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酒与养生(养生桩漫谈)

作者:肚松咪酒 更新时间:2022-08-17 18:19 阅读:587

《古诗十九首》有云:“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迭,圣贤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回顾中国数千年文明史,饮酒是人们参悟人生、追求快乐和保健养生的重要行为方式,滥觞而绵延至今未曾断绝。


然而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生态圈受到前所有未有的冲击,其中酒与养生观念也受到强烈的质疑和颠覆。然而饮酒与养生是否真的水火不容?现代文明质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样的命题?芸芸众生又当如何看待和取舍?


酒是长寿之品,历史上伟大的人物大多与美酒结缘,其文化的正负效应,值得申说。


一、中国文化重视酒与养生之道(二标)


漫谈酒与养生


中国思想三大流派,一是儒家,其代表人物孔子喜欢饮酒,又很有酒德,惟酒无量不及醉,高寿七十三;二是道家,道家的庄子饮酒,活了八十四。老子也饮酒,上古的酒比较淡,他活了一百六十岁。司马迁写《史记》时,感到老子活一百六十不可思议,所以列出了三个答案,第一个老子是李耳,第二个老子是老莱子,第三是战国的老子。但是道家不同意这个说法,认为太上老君老子就活了一百六十。更长寿的彭祖也喝酒,据说活了八百岁,这已无从考证。但我发现上古计年和现在不同,那时春天一年,夏天一年,秋天一年,冬天一年,所以彭祖大抵只活了近二百岁。彭祖常和纣王饮酒,有“三杯五盏助兴,常饮有益养生”之说。史称:彭祖归隐彭山后,常采集中草药,自酿酒而每日小饮,虽逾百岁高龄,仍童颜鹤发,被称作中国第一个“酒仙”。可以说,生态性地饮酒与健康长寿确乎有关系,这不是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历代诗人书法家大多好酒,中国一流的文人基本都喝酒:竹林七贤好酒,陶渊明王羲之以酒为伴,李白杜甫王维喝酒酣畅无比,苏黄米蔡无酒不书。只有佛教戒酒忌酒,但也有像怀素和尚等好酒的,此是另话。


中国酒与养生、长生具有哲学本体论的关系。儒家强调生命没有所追求的理想重要,杀生成仁,舍生取义,认为仁和义比生更重要,熊掌与鱼不可兼得,只能取其义,所以儒家舍生取义的烈士很多。道家不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退后一步天地宽阔,淡然出世,强调在乱世应全身远祸。这种思想对竹林七贤、对王羲之,对中国信道家的人影响不小。王羲之写了《黄庭经》,为了长寿而服“五石散”——这是一种有毒之药,用石灰、雄黄、矿物质、石英石等打成粉末,与酒和到一起喝下去。这是很厉害的烈性药,相当于一个人把半斤人参吃下去,会毒火攻心,浑身燥热,甚至口鼻流血。酒仙刘伶也服食五石散,热得不行就在屋里脱光。突然有人登门拜访,大惊说你怎么裸体啊,他回答说“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世说新语·任诞》)可见道家哲学,天地人是一体的,人就在天地之间。但道家信徒因为执着长生长寿愿望,错服了五石散之类的药,导致了他们的短寿。


漫谈酒与养生


王羲之五十岁写《兰亭序》后的九年,病中气息奄奄将儿孙招到跟前,托付后事。我相信王羲之若当时放弃“服食”,而以写《兰亭序》时的喝酒到微醺的自由境界,肯定会长寿。春秋末期的孔子都活了73岁,王羲之才活了59岁,诸葛亮事必亲躬仅活了54岁。人们要认识是药三分毒,是酒三分烈,慎用性热燥热之药,药酒也不能乱喝。历史教训值得记取,讲究“有酒量也要有酒德”,饮而不醉,酒而不乱,其乐也融融。


我反对酗酒,酗酒无疑是饮鸩止渴、烈火浇油,对生命的戕害是不争的事实。饮酒者也可能逞一时之强,该出手时出手,不该出手时也出手,会出现诸多酒桌失礼的状况。酗酒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人的身体阴阳寒湿各个方面不同,脉的沉浮和气的强弱也不一样,狂喝酒可能壮一时之阳逞一时之强,但是终归会戕害自己身体,得不偿失啊。


二、酒与养生是人类生命生态文化问题(二标)


漫谈酒与养生


从古至今,酒在人们的生命颐养状态中皆极为重要。就我而言,我写书法尤其写狂草都要饮点酒,酒能够激发我的激情,去掉社会给予的人格面具,获得一种自由解放有如神助的灵感。从某种功能上说,酒是激发创作激情,促进生命代谢,使人乐以忘忧的佳酿,所以适度饮酒能够增进健康获得长寿。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很容易诱发各种疾病,如果日积月累地把一些忧愁、灾害、痛苦记忆,不断地叠加给自己脆弱的神经,导致长期地失眠和忧郁症,甚至演化为恐惧症,最后精神萎靡、病痛交加、意念绝望。一般情况下,适量饮酒能使人精神愉快,可缓和放松乃至减轻人的忧虑和紧张心理,增强生存的安全感,在饮酒中逐渐开朗心情获得健康是长寿的灵丹。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话很有道理。在特别劳累的情况下,一般人都会失眠,我喝点酒之后,倒头就睡。能睡得那么快,这当然有酒的功效。


酒不仅是养生长寿之品,还有不可忽视的保养美容的功能。比如国外有酒浴,在浴缸里加入酒,比如红酒等等,也有人用啤酒来洗头,养颜养发。我记得宋庆龄曾在浴缸里加入了牛奶,可以对身体产生一种良性的刺激和呵护。当然,酒还可以杀虫、驱邪,我常常准备一个酒喷雾剂,夏天有虫子叮咬可以擦一擦消炎,同时驱逐一些小虫子。《博物志》载:王肃、张衡、马均三人冒雾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饮食,一人空腹;空腹者死,饱食者病,饮酒者健。这其中的奥妙,只有真智者才能领悟。


世界上有四大长寿地区。一是意大利的撒丁岛,山区居民活到100岁的几率是世界其他地方的三倍,其长寿秘诀是每天两杯葡萄酒;二是哥斯达黎加的尼科亚半岛,活到90岁的几率是美国同龄人的两倍,其长寿秘诀是生活简单压力小,吃的食物绿色生态;三是日本冲绳岛,是世界上百岁老人云集地,其长寿秘诀是红薯为主食并适当饮酒;四是希腊的伊卡里亚岛,居民平均每周吃三文鱼沙丁鱼等,抑郁症发病率极低。这些长寿经对我们很有启示。


酒类中含有一些重要的长寿因子。法国人大量饮用红葡萄酒并没有缩短寿命,反而更长寿,这就是著名的“法国悖论(French Paradox)”。其实,葡萄酒含有大量抗氧化的多酚,可防范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活性氧自由基所氧化,不会发生严重的动脉硬化。同样,黄酒含有21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锌、谷胱甘肽,多酚类物质以及类黑精等,它们对调剂人体生理功能,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净化人体内的环境污染,防止心血管硬化抗衰老等都大有益处。黄酒富含咖吗氨基酸,其抗癌的作用不容低估。白酒尤其是药酒,其中的配伍如果科学的话,其防癌作用也是明显的。


中国人的养生哲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药酒,换言之,中国是药酒之国。我去过了全世界五十多个国家,没见过哪个国家的药酒有中国这么丰富,可谓琳琅满目。人到中年,我的身体也开始出现毛病,到医院太耽误时间。于是,我外儒内道,小病也成良医,知道做学问需要首先修理好在学问之车,开始注意养气养生,不给单位医药增加负担,小病自己就可以解决。由于我长达三十年写作熬夜,心脏有段时间出了问题,于是我每天喝一点葡萄酒,一年以后竟然康复。我在大负荷的学术讲演结束后感到异常疲劳,会喝一点枸杞子酒或一点人参酒提神。这些都说明了酒可以助健康保卫生,适当饮酒还可以治疗某些病痛。


三、酒与养生中的中国智慧呈现(二标)


漫谈酒与养生


回顾历史,酒的养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酒最早被造出来就是为了养生,而不是为了伤神。《黄帝内经》中《素问·汤液醪醴论》有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早在周代,酒便有了《五齐》、《三酒》之分。五齐是按酒的清浊和味道醇厚分为五等,三酒是依据酒的酿造时间和长短而划分。最早的酒叫酒和醴,其功能首先是防腐。古人保存尸体没有冷冻设备,最原始的祭祀大典搞一些巫术,得用酒让尸体的腐烂减到最慢速度。还有酒用到祭祀的菜肴中,古代祭祀大多要三天,肉食不能腐败或腐败得慢一些。古代的酒本身也有一个防腐问题,因为古代酒度数比较低,通过提高酒精度使得酒能尽可能保存时间长一些。酒能防腐,酒能让生命力延长一些,酒能让人健康,这是远古时期酒的基本功能。


传统配酒制做方法大抵有:酒煮、酒渗、酒渍、酒灸、酒研、酒蒸、酒炒、酒煨等。商周时期有温酒器皿,汉代有了煮酒。三国时期曹操刘备“煮酒论英雄”,是为了让酒温升高,让酒里面的功效能够分解出来,达到养生的目的。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在《本草经注》中提出了冷浸法制药酒:“凡渍药酒,皆须细切,生绢袋盛之,乃入酒密封,随寒暑日数,视其浓烈,便可提出,不必待至酒尽也。滓可暴燥微捣,更渍饮之,亦可散服。”唐宋时期,药酒和补酒也大行其道,医著《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圣济总录》等,都收录了不少药酒和补酒的配制法,其中解酒、戒酒方竟有一百多例。一般的药酒是用白酒和黄酒来做,像风湿酒、补肝益肾酒、补气养血酒、养心安神酒、滋阴壮阳酒——人参酒、枸杞酒、跌打损伤酒、灵芝酒等等,数不胜数。


一个历史细节值得注意:唐玄宗李隆基比杨贵妃大三十岁,杨贵妃马嵬坡死的时候才三十八岁,李隆基那时候六十多岁。他们曾在长生殿发愿“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但唐玄宗体弱劳累,腰酸背疼,发少齿落,身体零件都不灵活。太医给他开了一个药酒方子——“养生酒”:“系百花之精,万药之神,五眼泉之水酿造美酒,常饮所致”。原来,太医发现一个高寿一百四十岁的老人,齿不摇、眼不花、发不白,身健如飞,感到这位老者不得了,就去取经。回去就照着给唐玄宗做了“养生酒”。其后唐玄宗身体大好。玄宗和太宗不同,唐太宗是服五石散死的,唐太宗和王羲之一样想长寿而“服食”,结果都只活了六十岁左右。而体弱多病的唐玄宗反而成为长寿之人,不能不说好的药酒确乎能令人健康长寿。


宋明清时代治药酒的功夫更为细致。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集药物学、植物学之大成,并旁及食品学、营养学、养生学等。《本草纲目》里除了详细讲解草药,光是药酒有二百多味。李时珍以后的历代名医,对药酒的功效都非常看重,尤其是对药酒促发药效、加倍药力、加速康复的周期的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


今天,我注意到人们在饭局中,已经不怎么热衷于狂喝白酒,一些人开始喝能养生的红酒,治病养生的药酒,清爽的啤酒。上古的酒是很淡的,酒精度只有几度,就像醪糟水,蒸馏酒是在元朝以后才出现的。武松打虎喝了十八碗都是醪糟类的酒,如果武松喝十八碗高度白酒,估计也会趴下。煮酒有个好处,把酒里的水分蒸发出去,让酒更加醇厚一些。还有在寒冬腊月,行军打仗,白露为霜时,温酒还是有一种军武的豪爽,有一种温暖人心的义气情怀。


总之,酒能够强身,能够宽心,有保健之效。酒与养生要保持合适的度,药酒养生利大于弊。今天医疗费这么昂贵,假药又这么多,我建议大家可读点中医中药的书,买点酒与枸杞做点温性药酒,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应喝点何首乌酒养发。这样又养生,又减轻医疗负担,何乐而不为?


四、全球化中酒与养生的中西差异(二标)


漫谈酒与养生


酒与养生的关系问题上,中西方人认识有不小的差距。西方认为酒是“伤身”的,中国文献和历史说明酒是“养生”的。在这个问题上,西方人的认识有其盲点,中国传统认识有其智慧。最近法国人发现,人活一百五十岁的一个最好的药,就是红酒中的提取物。西方认为酒对生命是戕害的,其实已被实践证明不能成立。有统计数据表明,凡活到九十、一百多岁的长寿老人大多都喝点小酒。我主张酒是有害有利二元论,凡事都要一分为二,没有绝对不好的东西。


西方人崇拜“酒神精神”。中国人崇拜“酒人精神”,和谐人间矛盾,协调五脏六腑、调和生理心理、颐养精神和躯体。我认为孔子不及醉达到了中庸之道,进入到饮酒的最高境界。古代中国作为农耕社会只能凭经验,有句话叫久病成良医,它不是成为别人的良医,而是成为自己的良医。在养生论上,如果用西医的统一论,会使人类养生认知走向片面性。中国传统文化养生理论有很多精华,在今天知行合一的情况下,过分强调西方认知而不注重中国实践是单边主义的;过分强调形而上的推论或者数据统计的普遍性,而不强调民族体质人类学的个体性差异性,是伪科学主义。这种西方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要求全世界都得像美国一样,如今,全世界所有的机场都一个样,全世界所有城市都面目雷同,全世界所有的啤酒、披萨饼等各个方面都完全等同,这无疑是人类文化单一化的退步!


其实,西方有一个“通天塔理论”——当上帝看见地上的人说统一语言修通天塔向上帝抗争,向圣神进攻。上帝微微一笑,让这些人说不同的方言,通天塔终于没有造起来。从这个《圣经》例子可以说,上帝是主张差异的,不赞成全球同一语言,统一修建通天之塔。全球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统一是人类的灾难。现在说全球每天有多少物种死去,有多少方言死去,多少文化死去,多少宗教死去。人们不觉得心疼,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漫谈酒与养生


中国酒业不要完全听所谓的统一论、全球论的论调,养生理论有一个基本的数据和底线,比如医药的普遍性,当然应该执行。但是,藏医有藏医的规矩,印度医有印度医的法则,中医有中医的标准,这是根据不同民族的体质而从实践中得来的。西方人从古到今是吃红肉长大的,汉族人自古以来是吃蔬菜长大的,消化系统当然有差别。今天,为什么国人得肠胃癌特别多,在于人们普遍相信了西方现代性,喝牛奶,吃红肉。但由于汉民族的肠子比欧美人长将近一米,因此肚子里蠕动排除体外要多停留几个小时。如今国人得直肠癌、结肠癌特别多,这是主要的原因。全球要求不同的人种、不同的体质、不同的风俗习惯都统一在西方的模式上,导致了这种现代文明病。此不可不警惕!


《诗经.豳风》有言:“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称彼兕觥,万事无疆”。已经将养生长寿和春酒联系起来,在我看来,古代中国的饮酒学问和养生智慧不可低估,值得申说。


(该文作于2012年3月,未修订)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