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作者:李寻讲酒 更新时间:2022-09-05 02:55 阅读:377

中国的书院历史源远流长,在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至今,很古代书院相关的建筑遗存还散落在全国各地,通过这些记载历史的建筑,我们依稀可辨到古时书院的身影。这期就让我们一起去寻找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书院。


1岳麓书院


湖南的可谓是天下书院之冠,而今天更以其背靠湖南大学的优势,将书院作为湖南大学下的一个分院,可以说,这是唯一保留下教学功能的古代书院,所以,我们对书院遗迹追踪的第一站就驶向名扬天下的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侧,其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始建于北宋开宝年间,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因南宋抗金名将张栻曾在这里聚众讲学,并有朱熹前来捧场而得大名,是古代政治会所型书院的代表。关于“中国古代四大书院”的说法的有很多版本,但岳麓书院从来没有离席,足见其在中国书院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近代以来,又因梁启超、毛泽东等人的足迹而再添光辉。如今是湖南大学的一个“国学分院”,目前国内关于书院方面最为系统的研究队伍和最有份量的研究著作尽出于此。欲了解天下书院,非先去岳麓书院不可。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岳麓书院正门


岳麓书院内有个书店,我们去时正赶上书店在进货,由于汽车开不进去,只能由工人将书挑进去,拍下这张照片时,我们依稀看到了古代往书院里运书的情景。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岳麓书院内景


岳麓书院内的池塘旁古树参天,流水潺潺,颇有田园野趣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岳麓书院讲堂


讲堂又称“静堂”或“忠、孝、廉、节”堂,现在我们看到的讲堂是清朝遗存下来的。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两位论讲于坛上而设的,表示两位大师平起平坐,不分秋色。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讲堂左侧的书院学规牌


上面是岳麓书院的学规,相当于现在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为:时常省问父母;朔望恭谒圣贤;气习名矫偏处;举止整齐严肃;服食宜从俭素;外事毫不可干;行坐必依齿序;痛戒讦短毁长;损友必须拒绝;不可闲谈废时;日讲经书三起;日看纲目数页;通晓时务物理;参读古文诗赋;读书必须过笔;会课按时蚤完;夜读仍戒晏起;疑误定要力争。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岳麓书院时务轩


19世纪末期的维新变法时期,在谭嗣同推动下,湖南巡抚陈宝箴设立时务堂,梁启超在此讲学、宣传变法失败后,时务堂停办,并随后改为求实学院,1902年改为湖南大学堂,1903年,时务堂并入岳麓书院,抗战时期毁于战火。目前我们看到的时务轩是1994年为了纪念维新运动而新建的。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岳麓书院百泉轩


百泉轩是书院历代山长的住所,但目前这幢建筑只是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从这面看是百泉轩,从另一面看则是另一幢建筑,这是为了节省空间,更全面地反映书院的内容。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岳麓书院赫曦台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赫曦台是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修缮后的。“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据导游讲,当年朱熹从福建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时,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现在这个建筑其实是清代修建的一座戏台,由此可以推测,当时的书院如中国大多数的寺庙一样,前面建有戏台,以便在开庙会之类的集市活动时演戏用。其实中国古代的很多寺庙和书院,并不是远离闹市的清修之所,而是红尘深处聚集俗众的公共集会场所,不能太偏僻,也不能不提供广大群众普遍可以接受的文化生活,比如演戏之类的娱乐活动。


2石鼓书院


石鼓书院位于今湖南衡阳市石鼓区青草桥尽头的石鼓公元左侧,也是我们走的书院中所处位置最好的,依山环水,背靠石鼓山,左侧湘江、后面耒江、右侧湘江支流蒸江,三江汇流,远处望去,像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堡。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810年),北宋初年,朝廷两次赐“石鼓书院”敕额,由于朱熹、文天祥、王夫之等接踵而至此而盛名不衰。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石鼓书院正门


石鼓书院当然不能少了石鼓。现在我们看到的石鼓为1965年陶铸首倡凿制,当然是敲不响的鼓了。据导游讲,唐朝黄巢起义以前的石鼓山上曾有一面石鼓,高六尺,叩之声闻数十里。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石鼓书院石鼓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石鼓书院禹王碑亭


禹王碑亭亭柱上提着一副对联:“蝌蚪成点通,天地衍大文”,此联为我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史穆所题,在碑亭中央放置着禹王碑。碑文字体奇古,似蜷身蝌蚪,刻的是无人认识的文字,据说是上古时代的蝌蚪文,相传为大禹治水时刻于衡山。从两晋时期起,就不断有人前往南岳寻访,但都没有找到。宋代朱熹、张栻游南岳,遍寻禹碑未得,朱熹去世后,与其同时代的张世南在著作《游宦纪闻》中记述了蜀人何致游南岳时找到了禹碑,随即照原样拓了两份,来到长沙,将其中一份摹刻在岳麓山顶一巨石上。1581年(明万里九年),湖广学政副使管大勋把从岳麓山摹下的禹碑碑文拓本翻刻在石鼓书院内,并造亭护碑,为禹碑亭。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重刻了石鼓书院已损毁的禹碑,1944年时被日军炸毁,残碑沉于湘江,20世纪50年代被打捞,“文革”时再度被毁,现在的禹碑是新刻的。在文物保护界,禹王碑与黄帝陵、炎帝陵同为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


3鹅湖书院


鹅湖书院在今天的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鹅湖镇,位于原鹅湖寺西侧。历史上两次有名的“鹅湖之会”在鹅湖寺举行,第一次是朱熹与陆九渊的哲学辩论,第二次是辛弃疾与陈亮纵论统一天下大业。后人为了纪念朱熹与陆九渊的聚会而建立了“文宗书院”,明朝正式改称“鹅湖书院”。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鹅湖书院正门


鹅湖书院经历了多次重修,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于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书院的正门简朴,这才是读书人修身养性的好地方。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狐狸精的传说


相传朱熹在此地讲学时,与附近的一个狐狸精生情相恋,后来听了山里老和尚的指点,杀死了狐狸精。朱熹非常伤心后悔,把狐狸精埋在了后山上,并修建了一个被人们称为“狐狸洞”的小庙。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鹅湖书院状元桥


青石杂草,古韵悠长,不经意间便穿越了历史时空。


4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市星子县内,紧靠九星公路旁,距星子县城9公里,传为唐朝李渤所创。1179年,知南康军的朱熹到任后予以重修;次年,书院修成并开馆讲学,白鹿洞书院扬名国内,朱熹离任后衰败。事实上,没有一所古代书院是连续办下来的。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白鹿洞书院正门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白鹿洞书院的白鹿


栩栩如生的白鹿,却代表了封建迷信的思想。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传说当年的李渤曾在此养一只白鹿,纸笔墨用完了,就派白鹿到附近的集市上去买,鹿角上挂着一个小篮子,文具店老板认识这只白鹿,便将文具放入篮中,交其带给主人,白鹿洞的命名也因此而来。眼前这两只白鹿是书院从地中海地区买来的,游人要再花两块钱才能参观。据说目前只有地中海地区才产白鹿,那么,不知古代中国的白鹿是传说呢,还是确有其物。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白鹿洞书院的朱熹雕像


5横渠书院


横渠书院位于陕西省眉县的横渠镇,是北方书院的典型代表,“关学”的诞生地。北宋思想家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便按照自己的兴趣在此设馆兴教。在此处,张载还进行过井田制的实验,组织民兵演习,准备参与对西夏的战争。他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子的座右铭。他的思想学说被称为“张学”,从地域上又被称为“关学”、“横渠之学”。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如今的横渠书院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横渠书院内传为张载亲手所植松柏


6东林书院


东林书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解放东路867号,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是当时知名学者杨时讲学的地方。


明朝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被明神宗指责时任吏部文选司郎中的无锡人顾宪成有徇私行为,把顾宪成革职。顾宪成便回到故乡开始讲学。1604年,在顾宪成与众人的共同努力下,在杨时讲学原址上复修了东林书院。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东林书院石牌坊


1626年,东林书院被魏忠贤阉党集团禁毁。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即位后,惩处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并修复了东林书院。我们今天看到的东林书院是2002年全面修复后的。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东林书院依庸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为人熟知的对联就悬于东林书院的依庸堂内,为顾宪成所撰,由现代著名学者廖沫沙所书。


7关中书院


关中书院是北方书院的代表之一,坐落于今西安书院门里。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工部尚书、著名学者、御史冯从吾因上书批评神宗皇帝沉溺酒色、荒于朝政,被罢官,归里后,在长安宝庆寺讲学。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十月,陕西布政使汪可受、按察使李天麟等将宝庆寺东小悉园处建成书院供冯从吾讲学,即关中书院。关中书院和东林书院的性质差不多,不但讲学,也参议朝政。1626年,朝政把持着魏忠贤等开始焚毁书院,明熹宗下旨“一切书院俱著拆毁”,十二月关中书院被毁。后来重修,康熙三年(1664年)并被收为官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关中书院改建为陕西师范大学堂,当时成为西北的最高学府,民国时改为省立师范学校。今天为西安文理学院所在地。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关中书院正门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书院门


书院门是今天西安市南门内的一条街道名称,其名即来自于街内的关中书院。现在是仿古一条街,集中了上百家专营笔墨纸砚和古董的店铺。


8叠山书院


叠山书院坐落在在今江西上饶市弋阳城东,滨临信江,始建于元朝延祐四年(1317年),是当地人民为了纪念南宋著名抗元爱国诗人谢枋得(号叠山)而建造的。清朝为官学,清末改为弋阳高等小学,革命志士方志敏、邵式平等于1916年到1919年间在此就读。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叠山书院依山而建,由低到高,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大门高悬“叠山书院”匾额,据说是林则徐来此瞻仰时留下的手迹。


9渌江书院


渌江书院位于湖南株洲醴陵市青云山上,始建于北宋,正式命名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是湖南省境内较有影响的书院之一,传说中的朱张(朱熹与张栻)会讲之地。如今的渌江书院比较破落败,位于醴陵县教师进修学校院内,校舍也成为进修学校的一部分,书院大门紧锁,通过窗户可以看到书院旧址内摆放的杂物及桌椅板凳等。醴陵县教师进修学校另有教学楼,有一个高考补习班的学生在里面上课,不知是否也该成为“千年补习班”。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10信江书院


信江书院是江西四大古书院之一,位于江西上饶市区信江南岸的南屏山北麓,“钟山峙于后,灵山揖于前”,中部隆起,北环信水,西带丰溪,占地100余亩。


信江书院创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旧称曲江书院。康熙五十一年扩建后改名为钟灵讲院。乾隆八年(1743年)在后山建楼以祭祀朱熹,更名为紫阳书院,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始称信江书院。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信江书院全景


书院内钟灵台、春风亭、一榻轩、夕秀亭、日新书屋、亦乐堂等十余处古色古香的古建筑,造型古朴典雅。


11白鹭洲书院


白鹭洲书院位于江西吉安市区东部,始建于南宋淳祐年间,因文天祥曾在此就读而知名。1241年吉州知府的江万里创建。创建者江万里在元军攻下江西后,也投水自尽。白鹭洲书院诸贤德生平表现说明,在砥砺道德情操方面,“会所型书院”是有成绩的。近年,书院的两座主体建筑风月楼和云章阁已整修一新。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12城南书院


城南书院是已消失书院的代表,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由张浚、张栻父子创建,城南书院因张栻主持和朱熹前来讲学而出名,张栻去世后,迅速衰败,古代的建筑荡然无存。民国初年在其旧址上建立起湖南省第一师范,是毛泽东、蔡和森的母校,建筑为日本风格,不幸抗日战争时毁于战火,眼前的这座建筑是1967年依照当时风格重建的。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城南书院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水井


整个第一师范中,只有这口水井是当时旧物,可以想象一座不到百年的学校校舍都未曾保存下来,何况所谓千年书院呢!


13应天书院


应天书院位于河南商丘,商丘是北宋时的“南京”,即南部的备用首都,后来称为归德府,现在保留着清末完整的古街道和城墙,很像山西的平遥古城。穿过狭窄的归德府古城街道,再朝东南看去,就能望见书院的相关建筑了。应天书院为五代后晋时开办,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正式赐额为“应天书院”。宋仁宗于l043年将应天书院这一府学改为南京国子监,使之成为北宋的最重要的官方学校之一。现在的书院是2007年重新修建的,还没有完全建好,据导游介绍,书院完全建好后,其北门可以接到商丘古城南门。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应天书院书院正门


14豫章书院


豫章书院旧址位于南昌市西湖区东书院街8号,清代称为江西四大书院之首。今天是南昌市第十八中学,以培养艺术类学生见长。书院的古建筑已经全部不存在了,只有学校门旁的墙上的这块牌子还能提醒人们这曾是江西的第一大书院。据门口的保安介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这里曾是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校址,后来才改为第十八中学的。当时还有古建筑存在,好像是一个戏院式的格局,校长在戏台上办公,普遍教师在戏台下办公。大约在八十年代中期被拆除的。


中国书院遗迹追踪



南昌豫章书院旧址


读书 思考 旅游 记录 收获


休闲读品杂志社微信ID:xiuxiandupinTX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