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五省市如何实现“3+2>5”

作者:中国酒业杂志 更新时间:2023-01-22 21:04 阅读:668

点击上方 中国酒业杂志 关注公众号~


去年11月,《中国酒业》杂志会同京津冀三地酒行业协会在京成功召开了“中国酒业京津冀一体化品牌发展高峰论坛”,获得行业与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论坛的举办,让酒业区域一体化的话题成为热点,“一体化”也似一根导火索,引燃了整个华北区域的协作热情。


以京津冀三地一体化为动力,带动整体华北,形成京津冀晋蒙的五省市协同是否可行呢?3+2=?近期,为准备即将召开的“中国酒业华北五省市高峰论坛”,笔者对活动所涉及的区域经济及华北五省市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而调研的结果令我颇有感触。


从自然资源与天然禀赋上看,内蒙古、山西与河北省无疑具备硬件上的绝对优势。其中内蒙古土地总面积达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如此广阔的纵深在如今沿海省份建厂“寸土寸金”的土地现状下显得过于“奢华”。


放眼全国,以山西汾阳杏花村为龙头,以汾酒为代表的酒企大军堪称“贵族”,在技术、文化等方面占据清香优势。前些年内蒙古、山西的矿产资源开发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中部省份的经济水平与消费水平,消费的升级,曾给酒类生产与销售带来一波高潮。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家能源开采等政策的调整,这两个典型的资源驱动型内陆省份的酒业发展遇到了瓶颈,酒类酒费增长乏力,迫切需要寻找“出海口”,克服地域限制,向东部消费大省寻求增长空间与潜力。


而区域内位于东部的河北、天津、北京对于酒业来说更多的则是海量的市场容量与增长消费潜力。


2018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省常住总人口达到7556.30万人,制造业大省拥有大量的城镇人口,也有着农村发展的潜力,酒类消费发展前景广阔,各类酒生产、流通企业林立,产能巨大。但另一方面,产业布局缺乏规划与统筹,中小规模的地产酒盛行的同时,尚缺乏绝对的省级头部品牌支撑,造成除了衡水老白干、丛台、山庄等品牌占据一隅外,总体市场反而大而不强。消费不饱和,而生产又往往因“吃不饱”闲置。


北京、天津两市是绝对的一线消费城市。以北京为例,仅1.6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去年就实现了市场总消费额25405.9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服务性消费额13658.2亿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47.7亿元,比去年增长2.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2632.9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4%。一线城市海量消费的魅力吸引着酒类厂商纷至沓来。但在这里经营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稀缺的土地与空间、高启的人力与办公成本、最后一公里物流的交通限号、环保的指标,以及非首都/城市功能的限制,都让北京、天津这样的一线城市酒类厂商遭遇困扰。


生产、经营与市场在地理空间上的脱节,正是目前华北五省区域产业链面临的现状,而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或许是解开这一难题的钥匙。充分认识区域成员的优势与劣势,判断资源与条件能够实现互补;打破彼此之间的隔阂与藩篱,实现资源与市场的协同发展;优化产业链与区域分工,达到产业的最佳配置,才能真正迎来华北五省酒业光明的未来。


李澎,《中国酒业》杂志副总编,资深酒业媒体人。中国酒业协会名酒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从事酒业快销、IT电商、自动识别等众多专业媒体新闻报导及出版工作多年,曾主持编写《中国酒业课题研究汇编》(2011-2012)、《2013中国酒业研究报告》、《中国酒业发展现状白皮书》(2013-2014)等行业出版物。


华北五省市如何实现“3+2>5”


华北五省市如何实现“3+2>5”


华北五省市如何实现“3+2>5”


“2018中国酒业百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榜单揭晓

新闻热线:13241714161


客服微信:V99-jing


华北五省市如何实现“3+2>5”


长按识别 关注酒通社


免责声明:本公众平台转载自其它媒体或个人的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我们将力所能及地注明初始来源和原创作者,如果文章作者认为本公众平台某部分内容有侵权嫌疑,敬请在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通知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予以更改或删除。


微信扫一扫加我

加微信送福利,酱香白酒低价买。茅台镇老牌酒厂直接供货,品质保障,物美价廉,专注高性价比酱香型白酒!