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纸的世界里旅游,梦回中国纸

作者:李寻讲酒 更新时间:2022-09-05 21:08 阅读:421

在纸的世界里旅游,梦回中国纸



正在烘干的连史纸


这是一张烘纸房的内景图,光洁的焙墙上整齐的贴附着要烘干的连史纸,这是连史纸制造工序中的最后一道工序。


记载和传递信息,使人类突破了当下时空的束缚。而纸张,作为重要载体,伴随着中国人从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走到今天。中国人最先造出了纸张,并且通过中亚传到西方,是科技史学界公认的。


然而, 似乎仅在一夜之间——当西方的纸张、书写工具、造纸印刷机械,凭借坚船利炮在中国领土安家落户,中国的造纸业、印刷业,以及与此相关的产业链条断裂锈蚀,分崩离析。发明造纸术的古老国家,终于丢弃了传统,走进西方营造的现代化体系,来不及思考,来不及对接,来不及改造……


1、安徽泾县:宣纸之都面面观


在纸的世界里旅游,梦回中国纸



泾县是我国最大的书画­用纸供应基地,老县城有一条绿宝街,有20家左右文房四宝批发零售商店,而县城的周边,不出5公里就分布着大大小小的造纸厂,据说有200~300家。


书画­用纸的消费者有三类:第一类是收礼的人,拿来做样子的的礼品宣纸有很多价值高达上万元,躺在领导干部和企业家们的橱柜中;第二类是中国画­家、书法家或者书画爱好者,他们消费档次差距很大,有的是定做的,一刀四尺纸高达千元,这类消费者极少,一般是出了名、挣了钱的书画家,对于他们而言,品质精良、符合特种要求的纸是必不可少的,对价格就不那么敏感,比如范曾一平尺的画就是一万元,十元一张的四尺宣纸作为生产资料开支甚为低廉,可以忽略不计。另外有很大一部分是大众消费,绝大部分的书画­爱好者们,消费着不足百元一刀的书画­纸,他们需要在这些书画­纸中找感觉,而恰恰这些书画­纸的品质破坏了他们的感觉,一旦适应以后,反而感觉是错误的;第三类是学生,包括艺术院校、老年大学和小学。特别是我国台湾地区和韩国、日本的有些学校,还保留着毛笔书写的课程,小学生们消费着档次较低、但较为实用的纸,量大,金额却不大,一般40cm见方的元书纸,往往一毛钱一张。


2、福建长汀的手工纸


在纸的世界里旅游,梦回中国纸



长汀,被新西兰女作家艾黎称为中国最美的两个山城之一(另一处是湘西凤凰)。这里有着非常好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长汀是个“大码头”,号称客家首府,水路运输可达广东,再从广东出海。74%的森­林覆盖率,茫茫竹海、清澈山溪,构成了这里的传统手工造纸的基础。包括周边的连城、上杭等地,至今还残留着零星的手工竹纸作坊。有一部独立纪录片《玉扣纸》,逼真而艺术地再现了上杭县某山村手工造纸的过程、环境和文化,从中可以看到龙岩地区乃至整个闽西、闽北的手工造纸状况。


知道长汀这个地方,是因为红色老区,毛主席的一句“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让人记忆犹新。从资料和朋友那里获得信息称,龙岩地区仍有一些手工造纸残余。长汀这座古镇,有着所有古镇的典型外貌,比如破旧的房子和古树,窄窄­的青石板深巷,老人们慢悠悠的转身和一眼就可以看出特点的面容。但是,长汀已¾­没有古纸,或者即将永远失去古纸。


3、浙江富阳的手工纸


在纸的世界里旅游,梦回中国纸



挥别长汀,来到富阳。本来是想看看华宝斋——也就是中国古代造纸印刷文化村,结果大年初八了,还没有开放,可见不是一个热络的旅游景点。位置确实很好,就在富春江边,占地有2公顷,据说做得不错。主体是新建的造纸作坊和印刷作坊,向游客展示中国古代造纸和印刷的主要工艺流程,当然还经销以手工造纸和印刷出来的各种古籍图书。


我见到了庄富泉,富春江­宣纸有限公司的老总。他对整个富阳地区手工造纸的状况是比较了解的,因为他就出生于手工纸世家,他还赠送了一本李少军先生呕心沥血的著述《富阳竹纸》。我通过这本书了解了不少富阳竹纸(元书纸)的相关信息。富阳也一度“纸利天下”,据地方志载,民国元年,富阳地区纸产量一度占据全国土纸总量的25%,不过该数据很难讲准确。另有一个佐证是1930年浙江省政府的一个统计资料,当时富阳手工纸槽户过万,纸槽近2万,全县男劳力1/3从事种竹做纸,确实是蔚为壮观。不过庄富泉先生对今天富阳造纸的介绍则是另一番景象。首先,手工造纸已¾­不占份额,因为富阳有着太多的造纸厂,都是现代造纸厂。目前富阳手工纸槽约150个,从业者仅500人。即使是传统手工造纸,也有很大一部分被机器取代。以他的富春½­宣纸公司为例,手工纸出品只有40%左右。


其次,富阳作为竹纸基地,已¾­名存实亡,因为原料来自于外地采购,而且绝大部分是龙须草,而不是竹。只有极少数槽户在有订单的情况下,按照古法制浆抄纸,规模很小。庄富泉先生向我展示的他的两款获奖产品,都是以龙须草为主料,加了少量的竹料和三桠树皮料。看来,以“元书纸”出名的富阳,已经很少出产元书纸,就像泾县一样,书画­纸占了大头,古法造纸已经­不多了。


4、江西铅山——复兴连史纸


在纸的世界里旅游,梦回中国纸



铅山县博物馆的钟文良馆长早就对我说,有了新的连史纸。


天鑫含珠集团的老总鄢中华是位退伍军人,英姿勃发,冲劲儿十足,他最先是搞绿化工程行业的,积累了资本后,投资复兴铅山连史纸和河红茶。这无疑是个有远见、有文化担当的投资决策,但同时也是充满风险的决策,会遇上想不到的困难。


铅山的造纸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基本退出地方经济舞台,2008年我来铅山的时候,连史纸的制造基本上是绝迹了,但是铅山连史纸却“申遗”成功了。有些人开始干起了老本行,比如鹅湖镇就有人开始恢复古法造纸,而真正大规模投入古法造纸的,就是天鑫含珠集团。


几经­周折甚至磨难,才知道恢复有多难。天鑫最终请来了石礼雄先生。石先生在原县造纸厂做过主管生产的副厂长,熟悉现代造纸,也就容易理解传统造纸。投资300万元,¾­过2年多的努力,新连史纸出品。这是我见过的品质最为精良的竹纸,制浆水平高,纤维细致、分布均匀,因此表面平整度光洁度好,湿强度较大,捞纸工艺精湛,纸薄而均匀。这样的纸非常适合印刷和制作印拓、碑拓,也适合书法。


天鑫含珠的造纸路线,首先是建立了对传统手工造纸的科学理解,然后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传统手工纸的性能效果,这其中有的流程被机器取代,有的被取消或者合并,而有的工序则受到尊重得以保留,经过这种工艺流程和技术设备的现代化整合,传统的精髓得到了保留,效率也明显提升,效果的可控性也明显提高,这当然还有赖于所建立的一套严格完整的工艺操作标准。(铅山县造纸产业的配图参见本期另一篇文章《有茶、有纸、有古道》。)


然而,只要原­料的取得方式不变,制浆和捞纸的手工工艺不变,就确实很难降低成本费用,目前天鑫含珠的连史纸只是在制浆环节做了现代工艺改进,其他环节基本没有改变,所以其售价远高于一般的书»­纸,一刀连史纸售价高达三四百元。我所担心的是市场推广,说实在话,仅仅用来印刷古籍善本,其需求量显然不大,尽管西泠印社已经下了五千刀的订单,但这是不是一个长久的生意,太难说了。所以,尽管天鑫含珠已¾­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并且还在持续投入,但如果仅将用途限制在古籍善本的印刷,或许对天鑫公司能起些作用,对从整体上复兴传统造纸产业,前景不容乐观。


5、陕西周至县起良村复兴楮穰皮麻纸


在纸的世界里旅游,梦回中国纸



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九峰乡起良村自古以来就以造纸闻名,只是在四、五十年前,这种手艺中断了。2008年,当地一位退休的小学校长刘晓东老师投资8万元,在自家办起了蔡侯纸坊,2010年3月,成功地生产出了传统的手工麻纸。听到这个消息,记者于2010年冬天,前往起良村参观刘老师的蔡侯纸坊。


当天不巧的是,刘老师到秦岭山里去收购造纸用的原­料枸树皮去了。刘老师的夫人和儿媳妇接待记者参观了他们的造纸设施,并展示了样纸。


从主要生产设施和工艺环节上看,周至县起良村的麻纸与南方的竹纸和宣纸大同小异,所不同的主要是原­料不同。起良村手工纸的主要原料是秦岭山区产的一种叫枸树的树皮。枸树,就是古代的楮树,在唐代最流行的纸就是楮纸,以致于后世曾以“楮”字代表纸的意思,明人张翥评价赵孟頫的书法时写道:“吴兴笔法妙天下,人藏片楮无遗者。”依这个道理来推测,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的传世真迹,当是写在这种麻纸上的。


笔者对刘老师制造出的麻纸进行了试用,总的评价有两点,一是极其坚韧,抗À­扯性甚强,甚至超过了现代的Í­版纸,以这种强度的纸上现代轮转印刷机,绝无问题。二是用于写字效果较好,洇墨适中。当然,纸也有问题,主要是打浆过程不够精细,显得粗糙。


据刘晓东先生对其它媒体的介绍:“过去起良村麻纸三伏天包熟肉,三天不发霉变味儿;秦腔演员卸妆时用麻纸,皮肤不过敏;酒厂糊酒海可提高酒的品质……”以该纸的坚韧程度来看,做食品包装纸是绝无问题的。用这种纸糊酒海内壁,以起到防渗作用也是事实,本刊记者在西凤酒厂参观时,该厂已¾­作为文物的荆条酒海的内壁就是用100多层这种枸皮麻纸糊成的,糊纸的浆糊是用鸡蛋清和石灰、猪血混合而成的,那个车间的说明牌上写得很清楚。(参见本刊2010年第五辑《中国酒厂行》一文。)


尽管麻纸有诸多用处,但那只是在过去。如今已经没有人再用麻纸包熟肉了(用的是塑料袋),西凤酒海也停产了。刘老师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复兴的古代麻纸,也面临着市场推广的问题。没有起码的市场需求支持,刘老师的纸坊如何能够持久、壮大?笔者痛感复兴中国纸不只是造纸者的事,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西凤酒厂恢复传统酒海的生产,那么刘老师的纸坊就不用发愁了。


休闲读品:xiuxiandupinTX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