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酒的前世今生(二)(茅台酒前世今生的故事)

作者:阿斌 更新时间:2023-03-19 08:36 阅读:254

茅台酒的前世今生(二)


白酒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液态符号”,而茅台酒又是中国白酒品牌的代表。茅台酒不仅带动着中国酒业的前进,同时还肩负着传播中国酒文化的历史使命。


昨天讲了茅台酒的前世,从今天起,讲讲茅台酒的今生。茅台酒的今生第一阶段,就是1951年到1966年。了解茅台酒的各个阶段的发展史,可以辨别茅台酒的真伪,也可以了解茅台酒的收藏价值。在这一阶段,茅台使用的是酱釉陶瓶,外包装是老棉纸,“金轮牌”商标。


茅台酒瓶早期使用的是贵州仁怀当地古法制造的土陶瓶,因此又称为“酱茅”。外包装的棉纸既能起到防护酒瓶的作用,又能够让酒液自然呼吸,醇化加速,酒质升级。


1953年,茅台酒厂划拨给地方管理改厂名为地方国营仁怀茅台酒厂,产品正式命名为贵州茅台酒,随即启用了第一个临时商标工农牌。最初注册商标为“贵州茅苔”,商标上端正中为工农携手图案,左右两边有波浪形线条,其下有“贵州茅苔酒”五个红色大字和“地方国营茅台酒厂出品”十个白色小字,1953年,“苔”字被改为“台”字。届时茅台酒厂刚刚成立。


茅台酒的前世今生(二)


茅台酒的前世今生(二)


1953年起,茅台酒厂受贵州省工业厅直接领导,茅台酒启用“金轮”酒商标并开始外销,即现在的“五星”商标。但由于商标中存在“五星”“齿轮”等元素,这一商标图案被国外政客视为“政治商标”,因而受到歧视。后茅台开始设计飞天牌商标,并沿用至今。期间1966-1976年,因文化大革命,茅台还注册过葵花牌商标,现已退出历史。


1952年刚恢复生产时,茅台酒年产量达到75吨,之后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到1958年的时候达到顶峰产值500多吨,后大跃进,自然灾害因素等,茅台的发展陷入停滞,甚至是倒退。到1963年的时候,产量回落到220吨,企业也陷入了长期的亏损状态。茅台后续发展关注第三期。


1951-1966品牌轶事:


1954年4月,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灵活的展开外交,会议召开的第二天,他便以中国代表团的名义举行了招待会,用茅台酒招待各国代表、新闻记者和国际友人,茅台酒以其优秀的品质,获得了一致好评,同时大家也在品评茅台酒的过程中增加了宾主之间的友谊。


1958年:不少人都知道,毛泽东并不喜欢饮酒,但不善饮酒的毛泽东对茅台酒却十分关心。50年代,在一次会议的间隙,毛泽东主席把当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周林请到了自己的身边,亲切地拉着他的手,用一口地道的湖南腔问道:“老周,你不是贵州仁怀人吗?你给我说说,你们的茅台酒究竟是用什么神水搞的?那么香,那么美,让那么多人神魂颠倒地在研究它?”老家距茅台镇仅有10多公里的周书记回答说:“主席,哪有什么神水,就是用您长征四渡赤水的那个水搞的。”毛主席听后爽朗一笑说:“对我是不是也保密啊?”“对主席哪有什么密可保。”听到这里,毛主席高兴地说:“果真如此那就太好了!既然有这么多的神水,茅台酒,为何不搞它个一万吨呢?”,可见毛主席对茅台酒也是十分喜爱的。


茅台酒的前世今生(二)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