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业的“韧性”

作者:云酒传媒 更新时间:2022-08-18 00:25 阅读:447

白酒业的“韧性”



从酒业六大整体发展趋势,寻找答案。


文|云酒内容中心产业产区组


7月14日,中国酒业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第四次(扩大)会议在泸州召开。


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从产业现状、面临问题、发现优势、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对中国酒业发展及趋势进行研判。


云酒头条(微信号:云酒头条)获悉,过去的2021年和今年上半年,中国酒业实现白酒第一的成绩,2021年全国酒业规上企业1711家,累计白酒酿酒总产量5407万千升,同比增长3.95%;实现销售收入8687亿元,同比增长14.35%;利润1949亿元,同比增长30.86%。


今年1至5月份,全国酿酒行业规上企业1741家,完成酿酒主产量2241万千升,同比下降1.35%;完成销售收入3991亿元,同比增长13.98%;实现利润827亿元,同比增长39.72%。


基于此数据,宋书玉在发言中表示,今年由于多重因素影响,成绩取得实属难能可贵。中国酒业已经进入新一轮产业调整阶段,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和消费结构均面临变革与调整。


2022年,在中国酒业面临重大压力的背景下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白酒行业体现出越来越强的发展韧性。


积极作为,稳中求进


自2020年以来,大多数行业都受到疫情影响,酒业也不例外,但白酒产业却体现出较强的抗冲击能力,经济指标依旧表现亮眼。


近几年,白酒行业的消费升级、品质升级是大势所趋。在名酒引领下,酒业竞合发展理念越发彰显,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产业生态已经形成。名酒产区呈现出产量、销量总体稳定,收入利润稳定增长的良好局面。中小企业面临强大市场空间,转型发展瓶颈。


2021年,可以说是中国白酒产业求“稳”的一年,也是突破认知的边界、打开更多视野的一年。


白酒产业继续呈现结构性繁荣


2021年,白酒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033亿元,同比增长18.6%;利润1702亿元,同比增长32.95%;产量占全国饮料酒总产量的15.62%,营业收入占74.66%,利润占全行业87.31%。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21年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数量为965家,完成白酒产量715.63万千升,为2016年以来最低值,连续第五年下行。白酒产业结构性调整进一步优化,单位企业效益较五年前有大幅提升。


产能向优势产区集中明显


在六大白酒核心产区中,四川、贵州增幅明显,比重分别增长了2.11和1.16个百分点。其中,四川省白酒产量占比首次超过50%;此外,山西、江苏两省白酒产量占比分别增长0.37、0.54个百分点,也呈现上升趋势。2021年白酒产量占行业比重超过1%的省市17个,比2020年减少1个。


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再提升


“中国白酒T8峰会”中的8家名酒企业(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汾酒、郎酒、古井贡酒、牛栏山)企业产量占全国白酒20.67%,营业收入占45.89%,利润占58.18%,显示出白酒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陈年白酒市场不断扩大


陈年白酒消费总体增速达65%,消费人群呈现出年轻化和合理性化趋势,未来青年市场将起到拉动市场增量的重要作用。


数字化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从产品端到渠道端再到消费端,数字化正在为白酒全产业赋能,加速了白酒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


白酒消费多元化特征明显


白酒消费特征正在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新营销场景、新服务体验、新文化表达盛行。


在内外多重因素影响下,酒业依旧面临多重挑战,将产业战略转型与升级成为内涵,显现出白酒行业的巨大潜力。


韧性,从何而来?


白酒行业的韧性是怎么形成的,又是如何做到的?其答案涉及行业基础、投入回报、规划清晰、行业聚力四个方面。


在行业基础方面,数据显示,2021年,白酒产业全国规上企业数量为965家,完成产量715.63万千升,同比下降0.59%;销售收入6033.48亿元,同比增长18.60%;利润1701.94亿元,同比增长32.95%。


随着经济建设提速、消费升级、中产阶层扩容等新市场环境的形成,有效扩充了高品质高端酒的市场容量,高品质和高品位的个性化消费需求,拉动了名酒的量价齐升。与此同时,老酒消费也渐成气候。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中国老酒市场指数》报告显示,2013-2018年,老酒市场规模从110亿元猛增至500亿元;2021年其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业内人士认为,名酒与老酒相对应,白酒基础消费市场始终保持强劲的实力。大众消费常态化,各种新型消费场景不断涌现,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大众的美酒消费需求已经成为白酒市场的主导方向,也为白酒行业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此外,白酒行业还是一个有重投入就会得到回报的产业,体现着四个方面的“复利”效应——品牌复利、年份复利、消费复利、渠道复利。


品牌复利——来自白酒的品牌价值随市场不断发展,这主要得益于,白酒行业自身具有投资回报率和口味具有侵略性的成瘾性互相依赖;


年份复利——白酒价格随着年份的增长不断增值,从基酒的年份到成品的年份,白酒的年份复利都稳定增长;


消费复利——白酒是典型的具有成瘾性和社交属性双重特质的产品,消费者只要形成了品牌偏好,就很容易形成一个基本的圈层和社交场景的排他性消费;


渠道复利——白酒渠道一旦形成,即有望持续经营。


近几年,各大酒企也纷纷运用复利能力创造市场价值,这也是白酒行业能够穿越危机的原因之一。


在规划上,白酒行业则十分注重政策引导。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快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其中曾三次提及白酒。在构建高质量供给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优化协调产业生态等方面多个环节积极引导促进白酒产业的健康高质量发展。


此外,地方政府也十分注重政策规划与实施,争做“白酒产区样本”。以泸州为例,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泸州市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白酒产业生态链,重点强链延链补链,形成高质量发展全产业生态链。后又发布《泸州市“十四五”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泸州白酒产业发展路径按照“一核三带五组团”“两区五地两体系”实施。


行业凝聚力方面,2021年白酒头部企业表现较好。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汾酒CR5合计约达到2383.6亿元,占全行业年度销售比重达39.51%。这表明白酒市场销售在继续向头部企业集中。


自“十四五”以来,白酒便进入了品牌集中化发展的阶段,向头部集中的趋势不断加强。而疫情的出现,加速了中国白酒的头部化进程。


日前,茅台到访汾酒,洋河密集到访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西凤到访茅台等,表明白酒行业进一步释放了竞合信号,增加相互了解,共同做大白酒市场。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促共进,已经成为白酒行业的广泛共识。


综合来看,在不确定因素之下,白酒行业用实力与成绩证明了自身发展十足的韧性,形成逆势上涨的“反差”,成为照亮中国酒业的一束光。


打开酒业新未来


在全产业高速增长的背后,产业发展积累的矛盾进一步显现,产能扩大、品类升温、渠道扩充、整合加剧、资本关注,产能与价值的矛盾、品类之间的矛盾、渠道积压的矛盾、体制文化整合的矛盾、投资与回报的矛盾,消费需求的下行压力在今年十分明显。产业政策调整的因素在加剧,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影响依旧存在。


如何预防叠加效应引发的产业震荡,如何在诸多不确定的国际国内因素影响下实现稳步发展,是白酒乃至整个中国酒业需要应对的问题。


白酒业的“韧性”



会议现场,宋书玉明确提出了中国酒类产业的六大整体发展趋势——一是稳健增长,持续向好;二科技引领,价值提升;三是“零碳”领航,产业升级;四是人才培育,支撑发展;五是美好企业,美好生活;六是文化强业,文化创新。


到2035年,我国要建成文化强国,酒业作为国家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兴业、以文强企、以文立酒、以文化人,构建中国酒类新文化体系,是中国酒类产业新时代的责任与使命,更是中国酒类产业文化创新的重要方式。


白酒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源源不断,在中国酒行业受到国际其他酒类冲击的今天,应当做好白酒文化引领,再塑白酒产业新优势。


“要反思我们继承了什么,我们又弘扬了什么,我们创新发展了什么?”在宋书玉看来,无论是酒桌文化还是直播带货乱象,大众对于酒文化的误解在于行业对正面的、正确的酒文化传播力度的不够,弘扬酿酒文化、弘扬科创文化、弘扬品酒文化,全面提升酒文化生产力就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拥有“韧性”和“抗冲击能力”的前提下,白酒产业更应积极作为、稳中求进,升华产区效应,产业竞争力提升、文化升级,为酒类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如宋书玉所说,“十四五”已经开局,未来发展命运在我们自己手中,美酒产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慢下来,不急不躁酿美酒;静下来,精益求精酿品质;沉下来,岁月酿造时间价值。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