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止酒》:喝酒不止为仙气儿,首先得喝出人味儿

作者:肚松咪酒 更新时间:2022-08-17 20:13 阅读:933

都说魏晋文人是中国第一拨懂酒、嗜酒之人,而陶渊明在魏晋文人中,既是文学创作的集大成者,又是嗜酒如命的集大成者,自然也是诗酒言志的集大成者。而且,能不吝惜笔墨去夸耀酒之美妙的洒脱,不掩饰贫困到要饭还要喝酒的纯真,大概没有人比得过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把饮酒生活写入诗中却不著一个酒字,这样不落痕迹的笔法,又有几人能够超越。


陶渊明《止酒》:喝酒不止为仙气儿,首先得喝出人味儿


不得不说,陶渊明是中国酒文化承前启后发展的历史性人物,从他以后,中国文人终于开始把自己当作有血有肉的人在喝酒了,而且在他的影响下,后世文人诗酒言志的作品,开始写得真实生动,诙谐有趣,既有贫困与乐道的生活冲突,养生与嗜酒的生理煎熬,又有沉醉与清醒的内心纠结。


咪酒君今天就给大家介绍陶渊明一首认认真真写酒的诗,叫《止酒》,让我们一起来品咂下他对酒的真实态度。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


止酒,顾名思义,就是戒酒的意思,大概是诗人在一次烂醉酒醒之后,听着家人苦口婆心的劝诫,忽然心有所感提笔写下的一首诗。刘伶病酒,是因夫人劝诫酗酒“非摄生之道”,下定决心戒酒,让夫人准备好酒肉祭品,要整出个仪式感来,结果没忍住酒的诱惑,又大吃大喝起来。纵观陶渊明的一生,虽不及刘伶那般颓废无用,倒也和刘伶一样,一生嗜酒如命。所以他的这篇《止酒》,写了也是白写,就像一个酒徒说不喝不喝,结果又喝上了。


陶渊明《止酒》:喝酒不止为仙气儿,首先得喝出人味儿


头六句,诗人开门见山赋写隐居生活何其闲适潇洒。小城外,田野边,既有人气,也不嘈杂,而诗人选择了一个城乡结合部作为隐居之所,可谓独得一份闲野之趣。他每天安坐树荫之下,闲步柴门中,悠哉游哉,饿了吃院子里自己种的瓜果蔬菜,闷了就逗逗自己稚嫩懵懂的小儿子,像是一个“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老农,却又是一个“帝力于我何有哉”的隐者。


紧接着诗人就进入正题,谈饮酒的态度。“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诗人说我内心是不肯戒酒的,因为没有酒喝他就会不开心。


魏晋文人好酒,有的是借助醉态的行为艺术躲避祸患,酒中苦涩显得特别矫情,但最后有的隐居山林,有的见风使舵,所以,他们把酒喝成了一个无可奈何的人。有的是借助酒的兴发完成艺术创作,聚在一起饮酒、清谈、赋诗,兴起而至,兴尽而归,酒的味道寡淡,而饮酒者的神态却是飘逸如仙的,所以,他们喝出了酒的仙气儿。


到了陶渊明,喝酒终于有了形神兼备的味道。“三日不饮酒,形神不复相亲”,在陶渊明看来,喝酒就是为了图开心。他可以为了酒去求一份工作,先是江州祭酒,后是彭泽令,官儿越做越小,但只要有酒喝,其他的不重要。但遇到一个五斗米道徒要来视察工作,他必须要迎接、汇报的时候,实在觉得有些栽面儿,于是挂印辞官,唱着《归去来兮》隐居田园。


常人都以为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说的是薪酬,其实不然,他指的是当时极盛的“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发端于东汉时期的一个道教派别,创始人姓张,因为早期只要捐五斗米就可以入教,故称“五斗米道”。三国时期的张鲁就是五斗米道的传人,当时就有非常完备的宗教体系,在地方上政教合一,使张鲁成为雄霸一方的诸侯。


陶渊明《止酒》:喝酒不止为仙气儿,首先得喝出人味儿


东晋年间,许多名门望族依然尊奉五斗米道,其中就包括王羲之家族。陶渊明的曾祖陶侃是东晋的开国元勋,为东晋的创立和稳固立下了盖世神功,但因为出身寒微,在门阀制度森严的东晋社会,再高的军功也抵不上门第的高低,所以陶氏家族很快就被从权力核心清除出去。到了陶渊明这一代,已经是家道中落,只能做些普通的小官。


五斗米道徒弟有个很明显的标记,就是在名字后面带一个“之”字。大概当时来视察的上差,就是一个名字带有“之”字的人。所以,当颜延之给他留了“二万钱”的时候,他就直接送到酒馆,留着慢慢喝酒用,其实是不想让这钱进家门,沾污了他的田园风光。这也大概是他做人的一个原则,不矫情,但也不妥协。


但是有个刺史叫王弘,想结识他,他一直躲着不肯见。有一次诗人去庐山旅游,王弘得知消息后就在半路设酒宴等他。陶渊明闻见酒味儿就走不动道,越喝越开心,王弘趁机出来与他相见,二人把酒言欢,到了晚上才下山。陶渊明认为王弘是个俗人,不喜欢与他交往,当一味地躲避,却显得自己矫情不够洒脱,何况在酒和俗人之间,率真的诗人还是分得清、放得下的。


所以诗人在《止酒》中说,晚上不喝酒,他睡不着,早上不喝酒,他起不来,每天都想着戒酒、戒酒,却害怕不喝酒会让自己的身体阴阳不调,浑身不得劲儿。他又何尝不知道戒酒对深度酒精依赖的他身体有好处呢?但诗人说他只知道戒酒会让他变得不开心。


但面对家人苦心孤诣地劝谏,他也不好硬来反对,“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他戏谑说,今天就是一个戒酒的好日子,我就下定决心开始戒酒,而且信誓旦旦地说,我从此再也不饮酒了,一直戒到成神仙,一直戒到脸色红润如故,一直戒到千秋万代。听得出来诗人最后地话里带有赌气地味道,但这也恰是他率真可爱的一面。


袁行霈说,渊明或曾一时戒酒,或从未戒酒,无须考究,但此“止”字颇可玩味,人之祸患或因不知“止”所致也。


陶渊明又何偿不知道沉湎于酒对身体健康没什么好处?但并不在意。他又何尝不知,好喝酒是一种败家的行为?但他还是不以为意。任彭泽令时有公田一百亩,他下令全部种上酿酒的秫米,在夫人的苦苦哀求下,才同意五十亩种上粳米。家里穷得都揭不开锅了,人家送来接济生活的钱全部送到酒馆里去买酒喝。作为一个文学家和酒徒,他卓越超群,“我辈岂非蓬蒿人”。但作为一家之主,他不善养家却又难以“止酒”,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所以,陶渊明的田园诗,率真而洒脱中浸满了酒的“集杂成醇”,让逸志猛四海的诗人欲言又止、欲说还休。既然时势让他不得开心颜,那就干脆来个披褐怀玉,放浪形骸,纵情田野之间,无拘无束。客人来了,解下头巾漉酒给客人喝,抚着无弦素琴与客人同乐,喝醉了就直言说:你们走吧,我要睡觉了,这就是陶渊明,把所有的不开心都化入酒中,只活出个自己个儿开心就好的“人”来,看着率真,却很难看懂。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