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学者的思想,都带有其职业立场与职业色彩

作者:李寻讲酒 更新时间:2022-09-06 08:51 阅读:328

诸子百家学者的思想无不带有其职业立场与职业色彩。而这,也是我们理解其思想实质的枢纽。下面我们逐一讨论各“家”的职业特点。


诸子百家学者的思想,都带有其职业立场与职业色彩



1


先从道家说起。


道家的思想家老子、庄子都是做官的,他们是官场中那种“闲官”,即不太锐意进取、求得晋升与政绩,而只是安于日常工作、但热爱思考的人。官场的俸禄给他们安身之所,摆脱了衣食之忧,也给了他们大量的玄想时间,他们是官员队伍中好学深思的那一类人,因而,所思考的问题玄远缥缈。我猜测这还和他们接触到了官方传承下来的人类早期知识有关,人类最早的知识从何而来也是一个谜,至今无人所知,但自有人类以来便有“官府”(权力机构),而保管、传承这些知识是官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在这些知识中,就包括了关于人类来源和对世界本质认识的最初知识,故“太初有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类的知识可能最初就存在于夏、商、周王朝的知识档案中,老子作为一名管理档案的官员,接触到了这些人类初始的知识,并沿着其路径继续思考下去了。


从政治学说的角度看,道家学说创始人老子、庄子的思想呈现出一种旁观者的疏离立场,他们的职务并不是直接管理民众,或者说即便从事收税之类的实际管理事务,也是持着疏离、旁观、甚至有些冷嘲热讽的态度看待这些事情,他们是官场中的厌倦者,也洞悉所谓为民谋利的政策中,有多大部分是制定政策者的自肥之计,因此,提出“无为而治”的观念,而且洞悉以上控下的技术,将其描述到位,这种描述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种事实陈述,但后人完全可将其作为一种很管用的实用技术原则,所以,无论儒家、法家、兵家、阴阳家都从道家思想中获得过资源与启发。


道家,本是官场中的“闲官”,但也是官场中的“揭秘者”,他们揭出的“秘密”可以被进入不了官场的人当作批评官场甚至另建一个“官场”的武器,也可以视为一种纯客观的“知识”。


至于汉代以后出现的“道家”(太平道、五斗米道等)以及更晚时出现的道教,其思想来源更为博杂,有先秦道家的东西,也有先秦儒家、兵家、阴阳家的东西。那也是一种“职业”,是一种正式权力组织之外的“备份权力组织”或“亚权力组织”,乱世聚集群众、自立为王;治世则在正式权力机构缝隙间控制市井社会、是政府权力之外的“秘密社会”,今天有时称之为“黑社会”,它是有功能的,如维持市场交易的公道,解决医生药铺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等问题。


这个“职业”群体依然如古代一样,吸纳那些想进官场进不了或者被官场淘汰出来的人。


2


儒家,本是一个给别人家帮忙办丧事的职业班子,想必还承接一切有关祭祀的业务,如家族的祭祖活动、村里的祭社活动等,大一些的“单子”也接,比如某一地方政府的祭祀活动,最大的“单子”是国家给的,是给国君办理祭祀业务。儒家有特定的冠冕服饰,那是他们在祭祀活动时穿戴的“工作服”。因为从事这样的工作,所以,他们对古代的祭祀礼仪了解比较多,儒家的经典《周礼》《礼记》就是这么来的,这些通过儒家弟子口耳相传留下来的所谓古代礼仪在古代(如西周)是否真的存在过,大可怀疑,可以肯定的是一定经过后代儒家弟子的修改,有些是完全的杜撰。


正是因为帮助贵族大官(卿大夫)甚至国君安排祭祀事业,儒家的人有机会接触国君和大官,也有机会了解政治,这种地位激发了他们的从政热情,而他们的政治视角也是从礼仪、仁(亲亲)开始切入的,因为他们最熟悉的就是人们怀念亲人的感情,他们认为这是人性最基本的东西(从职业的角度看,也只能这么认为,不这么认为他们生意的基础就没了),这是“仁”的基础。他们对繁文缛节的“礼”“乐”形式的热衷,多少带了些职业病,且也只能以此作为和官府打交道的“中介物”,官府是因为他们是设计祭祀活动的专业人士才和他们打交道的。


孔子的出现,对儒家的地位是一种革命,他对政治有强烈的进取心,他引领着这个本来只是帮忙搞祭祀的专业团队自己想参与政治,获得权力,而他们能给执政者提出的最主要建议就是他们所熟悉的“仁”与“礼”。孔子周游列国之后,已经不再接日常业务的“小单子”了,而是一门心思从政,追随他的是这个职业群体里那些和他一样、不甘心一辈子只是在某个祭祀的场合装神弄鬼的青年人,他们组成了一个谋求官位的职业集团,四处游说,这种游说是有效果的,很多人留在各国的官府,当了不大不小的官,没当官开始办学,培养后继人才。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汉朝中期,坚韧不拔的儒家终于盼来了他们黄金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成了唯一获得皇帝“册封”的学派。此后,他们全体“转正”成为正式的官员,儒家办的学校,也全部成了官员预备学堂。这时候,他们自己已不再提及当年给别人办丧事、当吹鼓手、“干哭活儿”的往事,而以道貌岸然的知识分子形象面世。


法家,也是个职业群体,是专攻衙门法律行政事务的人,当时各国的大官如卿、大夫是世袭的,具体办事的小吏也有世袭的,小吏中间就传承着各种法、律、术的经验与知识,所谓“刑名术数”之学,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清代,很多办理实际行政、法律事务的“师爷”也是家传。“家传”只是在体制外准备的后备军机制。先秦法家、汉朝那些专治法律的酷吏、一直到清代各级衙门的“刑名师爷”,都是吃这碗饭的。


墨家,是手工者,制造各种工具、器械,小的是农具、兵器,大的就是云梯、城墙,凡是打仗,就要准备后勤、兵器以及作战时的土木工程,就要征召这批人,他们也是凭这身本事可以为“对方”搞一些“沙盘作业”“兵棋推演”之类的,久而久之,发展出“非攻”“兼爱”的思想。


兵家,是职业军队的候补人员,那些自负有指挥才能的人要么不当兵,要当兵就当指挥官,在当兵前,精研作战理论(兵法),然后到各国去碰运气,看谁直接任命自己当将军,而且是上将军。


农家:自然不用说,农民是最大的职业群体。


阴阳家:搞天文历法、星象、医学的那帮人,也算是个职业群体。


纵横家:搞公关、外交的那批人。


杂家:杂家其实不杂,主体成分是商人,开始是卖酒、贩卖各种货物、以及煮盐制铁的商人,再宽泛些,城市工商业者。


3


诸子百家实际上是以职业群体为社会基础的,那些思想家都是某类职业的“从业人员”,因而,他们的思想中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关的职业色彩,这种色彩表现为观察问题的职业眼光以及若隐若现的职业利益,这些内容在讨论各家具体思想时我们会具体谈到。


当然,思想家个人不同于那个群体(学派),他有更多的个人独立性,很多想法、念头是他个人独创的,与职业身份无关,他本人也没有那么明确的自我职业意识,这种独立性有时让人看不到他的思想与职业的联系。


但学派就不同了,他们维护自己饭碗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所以,在一个学派内传承的某家思想一定是经过“删改”的,哪怕是“祖师爷”的思想,也得删改,删去那些不利于当下谋职、履职需要的,增添适应当下自己需要的内容(当然,这种增添是不真实或以杜撰祖师爷的说法为形式的)。


阶级斗争学说传入中国后,一派中国学者试着以“阶级斗争”学说来解释先秦诸子,给各家贴上奴隶主贵族、封建地主阶级之类的标签,难免方凿圆枘,对不上卯儿,这些说法流传至今日,仍有影响。


以阶级观念诠释先秦诸子,不是不可以,但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家”确实有阶级立场的,如“农家”,但绝大多数“家”都是统治阶级中的成员(或是争着抢着想进入统治阶级的一员),他们的立场都是统治阶级的,先秦诸家的职业只是统治阶级内部的职业分工。


编辑: 九章丨审核:子白


休闲读品杂志社


(xiuxiandupinTX)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