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酿造:影响出酒率的5个不同因素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3-01-13 12:06 阅读:678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类产品也博大精深,喝酒已经成为国人生活的一部分。都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那么问题来了:白酒到底是怎么酿出来的?


白酒的酿造过程分为发酵,蒸馏两大部分。发酵指的是发酵过程,发酵需要糖分和酶。糖分包括葡萄糖和麦芽糖,果汁中通常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可以直接发酵。谷物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进行工艺处理可以生成麦芽糖。糖分与酶发生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这个反应过程称为酒精发酵。


白酒酿造:影响出酒率的5个不同因素



其实,酿酒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含一定浓度酒精饮料的过程,当然,实际操作的时候远远不是这么简单。大致来讲,一瓶白酒的诞生,一般要经过这样几个步骤:选料、制曲、发酵、蒸馏、陈酿、勾兑、灌装。那么今天,唐三镜赖燕主要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酿白酒出酒率的问题:


影响出酒率的因素有很多种,如果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就很难下手,大部分朋友都是做酒卖酒的,如果出酒很低会大大增加生产成本,造成利润损失,甚至还会亏本,出酒不好酒质也会到影响,从而影响白酒的销售,因为发酵异常会产生许多的邪杂物质影响酒质。


白酒酿造:影响出酒率的5个不同因素



接下来介绍5个不同因素对出酒率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调整方法,大家可以结合学员烤酒经历进行对照,有以下几大因素影响。


(1):控制最开始淀粉浓度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


白酒发酵的基本原理:


白酒发酵的过程是淀粉经过糖化过程转化成葡萄糖,然后酵母菌再将葡萄糖在厌氧条件下转变成乙醇。


注:酿酒酵母是不能直接利用淀粉的,必须是淀粉先变成糖,再变成酒。


白酒发酵所有的操作及控制条件都是围绕这个基本原理进行的。


粮食中的淀粉是产酒的有效成分,淀粉浓度的概念是淀粉占整个物料的比例,比如大米的淀粉含量70%,那么就是说100斤大米就含有70斤的淀粉,这70斤淀粉才是产酒的关键。


做酒初始淀粉浓度一般控制在20~30%最佳,我们做酒的粮食淀粉含量一般在60~70%之间,不同的粮食淀粉含量也不同,比如:


粮食——淀粉含量


大米——70%左右


玉米——65%左右


小麦——65%左右


高粱——70%左右


白酒酿造:影响出酒率的5个不同因素



常用的控制初始淀粉浓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做液态发酵,一般100斤粮食加200~300斤水。


第二种做固态发酵,加配糟,配糟就是蒸完酒后的酒糟,凉到合适温度后使用,配糟添加比例一般是100斤粮食加300到500斤配糟。


根据季节以及配糟残余的淀粉含量而定,夏季温度高,一般需要把淀粉浓度控制在相对较低水平,所以配糟必要要大一点,冬季升温慢,就需要把淀粉浓度控制在较高的水平。


如果初始淀粉浓度没有控制在20~30%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第一种是淀粉浓度很高,比如蒸完粮食摊凉加曲药后直接桶发酵,这种情况我们用什么曲药粮食都会发酵不完全,这种情况可以产酒,但是粮食的出酒率很低。


第二种情况,如果淀粉浓度很低,比如做液态发酵100斤粮食加了500斤水,发酵液很稀,这种情况发酵的强度低,发酵缓慢,并且还容易染菌,也时常会出现出酒率低的问题。


我们了解了这个原理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可以灵活调整,这是初始淀粉浓度对出酒率的影响。


白酒酿造:影响出酒率的5个不同因素



(2):做酒过程中需要有适量的空气


首先还是先讲一下原理:


白酒发酵的前期是酵母菌、根霉等微生物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进行有氧发酵,细胞数增多、代谢糖化酶、淀粉酶等一些酶系帮助粮食分解,到了发酵的中后期,氧消耗完,这个时候酵母菌就开始厌氧发酵产乙醇。


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出现发酵异常现象,


第一种情况溶氧太少,如果是做液态发酵发现冒泡少,发酵没有动静,做固态发酵发现升温缓慢,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否是溶氧不足;


第二种情况溶氧过多,溶氧多最容易出现的情况是酸败,因为大部分杂菌都是好氧菌,如果杂菌数量在前期起来后,发酵就会直接失败。


白酒酿造:影响出酒率的5个不同因素



控制做酒过程中需要有适量的空气的实际操作:


第一种做液态发酵,发酵的前3天,每天对发酵液搅拌1~2次,搅拌完后立马密封好,搅拌的过程一方面是将沉降的粮食打散,防止结团,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溶解一部分氧气到里面去。


第二种做固态发酵,固态发酵会出现糟子板结,结团等现象,遇到这种情况要加大糠壳的使用,糠壳的主要目的是起疏松作用,只有糟醅足够疏松,在入池发酵的时候才会有适当的溶氧,才会发酵正常。糠壳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本身是不会产酒的,牲口吃含有糠壳的酒糟适口性要差一点。此外糠壳对蒸酒也很有帮助,发酵完后的糟醅比较板结,不容易蒸酒,这个时候添加一部分糠壳可以更容易把酒蒸出来。


白酒酿造:影响出酒率的5个不同因素



(3):控制发酵温度


首先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基本原理:


酵母菌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是20~30℃,最适合的发酵温度是38~40℃。


根据这个基本原理我们知道初始温度在20~30℃酵母菌都可以长起来,发酵的最高温度不宜超过40度。


实际操作情况如下:


第一种是采取暴露在外面的发酵容器做酒,这种方式做酒环境温度的高低以及波动会对发酵容器的温度造成较大的影响。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干预外界条件来创造合适的发酵环境,比如夏季做酒就采取降温措施以及低的初始温度来达到,冬季做酒就要对发酵容器进行保温处理,防止散热快发酵温度过低。


白酒酿造:影响出酒率的5个不同因素



第二种采取窖池或者地缸发酵,这种操作方法环境温度变化相对来说对发酵体系温度影响不是特别大,也很难通过环境温度的干预来改变发酵体系的温度,一旦入池封窖后我们就很难做出调整。


这个时候就要设定合理的入池温度以及调整合适的入池淀粉浓度,比如入池淀粉浓度在22,入池温度我们一般控制在24~26℃左右,冬季高一点,夏季低一点,主要考虑到在封窖之前环境温度对发酵体系温度的影响。


总而言之,发酵前期温度宜控制在30℃以下,发酵中后期顶温不要超过40℃,这是发酵温度控制的基本原则。


(4):抑制发酵期间的一些杂菌的生长繁殖


抑制杂菌主要有两个方面是要注意的:


一方面是灭菌,即做好消毒以及环境的周围卫生工作;


另一个方面是抑制杂菌的生长,即不让杂菌迅速长起来,以免感染。


首先先来解释第一点,就是要对对发酵容器、发酵用水、凉床、操作工具等进行消毒处理,一个相对简单来说的就是用热水消毒,如果染菌比较严重的可以用生石灰、双氧水等化学药品达到消毒的效果。


那么第二点就是抑制杂菌生长,这一点主要是利用了杂菌的生长特点,我们知道白酒生产中主要的杂菌种类包括醋酸菌、乳酸菌等,大部分是需要氧气才能生长的,并且最适应杂菌生长温度是达到30℃以上,因此我们可以设置较低的初始温度来达到抑制杂菌生长的目的,当酵母菌数量长起来后就会抑制杂菌生长了,达到以菌抑菌的目的。


白酒酿造:影响出酒率的5个不同因素



(5):边糖化边发酵酿酒工艺在白酒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通俗一点讲就是在白酒发酵开始到结束,淀粉的糖化和葡萄糖转化成乙醇的过程始终在协调进行。


如果淀粉转化成葡萄糖的速度慢于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转化成乙醇的速度,那么酵母菌容易提前衰退,如果速度过快,高葡萄糖浓度会抑制酵母菌产乙醇。


所以我们要选取糖化与发酵相对匹配的酒曲才能把出酒率做到较高水平,如果还有在使用糖化酶加干酵母生产工艺的朋友就可以尝试一下边糖化边发酵工艺。


总结:


酿酒目的无非是两个:一是能得到较高的出酒率;二是酿出的酒能有一个较完美的口感。但是,是否能达到这两个目的的关键环节,是在发酵这道工序。尽管曲种如何好,糖化力和发酵力如何高;尽管大米的质量好,含淀粉多;尽管蒸馏设备如何先进、接酒技术如何高明。如果在发酵这一环节掌握不好,成品酒的得酒率也就不高。如何发酵,如何管理,一般酒厂和酿酒作坊都有一定的经验。但新工艺酿酒与传统的燃料酿酒方法还有不同之处。新工艺酿酒在发酵期中要特别注意和掌握温度、厌氧和发酵期这三个环节。更多酿酒知识,请关注我们...


白酒酿造:影响出酒率的5个不同因素



附:唐三镜集团的酒类发酵技术大全(也是目前全国各地各大中小型酒厂使普遍使用的酒类发酵技术方式)


1、液态发酵法(分生料液态和熟料液态两种);


2、半固态发酵法(先糖化后加水发酵);


3、固态发酵法(额外含唐三镜集团自己独一无二的固态香醅发酵法)。


现在加入唐三镜纯粮酿酒设备公司,酿酒技术免费学习,学习技术有:全国各地口感的白酒、新工艺酿酒技术和传统酿酒工艺、药酒、水果酒、花酒、各种粮食酒、瓶装香型酒、米酒、甜酒、黄酒、美容养颜酒等等….上网搜搜“唐三镜赖燕”了解咨询取得联系,或私信我。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