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安半坡:从仰韶文化里读懂7000年前的中国!

作者:微酒 更新时间:2022-08-19 00:01 阅读:528

走进西安半坡:从仰韶文化里读懂7000年前的中国!


从仰韶文化里读懂7000年前的中国!


仰韶文化目前发现的遗址已超过1000处,重点大规模的发掘有10余处遗址。其中的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早期阶段半坡类型的典型代表,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7000年以前黄河中游地区先民们的社会、生活等信息。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渭河的支流灞河、浐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背依著名的白鹿原,1953年被发现,遗址面积约有50000平方米。在1954年至1957年,中国科学院考古所进行了5次发掘,揭露面积达10000平方米,出土了一批相当有特点的文化遗物,由此确立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


走进西安半坡:从仰韶文化里读懂7000年前的中国!


对于半坡人的生存环境,同样我们今天也是看不到的,但借助于我们前面介绍的孢粉分析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当时的植被情况,从而来推知当时的气候特征。通过对半坡遗址的孢粉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半坡一带除了我们今天仍能看到的柳树、榆树、柿树等树种外,还有今天已没有的喜暖性的铁杉树。从而可以推知当时的气温与湿度都比现在的黄河中游地区要高。同样的,通过对当时遗留的动物骨骼进行分析,确定其种属,也能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自然环境。半坡遗址发现的动物骨骼中,常见的是獐和中华竹鼠。獐这种动物现在生活在长江下游,属亚热带动物。因此也说明了当时的黄河中游地区气温比现在要高,大约高出4℃左右,湿度也比现在大。


走进西安半坡:从仰韶文化里读懂7000年前的中国!


半坡人的体貌特征,其身高据科学家们以科学方法对半坡人的遗骨进行测量与推算。大约在165—172厘米之间,与现代人差不多;其相貌由科学家们对半坡人头骨的原可以了解到,尽管半坡人的面貌带有今天北方人的某些特征,但更多地是具有今天南方人的特点,这一点也间接证明了此时的黄河中游一带的生活环境与今天的南方非常相似。具体来说,半坡人的前额已经高凸饱满,不像早期人类那种低平的前额,颧骨比较高,双眼皮,鼻部平直,嘴唇不薄不厚,门齿成内面凹进的铲形。其平均寿命大约在30~40岁之间,从上述这些特征来看,半坡时期的人类,与现在的人在体貌特征上已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了。


以半坡人为代表的这一时期黄河中游一带先民们的居住环境,较之我们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穴居,已有了很大的进步。目前已经知道的仰韶文化这一时期的聚落遗址,以半坡遗址为最大。半坡村落遗址东西最宽200余米,南北最长300余米,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在这区域的外围,有一周宽、深各达5~6米的濠沟,作为村庄的保卫措施,濠沟上有木桥可以通行,濠沟以内是住房,濠沟以外,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是手工作坊区。这一布局特点,与仰韶文化其他遗址如陕西临潼姜寨遗址,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等十分相似,说明这一时期居住遗址的设计已相当地成熟与规范化。


走进西安半坡:从仰韶文化里读懂7000年前的中国!


半坡村落遗址目前发掘的面积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从发掘的情况分析,半坡村落遗址的中心区是一座大型的近方形的房屋,推测应为整个氏族的公共活动场所,其余的房子—般均面向这栋大建筑,面积10~40平方米不等,形状少数为方形、长方形,大多数为圆形。半坡人早期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其下半部成穴状低于地面,上部高出地面;以后逐渐发展为全地面建筑,但一般为单间;最后发展为分间式的地面建筑。这一发展演变的过程,一方面说明建筑技术在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半坡地面建筑的四壁,一般是先以树木栽在地上构成骨架,再在上面编篱,然后涂上细泥,形成所谓木骨夹泥墙。为了防潮,有的还用火烧烤地面和四壁,从而形成红色坚硬的红烧土墙。房屋有门无窗,门开在西南方向。房屋内的空间布局,从出土器物的分布规律来分析,东北角为进餐的地方,东南角堆放物品,西南角为卧寝所在。


走进西安半坡:从仰韶文化里读懂7000年前的中国!


半坡氏族的人们建立了如此大规模的村落,没有一定的农业基础是不可能的,仅靠狩猎、采集等原始手段不能维持这一大批人的长期生活需要。我们在前面已介绍过,7000年前的半坡地区比现在温暖,有森林、平原、湖沼、河流分布,既有利于渔猎、采集,也有利于农业耕作,在这种环境之下,结合千百年来积累的经验,半坡人发展形成了旱地种植的粟作农业,其手段是原始的刀耕火种。


半坡遗址出土的各类生产工具达5700余件,其中农业工具730余件,包括石斧、石铲、石锄、石刀、陶刀、骨铲、蚌刀等各种用途的工具。发现的作物主要有粟(也就是我们今年所说的小米),蔬菜类的白菜或芥菜之类的种籽。推测当时的农作情形大致是这样的:由男子担负砍伐树木、烧除草木和开垦耕地等需较大体力的工作,妇女用木棍或骨铲点播种子,儿童负责拔草,播种之后的田间管理大约也主要由妇女承担,这时男子们便主要从事渔猎及手工业等其他生产活动。


走进西安半坡:从仰韶文化里读懂7000年前的中国!


由于当时的农业生产水平不高,所产的粮食不足以维持生活,狩猎、捕鱼、采集在经济生活中也占有一定地位。在半坡遗址发现了骨箭头、石矛、骨矛、石球、网坠、鱼钩、鱼叉等等,说明当时的渔猎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采集经济的实物反映,便是在房屋和窖穴中,随处可见栗子、松籽、榛子等果实。


随着农业的产生与发展,半坡人的家畜饲养业也发展起来。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狗两种,其中又以猪为主。遗址里发现的猪骨经鉴定大多是幼猪骨骼,这可能是因为食物不足而不得不在其幼小时即杀而充饥。


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过着定居的生活,必定有必需的生活用具,从半坡遗址的出土遗物来看,他们的生活用具是陶器。在半坡遗址目前共发现6座陶窑,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窑址。从出土陶器看,半坡人的制陶技术还处在手制阶段,它是先将泥土搓成条状,再一圈一圈盘上去,然而捏塑出器物的形状,最后将器物的内外壁抹平,晾干后送到陶窑中烧制。这种制陶方法称之为泥条盘筑法,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陶器比以后发明的轮制陶器要粗糙得多。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有1000余件,器类有碗、钵、盘、罐等40~50余种。有的制作特别精致,并绘有彩色花纹。


走进西安半坡:从仰韶文化里读懂7000年前的中国!


一旦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人类爱美的天性便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于是艺术也就诞生了。半坡人的艺术主要体现在绘画和雕塑两个方面。


半坡人的绘画是在陶器上勾画彩色纹饰,纹饰分为图案性及象生性两种。图案花纹一般由各种三角纹和圆点勾叶纹组成;象生性花纹主要包括人面纹、鱼纹和鹿纹等,以及像征谷物的植物花纹,形态都十分生动。半坡陶器的彩绘图案,是人们在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情感的流露,有人认为这些动物图案,很可能与原始图腾崇拜有一定关系。


半坡的雕塑艺术不如绘画艺术发达,主要包括人头和鸟兽塑形两种,但是造型古朴真实,简练而传神。反映出原始雕塑艺术已具有一定的水平。从半坡遗址我们可以看到,早在7000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便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人类自身的进步!


关注“诗意中国”,我们在这里一起读懂中国!回望历史,我们才能懂得,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的路。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