容,充满了书生气,不像是曹操这种有过丰富军事作战经验的人说的话,更像是一个天赋异禀的年轻人在书斋里空想出来的东西。


我们举几个例子,首先来看这段话: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在这段话里,孙武说那些成名成家的将领,他们打了胜仗而天下人都说他们厉害,实际上他们并不是最厉害的,这就相当于你举起一根毫毛,不能说你力气大,你看见了太阳,不能说是你眼睛好,你听见了雷霆声,不能说你耳朵好使。所以大家都谈论的会打仗的人,不是最厉害的,只有大家都没听说过的一个人,突然跑出来打了胜仗,这才是最厉害的。


从这些话能看出,这是一个书生在书斋里的空想,意思就是说只有我这种谁都不知道的人将你们打败了,那才叫真有本事,这种书斋里小天下、目空一切、对战场上的将军们很不屑的状态,那些受过现实磨炼挫折的人是不会有的。


这段话的最后,孙武说“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认为打仗只要先布局好了,没打之前就已经胜利了,这也是一种臆想出来的理想状态,很书生气的。


接着来看这段话:“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说的同样是一个很理想化的状态,古往今来,没有一场战争是不通过具体的战斗而让人屈服的,你打都没打,怎么叫胜利!


再来看这段话:“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在这段话里,孙武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说明他是一位人道主义者,身上有很强的人文关怀和理想化的色彩,还有很强的个人化色彩,但这段话整体的意思,还是一种空想,是没有进入军队、没有掌握军权、没有实际战场经历的人才会有的心理状态。


当然不能说书斋里的思想就是错的,千百年来,《孙子兵法》让人百读不厌,自有他的道理,比如这段话:“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古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这也是书斋里空想的,讲了一个大道理,大意是以正面对抗这种形式为支撑点,然后以出其不意的手段取得胜利。不过这条大道理,孙武很快就在实践中验证了一把。


老孙家的人和老孙家的酒之一 || 孙武:走出书斋之后


山东惠民的中国孙子兵法城,前身即孙武祠


3


据说孙武是带着他的十三篇兵法去见的吴王阖闾,阖闾一开始不太信任他,还有点想看他的笑话,就让他训练宫女,这里面的潜台词是:既然你说你会带兵,又说“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训练部队嘛,一般将领都会,不算有本事,你就来训练一个别人都训练不了的吧。


这个有些轻慢的玩笑或安排孙武当然明白,但他来投奔吴国,本来就是寻找机会,他接受了阖闾的命令,开始训练宫女。那些宫女,之前就没有被军事训练过,也没有训练的意识,嘻嘻哈哈的,在这过程中,孙武干了一件在历史上很有名的事情,他杀了阖闾的两个宠姬立威,这下子宫女听话了,认真训练了起来,本来也就是训练她们走走队列什么的,又不是训练去杀敌,没多久宫女还真被训练得走起队列来有模有样,孙武这件事情就算是办成了。


孙武杀掉阖闾的两个宠姬这件事情,估计被杀的两个宠姬吓傻了,其他宫女吓傻了,吴王阖闾也被吓了一跳,马上派人去阻止孙武,但被孙武以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的理由给拒绝了,也就这么一下子,阖闾看到了孙武身上的杀伐之气,觉得此人可以用,就让他当了将军,指挥吴国的军队。笔者以为,孙武自己可能也被吓醒了,“以正合,以奇胜”,这是他第一次在实践中运用,本来他是想一本正经给阖闾讲兵法,得到重用,谁知最后却是以杀掉阖闾两个宠姬这种方式才得以成功,也算“出奇制胜”了,但这不是他预想的套路,可能是在愤怒的情况下情绪失控做出的决定。那场军训结束以后,孙武可能长久地反思过自己的理论,他讲过“人死不能复生”,被他杀掉的那两个吴王的宠姬可是再也不能复活了呀,他本应更谨慎些才是,因为她们本来就没有该杀的罪过,她们是吴王的宠姬,伺候好吴王就可以了,吴王一开始也就是和孙武开个玩笑,戏弄一下一个前来投名的书生,谁知这个书生却杀了自己宠爱的女人当了投名状。孙武是个人道主义者,但这件事情他却做得很不人道,笔者推测这件事情在他的内心中是引起了巨大波澜的。


老孙家的人和老孙家的酒之一 || 孙武:走出书斋之后


山东惠民孙子兵法城里的孙武塑像


4


孙武帮着阖闾打败了楚国,据说还打败了越国,之后,他就在历史中消失了,再也没有在政治军事舞台上出现过、活动过。按理说打了胜仗,他应该继续打下去,但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悄然走了,不像他的朋友伍子胥,伍子胥投奔吴国,是要打楚国,替父兄报仇的,报完仇后,他就认认真真在吴国当起了官,后来由于刚正不阿,直言苦谏吴王夫差,要求灭掉越国,反而被夫差杀了,相比之下,孙武选择离开的方式要明智得多。


关于孙武的人生结局,史书上没有记载,有人说他隐居在吴国,但笔者认为不可能,他这么著名、有影响的大人物,隐居在吴国,肯定不得安生,很有可能他是逃回了老家或者其他什么地方,隐姓埋名藏了起来,优雅一点说是隐居,更实际的情况是亡命江湖,不知所终。


为什么会做如此猜测?因为孙武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从他的著作就可以看出,他洞悉人性、洞察事情的前因后果,有见微知著的能力。而且他比较理性,能管住自己,杀吴王阖闾的两个宠姬,是偶尔的一次失控,这个事情一发生,他就知道了后面的结果,当时吴王阖闾最主要的野心、最强烈的欲望是称霸天下,在这个强烈的动机的抑制下,他能够容忍孙武杀掉他的两个宠姬,可一旦仗打完了,称霸天下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他又恢复他饱暖思淫欲的欲望,对女色的欲望重新强烈的时候,又怀念起他那两个宠姬,这时候该怎么办?人死不能复生!从后来孙武和伍子胥不同的选择来看,孙武是对的,至少没有被杀,伍子胥却被杀了,而且是在按照自己的职业原则尽职的过程中被杀的,孙武杀两个宠姬,也是按照职业原则在做事情,按职业原则做事情,很有可能与国王的想法相冲突,早晚会被杀的。


孙武研究的是兵学,兵学就是杀人的学问,是很血淋淋的事情,在书斋里畅想作战理论是一回事,真到了血腥的战场上,实际感受是另一回事儿。孙武是靠砍了两个无辜女子的脑袋拜将的,又在血流成河的战场上走下来,大仗打胜之后,孙武悟到最迫切的事情不是领着一帮人去杀另一帮人,而是自保,所以他跑了。他跑了之后,再也没有著作问世。《孙子兵法》中,没有见到具体战例的总结,也没有见到孙武的回忆片段,一般来说军事家打完仗后,应该有所总结,但他没有,笔者推测他是不能总结,也不想总结。不能总结是因为他杀了那么多人,仇家众多,需要彻底隐姓埋名躲起来;不想总结是因为看到人性已经到了那种血淋淋的程度,用不着再去总结什么,这时的孙武,已经说不出来“死者不可以复生”的话了。此时此刻,他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和他自己以前那种充满人道主义关怀的空想、或者理直气壮带领一支军队去打击另一支军队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已经不是一回事情了。


人就是这样:能絮絮叨叨写书的,那是没有在战场上拎刀杀过人的书生;等拎刀杀过人后,可能就说不出什么了;拎刀杀过人后还能叨叨的,要么是胜利者在编造谎言欺骗别人,要么就得放弃以前在书斋里想象的、理想化的那些理论。


孙武没有后续的著作,他早年那些单纯的、干净的、想象的理论,成为了《孙子兵法》,流传了下来,适合在军校里给刚入学的那些同样单纯的学生来读,而那些经过了血与火、死亡和屠杀、合作和背叛的人,是否还会读,是否读后还会引起他们单纯的共鸣,这就不得而知了。


老孙家的人和老孙家的酒之一 || 孙武:走出书斋之后


孙氏家酒酒盒上的文字


5


既然建起了一个孙氏文化园,那么就得有一款孙氏的家酒,孙大午先生还真做了“孙氏家酒”,或许这酒比孙氏文化园诞生得还早。天下孙氏同门来到孙氏文化园,用孙氏家酒款待,顺理成章;当我们想和内心神往的孙武喝一杯酒时,在孙氏家酒里选上一款,也很方便。孙氏家酒里的任何一款酒都适合和孙武来喝,因为他的人生状态已经达到不会挑拣这些的境界,好酒、劣酒皆可。


笔者推测孙武可能不太喝酒,从他的著作来看,他是很理性、很自控的一个人,而且作战是件很严肃的事情,生死之道,国之大事,他不敢随便喝酒,也不会随便喝酒。


逃亡江湖后,他是否喝酒?想必也不会太多,他还得保持清醒、理性的状态,以保证个人人身安全,所以与孙武共饮,我们随便喝一种酒,有个意思就行了,笔者撰写此文时,案上喝的是这款52°的孙氏家酒品鉴酒,瓶身黝黑,造型古朴,俨然有上古之古意。喝时兑水,半杯酒兑半杯水,喝到半杯再兑水,直到最后只剩下水。这种状态和孙武一样,他年轻时、在书斋里著书时,酒意最浓,有很多理想化的想象,有很多梦想要去实现,等到打上两仗以后,梦想实现了,但代价大到了无法承受的程度,于是他就归隐了;从《孙子兵法》来看,他曾是滔滔不绝、有万言要倾吐之人,最后却一言不发,默默无闻,不知所踪,离开了这个人世,正和我们喝的这酒一样,慢慢的就变成了水。


老孙家的人和老孙家的酒之一 || 孙武:走出书斋之后


孙氏家酒


老孙家的人和老孙家的酒之一 || 孙武:走出书斋之后


孙氏家酒


——完——


来源:李寻的酒吧 微信公众号(ID:lixundejiuba)


入酒友群加微信shoucheng234


▼ 精彩推荐 ▼


品酒笔记:大午粮液,一款五粮液告不倒的好酒!


品酒笔记:大午粮液,酒里有东西!


老酒造假方式之一:加洗衣粉


没有健康的白酒,只有健康的喝法


过年喝好酒,教你一些识别好白酒的简单方法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