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主流媒体宜宾白酒产区行①:探访五粮液的“大国浓香”密码

作者:酒视界 更新时间:2022-09-09 03:42 阅读:226

10月26日,“酒都宜宾 浓香天下——全国主流媒体走进长江‘零公里’最优酿酒生态圈采风活动”首站走进中国白酒领军企业五粮液。来自新华社、中新社、四川日报、财联社、第一财经、华夏酒报、云酒头条、微酒、糖酒快讯等20余家中央、省、市媒体代表和酒行业媒体代表,从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汇合处出发,参观了坐落于宜宾老城区的五粮液“长发升”“利川永”“张万和”等酿酒古作坊,和绿色生态、规模宏大的五粮液江北酿酒基地,深刻感受了酒都宜宾的悠久酿酒历史和五粮液大国浓香的独特魅力。


全国主流媒体宜宾白酒产区行①:探访五粮液的“大国浓香”密码


媒体记者一行参观五粮液鹏程广场


三江汇流地 诞生神秘“五粮”配方


在长江“零公里”处的合江门地标广场,全国主流媒体记者开始在宜宾白酒产区的采风。


对岸的白塔山,已静静守望金沙江、岷江、长江汇合东流500多年;一旁的冠英古街,古时候是宜宾达官贵人居住地,如今修复为开放式景区,每日游人如织,人们在这条古街巷里,感受长江首城宜宾的悠久历史、马帮文化、酒文化和茶文化。


宜宾古城,金沙江、岷江合围,背靠郁郁葱葱的城市森林公园翠屏山,山环水绕,风景极好。宜宾提出打造长江“零公里”最优酿酒生态圈,第一个“最优”,指的便是酿酒生态环境的最优。


名酒离不开名江大河,五粮液的故事就从三江汇流处开始。


自古以来,宜宾航运方便,物产丰富、商贾发达,不同文化碰撞交流,使得这座有着22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孕育出了“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同时,这种精神使得宜宾酿酒人视野开阔,善于包容,喜欢尝试,而采用多粮工艺酿酒恰是此精神最好的诠释与注解。


起源于非洲的高粱、西亚的小麦,美洲的玉米,还有中国本土的水稻,沿着丝绸之路、跨过海洋,顺着长江等河流进入宜宾,宜宾的酿酒人视若珍宝,一一拿来尝试酿造美酒。


据历史记载,从商周时期僰人酿制窨酒,到南北朝彝族人用小麦、青稞或大米等粮食酿制咂酒,宜宾酒开启了多种粮食酿酒的先河,再到唐代用粟米、高粱等四种粮食酿制重碧酒,宋代姚氏酒坊用高粱、大米、糯米、荞子、蜀黍五种粮食酿制姚子雪曲,明代陈氏秘方按照“荞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两成,川南红粱凑足数”的比例,酿制出杂粮酒,五粮酿造的技艺,基本成型。


新中国成立后,因荞子去壳不尽,易使酒产生苦涩味,五粮液进一步创新,采用小麦替换了它,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五粮配方(高粱 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


从三江汇流地,诞生神奇的“五粮”配方,仿佛是冥冥之中的注定。五粮液继承和发扬千年酿艺,采用五种谷物融合酿酒,让五味合而为一,最终酿出了“各味谐调,恰到好处”的五粮美酒,不断征服消费者的味蕾,让五粮美酒香飘世界,同时又让其在举杯畅饮时,淋漓尽致地诠释开放、包容、和谐等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全国主流媒体宜宾白酒产区行①:探访五粮液的“大国浓香”密码


五粮液生态湿地一角


国宝窖池、顶级匠人“隐匿”宜宾古街巷


离合江门百余米,一条名为鼓楼街的巷子,远远地飘出浓浓酒香,采风团记者循着酒香走去,便到了五粮液“长发升”古酒坊。


宜宾提出打造长江“零公里”最优酿酒生态圈,第二个“最优”,指的是白酒产业发展环境的最优。这其中,古窖池历来被五粮液视为不可复制的核心优质资源。


“长发升”古酒坊,朱红门面,明清建筑风格,曾是典型的“前店后坊”。在这里,记者看到了最古老的酿酒场所和传承了数代人的传统酿造技艺。


酒坊中的古窖,最古老的已有653年窖龄,且未曾间断使用,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并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地穴式曲酒发酵窖池,其窖泥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活文物”收藏。


这些始于明洪武年间(1368年)的明初古窖池,可别小瞧,它们可是五粮液引以为傲的“镇厂之宝”。这里的五粮液酿酒工人,至少拥有30年以上的酿酒经验,酿酒技艺精湛,可谓酿酒行业里的顶尖匠人,他们默默地守着数百年历史的“国宝”窖池劳作,采用最地道的“纯手工”传统酿造工艺,日复一日,用饱含工匠精神的双手和丰富的经验,酿造出最醇香的五粮美酒。


五粮液“钟三和”“张万和”古酒坊,在宜宾老城区的中部,四周满是居民楼。正如他们名字中所带的“和”字一样,两个古酒坊已经和周围的市民“和睦相处”数百年。酒坊外,市民们买菜、喝茶、接送孩子上学,生活井然有序;酒坊内,酿酒工人繁忙劳作,起糟、蒸馏、摘酒、摊晾……酿的酒顺着窗户、瓦缝飘散出来,让街巷更有生活气息了,似乎古戎州千百年来的生活都停留在这里。


岷江畔的长春街,是条充满生活气息的街道,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种副食品和服务小店散布整条街上,这条巷子里可是藏着五粮液“利川永”“全恒昌”“天锡福”三个古酒坊。五粮液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邓子均曾在“利川永”工作,他反复摸索,改良“陈氏秘方”酿出了杂粮酒,晚清举人杨惠泉品美酒,更名为“五粮液”,开辟了一个白酒品牌的发展新纪元。


明初古酒坊、国宝窖池,并没被“束之高阁”,当作遗迹来对待,而是保持生产,和城市融为一体;五粮液酿酒匠人,身怀绝技,却并不觉得自己多了不起,一心想着的只是多酿些好酒,安安心心、滋滋润润地过日子,仿佛大隐隐于市的“高手”。


走过这些朴实无华的五粮液酿酒古作坊,让人不仅感受到了五粮液悠久的酿酒历史,还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力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宜宾人都会用心酿好酒,因为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已经融入宜宾人的骨髓。


这也让记者们看到,五粮液之所以成长为千亿企业和令国人骄傲的民族品牌,是因为其根扎在宜宾4000多年的酿酒历史里,扎在连续不间断生产的明初古窖池,扎在近万名朴实无华、一心酿好酒的酿酒匠人手里。这些深厚的“土壤”,让五粮液根基扎实,能始终汲取养分,保持蓬勃向上的发展。


全国主流媒体宜宾白酒产区行①:探访五粮液的“大国浓香”密码


五粮液生态湿地一角


世界最大酿造车间 工匠精神让人惊叹


岷江北岸,是五粮液十里酒城。上世纪八十年代,趁着改革的东风,五粮液人,跨过岷江大桥,以艰苦创业的精神,数次扩建,修建了中国最大的生态酿酒基地。


在五粮液523酿酒车间,采风团记者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酿造车间,长达1.6公里,共有13000余口,上千名酿酒工人同时生产,场面极其震撼。


虽然规模宏大,但五粮液却依然采用传统工艺生产酿造白酒,除了行车往返运送酒糟外,拌料、上甑、摘酒、摊晾等关键酿酒环节,依然采用纯手工操作。


“酿酒首先要保证品质,可以机械化的地方采用机械化,不能的地方就坚持人工操作。”523车间一位班组长告诉记者,酿酒看似体力活,实则是一门技术活。


比如看糟配料,看似重复地挥舞铲子劳作,实则每一次操作都不一样。不同窖池的糟不一样,同一口窖池的上、中、下层糟不一样,这一轮和下一轮不一样;配料的季节不一样,温度、湿度就不一样……因此,只有丰富的经验,把糟、粮、糠、水、曲等影响酿酒的因素,都做到恰到好处的搭配,才能酿出好酒。


窖池里新出来的糟,首先要“望”,用眼看糟,看颜色是否正常,发酵是否彻底;“闻”,用鼻闻糟,闻香气好不好;“问”,用嘴尝糟,尝酸味正不正常;“切”,用手抓糟,感受水分是否充足。只有准确识别了糟,才能精准配料。


量质摘酒,同样很难,十分考验技术能力。刚酿出来的原酒,需要靠酿酒师傅品尝,判断先流出来的是三级酒、二级酒,还是一级酒。摘一级酒,多摘一斤就能多创造近千元价值,判断晚了,就流到二级酒里去了,造成优质原酒浪费;同样,若是尾酒没控制好,二级酒就会流进一级酒里,造成一级酒的作废。


为了酿好酒,五粮液采取“传帮带”的师徒制,师傅手把手相传,徒弟用心领悟,通过这样的方式,师傅积累几十年的酿好酒经验才能传给徒弟,同时,传递的还有精益求精的极致工匠精神。


从宜宾老城区的八大明初古酒坊到全国规模最大的生态酿酒基地,时代在变,企业规模在变,但五粮液人的初心、匠心和精神未曾改变。


这种让人惊叹的极致工匠精神的坚守,让五粮液行稳致远,成为中国白酒行业标杆企业;在五粮液的带领下,宜宾白酒产区令人瞩目,以不足全国同行业1/10的产量,支撑了全国近1/4的市场份额和近1/5的利润总额;以不足四川省同行业1/5的产量,支撑了全省一半的市场份额和近3/5的利润总额。(四川经济日报)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